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1|回复: 0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三世因果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6-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净宗学人 赵宇威6 S# J4 v) ?9 N9 h: k. n) q$ ~  ^
***************************************************
* {; H1 I2 {' ?7 F" b' f
3 e  ]; J, |2 y& ?. W
    有人对佛法所说的三世因果无法理解,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无法认同,都抱持着相当的疑惑,甚至有所批评。这些都是因为不了解佛法所至。对净土宗念佛法门而言,这一生造作恶业,临终若能悔改,并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一样能蒙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成佛作祖。对于此一论点,许多人不能理解,认为此说有违佛陀自己所说的“因果律”:种善因得善报,造恶应受恶报的定律。那有恶人造恶还能到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的道理,实在令人费解,难以起信.. g7 n. V1 m! ?& W5 ^& h4 J0 `
. p5 N, x3 W9 {! ~. _- ?, L
    所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解”。佛是五语者: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既是佛教徒,口口声声说信佛,对圣言量尚且还有怀疑,甚至根本不能接受,若以此心态修学佛道,对佛的法教采取选择性的相信,如何能够契入佛法大海、实相的真缔?佛在大经里开示我们:菩萨成就佛道、菩提的觉果,最大的障碍还是在“疑”,更何况是我们博地凡夫!
$ C* n9 ]5 |3 G
( e" }) n# M! N3 c8 f* [    经曰:“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根都是从信中生出来的。佛法讲的就是“信、解、行、证”,有了信,才能起解,有了解,进一步才能落实在生活上。古德说:“不离佛法而行世法”,六祖惠能大师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有了佛法的力行,才能证明佛所说的法教是真实不虚的,讲的都是真理。唯有确实力行实践佛陀的教诲,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否则我们如何能得佛力的加持、庇佑?佛所说的话,我们都不肯信、尚且生起如此大的疑惑,又不能照着去做,佛如何能救度我们?所以祖师大德说:“佛不度众生”,而是“众生度佛”。5 K  n- [6 ]& y* |( j. @

: c& F0 H8 J  p, _5 t; L    什麽是“众生度佛”?妄想、分别、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是众生。如果能从烦恼中生出悟解,知道无明、贪爱是众生,而这些都是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是惑业苦的根本。如果能够看破、放下即是佛了。所以没有烦恼何以能生悟解?所谓佛不自成,没有众生何以成佛道?
9 \% t. K+ o1 e" e
0 p1 B  X  [; ]. E& e, B    净土修学法门讲的就是“信、愿、行”,所以信是万善之本,万德之母。无信则不足起愿,无愿也不能导行。没有决定的信心而谈佛法、谈修行都落了空,只有表面的形式,而没有实质的内容,如此表里不一的修行,何来的功德利益可言!而道道地地成了迷信的宗教。
, p- u+ E. H4 y* m  s$ q6 O2 o; f; V- @4 h
    学佛第一要有信心。对于佛的法教必须拳拳服膺,要完全相信,不容丝毫的怀疑。世人愚痴,障深慧浅,因惑造业,因业感果,惑业苦三故而六轮回道;若又无缘听闻圣教,开启智慧以解除心中疑虑,以致造业受报在三界六道之中。有些佛教徒根本无缘听经闻法,故而不解教义,充其量也只是偶尔听听法师开示一些简单的因果道理,就算听了也未必了解。有些虽在读经却不解其义,只知道念佛、拜忏、诵经,止静观心,或参加一些法会,以为这就是修行,认为这样就是虔诚的佛教徒。至于为什么要念佛、诵经、礼拜等,对其义理却全然不知。纵然知道,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故而难免着了修行的相。由于不能深解佛法的意趣,所以问题丛生,烦恼很多,其信佛目的也只是为了求佛力的加持、庇佑能保平安,却不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世间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道理。$ X0 B' E5 A, ^) g
$ w) K: Y, r( n) d6 i7 r; h2 Q
    佛法讲因果,世出世间一切的事相都不离因果,所谓善恶果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至于这一世造了业,做了许多坏事,诸如吭朦拐骗、杀盗淫妄,可说无所不为。像这一类的奸佞之徒,如果到了晚年,或者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身陷囹囫、被判死刑,临终之时,良心发现,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危害社会很大,对不起大众,以及自己的家人亲友,更愧对自己的良心,因而良心受到谴责,幡然觉悟想彻底忏悔改过,一心向佛。若遇到像这样一个知错能改,而又愿发心向善的一个恶人,值不值得社会的同情与原谅?
/ Z( F! `# s& C9 d, R
& ]4 R: g0 n7 ^. h( {) D8 ]    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古有明训:有过能改,善莫大焉!但是,有的人就无法释怀,认为杀人就要偿命,若杀人判监,坐十几年的牢就放出来了,那麽被他害的人不就平白死了,或活该要受一辈子的伤残,这哪里来的公平与正义?何来的天道?!
: |, t- g5 N1 k$ c; B0 `9 R$ w; ?' W; i" Q- X$ H2 z
    我们不禁要问:偿了命又能如何?能让死者复生吗?能够抚平心中的伤痛吗?这种冤怨相报,只能增加更多的仇恨,多增添一些人伤感而已,根本无济于事。
6 G8 p/ c& V/ ?0 ^2 \; m( t* e0 U+ k& b* V* p7 g
    一个坏人,若真能彻底悔改,大彻大悟放下屠刀,重新做人,这对社会来说不是多了一个迷途知返的浪子。浪子若能现身说法、挽救世道人心,为这个社会多增加一个说道者、正义的护法者,又有何不好?为什么一定要非逼他于死地不可呢!这对一个有慈悲爱心的人来说何其不忍!
% ^8 {" ~6 S- @6 \) u2 X) ^+ `. e! r8 M, C2 n! N1 x
    谁人无子?对一个迷途知返的人,我们应该寄予同情,示出关爱,若能给那些人一个自新的机会,那麽社会就会多一个好人来帮助整顿不良的社会风气,那岂不是真正的功德一桩,又有什么不好呢?!
7 x) i( W+ ~, w: F1 O/ ?5 G' Q: B' u  N. n! Q% L! ~
    往者已矣,已不可追!心中有再多的愤恨、怨仇,如果自己不能释怀,将无法走得出来,永远会使自己活在痛苦的阴影之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人生将是黑暗的、悲苦的,没有希望的。5 k" k2 L$ a$ x; x

. T0 z( o; N& Q8 |6 r; K. l    唯有放下烦恼、悲痛与仇恨,了解一切相无非是因果报应,那就能释怀了。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只要放大心量,就没有痛苦,日子就能好过些,而没有忧愁。因为量大则包容心相对就大,即不会处处与人计较,所以能心开意解,过着快乐的日子。
! L* C. ]. d0 x/ z3 D" c; @. D
7 G- @1 D/ N/ P    一切的烦恼、忧愁、苦乐都是自找的。量小的人,喜欢钻牛角尖,容易为境所苦;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即不易为境界所转,就能转苦为乐。过去只因一时糊涂而作奸犯科之徒,若能真的放下屠刀,一心向佛,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也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成佛。
- U5 L5 D. ?0 B. w5 h" m. c" J' u4 T# |9 O1 t2 }+ p# I8 ?3 G9 s
4 O8 a- s, R  k/ u' K% [
7 k; O8 u- P& ]
    往生成佛与因果造业受报并不相互冲突。经曰:“如是因、如是果”,“所造业不亡,纵使百千劫,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若有人虽然造作恶业,但能彻底忏悔改过,发心念佛,一心向善,求生西方安养,而能念念口不离佛、佛不离心,真诚不二,以致临终一念都能蒙佛接引往生成佛。虽然这一生造作了诸恶,而这些种子会储存在阿赖耶识中慢慢薰习,俟因缘成熟,或许来世、或在后世成了菩萨,倒驾慈航、乘愿再来,有缘来此世间教化众生之时,依然还是要接受果报,所谓善、恶业不可灭。只不过,来世是以愿力身来此世间受报,故受而无受、报而无报而已。
. K* U9 @7 K; t
2 ~) }$ U- w  @2 N0 O5 G    我们要明白,佛家所说的因果,讲的是三世因果,即过去、现在、与未来。因果是报通三世,因果不讲三世即不圆满。若无法圆说、圆解即有障碍,有障碍即不是佛法。佛法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是空中有色,色即是空,空有不二,万相一如的,这才是佛法所说的无障碍法界。
- |4 [' K* d& N( i0 P, l' ^
& L# C/ S2 `- {4 z% W    “空”的是体,而体能现相;相是假有,是因果报应所感通、暂时存在的相续相而已。就是因为它是暂时存在的妄相,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在佛法谓之为“假”有。试问:世间那一法是永恒不变存在的呢?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也有成住坏空。换句话说,宇宙万相都在刹那变化,没有稍事停止过。人的细胞每秒钟不停地在新陈代谢;草木也不时地在成长中,由生而灭;矿物在大气层中也受到氧化、风化、或物化而慢慢地在销蚀当中,只不过是时间很长很慢,根本无法用肉眼去观察罢了。但时间再怎么长,几千几万、几十亿或几百、千万亿年这麽的长,若与整个宇宙恒长的时间来作比较,那也不过是刹那之间而已。就像人生百年,时间好像过得很长、很久,其实也是弹指之间;过去种种历历在目,恍如做梦一般。
1 ^3 s7 X/ c$ J3 M, B5 u0 h- {0 N
! a  r. O! E. I& b- ^0 o    “夏虫不可语与冰者”,因为它们的生命非常短暂,根本见不到冬天的冰雪,所以说了也是白说。但对夏虫来说,那却是它们的一生一世,时间对它们来说已经是很长了,只是相较于人类,它们的生命就显得为不足道了。2 K. K1 O( j( b( S% w( S$ }: e0 P: j

2 a6 p) j4 ]5 N9 T" W    世间的事都是“相因”而生的,是一种相对存在的现象。既然是相对存在的就是“假”有,而非真实。因为一切相都是“依他起性”,相因而有。相因而有的即是见仁见智,没有标准。就以善恶、美丑、穷通、贵贱、福祸来说,如何去区别、界定?这些分别都是因人而异,没有定见。没有定见即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又如何去定义美丑、善恶、吉凶、祸福等事?往往我们认为对的事,在别人却认为不对;我认为善的事而极力要去完成,在他人眼里却觉得不善,而不屑为之。这些相对两边的见解在佛法来说即是邪知邪见,也是烦恼的根本。其实这一切的分别,只在我人现前这一念心“迷与悟”的差别而已。
0 p5 x: O$ S+ ~8 Y6 t1 s  H+ i( n
    迷的时候,认贼作父,对於人世间的名闻利养、声色货利拼命地去追求,不晓得那些都是过眼云烟如空华水月,了不可得。然而我们却用了一生的心力去营求,甚至不择手段,造了许多的恶业,最后仍然两手空空,含恨九泉。而悟的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前一切的境界相,只是业因果报相续存在、刹那不住、暂时发生的现象而已,怎么可以认真!
. Z9 o; @7 c6 q1 ~7 t9 r' L; B2 N/ Q2 i0 i9 F. E- v7 j5 W' b
    人生百年,也不过是弹指之间,转眼即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有什麽好留恋的呢?所以活着的时候,只要善尽为人的本分,尽自己的力量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即可。不要攀缘,一切随缘随分就好。如此能脚踏实地的过日子,生活就能过得安逸、平顺,而自得其乐。诚如古人所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不能随遇而安,凡事强求,处处攀缘,欲望多,那麽生活起伏就很大,烦恼相对就接踵而来,所以生活就过得很苦。唯有知足才能常乐;时时抱着知足感恩的心,对一切人事物懂得珍惜、感恩,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缘。因为缘是如此的短暂、刹那不住,稍纵即逝,怎么可以轻易放过,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的所有的一切,会好好地爱护它、善用它。如此心存善念,仅这一念心思善,则一切境界都善,而无有一法不善。于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就是真善美的世界,那麽生活哪里会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呢?!当下我们过的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与佛菩萨的法界没有分别。
: z1 S2 g1 Q9 Y- M& _8 ?* Y1 ^
, `$ S) y3 [& Q. H    有人存疑,既然佛菩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什么他们不示现神通让人明白因果的道理。所谓造善因得善报;造恶因受恶报。如此一来,善恶的果报就赤裸裸的摆在眼前,迫使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不得不信。由于畏惧因果报应,就会断恶修善、去习改过,做一个好人。何必还要大费周章,苦口婆心,谆谆教诲,讲一大堆大道理劝人向善;道理说了,大众也未必能听;听了也未必能信;信了也未必能改。何不示现因果报应来得直接了当?
. S; b( p- b" J; ?- [) {& o+ M( D2 [
    佛法传到中国,几千年来多少文人智士也都有这类相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早在佛法的经纶之中都有涉猎,只是我们世人福薄无缘接触而已。
5 v% K2 T7 b6 o- z7 B+ ~7 B9 _% [+ {7 |+ B5 C
    佛法一大藏教,浩如烟海,千经万论归纳起来就是“缘生论”与“因果律”而已。也就是说,凡所有法都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现象。换句话说,我们眼前一切的境界相,都是我们凡夫一念不觉迷失了本性,由于无明所产生的妄觉。这些境界相即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果报;而这些果报就是自己宿世业力所感召而来的一种因果报应现象而已。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刹那不住,只是暂时存在的一种假相,所以我们不能执着它的实有性。
+ o$ Q5 N* Q& S2 P3 A8 R- s: `% V8 n! _7 s2 a
    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人为什么生而不平等,与生俱来即有美丑、贫富、贵贱、智愚、高矮、胖瘦等差别?若依基督教的圣经创世纪说:举凡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都是上帝创造的。如果真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知。既然如此,为何上帝要制造亚当后又要制造一个夏娃;且明知道他们会偷吃禁果,还硬把他们放在一起,最后发生这么多的烦恼,以致又要忙于缮后。上帝创造了人类,又要劝世人相信他是万能的,信他即能得到永生,这不是多此一举。就逻辑推理而论,实在很矛盾、很难令人信服。
! s- s8 ?7 x, L  d& M% }! G9 X3 D) H, ^3 ]$ R! s. |
    若以佛法的角度来说,就能圆融无碍。佛法说眼前一切的境界相,也就是人事间一切的境缘,这些都是因果报应的现象: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财布施就得财富;法布施就得智慧;无畏施则得健康长寿。如果三者俱全的人则能福慧崇隆,是个德高年劭的大德,受人景仰、爱戴。
* [' C( F# P" q. S1 I( ?; ^9 r' T2 L7 [. S  \% n. }
    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判断:我们这一生的财富真的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能够挣来的吗?多少人顶着一流学府的头衔,或拥有博士的学位,以及一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也很想凭藉着自己的所学能够赚些钱以改善些物质生活,希望能过得较为富裕优渥的日子,至少不要让家小跟着自己受苦受罪。但是他们的事业工作仍然不如人意,收入仅够糊口。又有多少生意人每天汲汲营营,没日没夜地钻营想办法多赚钱,甚至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结果事业仍不见起色,经营的非常辛苦。
7 V9 ], ]+ b2 L# m( `- H- W2 _# f+ Y7 ?- i7 X
    反观有一些人,他们赚钱却赚的非常的轻松、愉快。自己小学都会没有毕业,而手底下却用了一大堆学有专长的硕士、博士生为他赚钱。往往随便出个点子,白花花的银子就滚滚而来。只要投资就能赚钱,躺着也赚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俗话说:“大富由命,小富由俭”,台湾也有句名言:“人是两支脚,钱是四支脚”,意思是说:人追钱怎么追得到,若反过来钱追人就容易的多了!所以赚钱要有命。但为什么有的人命好,有的人命歹呢?这就是佛法所说修善布施,种善因得善报的原理。
6 Z: ]' U* @# Q" E$ I) F- N5 e$ a
/ d, G  @: ]* V# u' F+ d# N    人的聪明才智也是一样。有的人读书也仅需在上课前稍为预习一下,上课前再温习一遍,考试即能名列前茅。而有的人读书读到半夜三更还不能睡,连功课都还没做完。每次考试也仅免强通过,所以视读书为畏途,恨死上学。有些人很愚痴,什么事要交待好几遍仍然迷迷糊糊、似懂非懂,表面上好像懂了,做起来是一塌糊涂、乱七八糟。而有的人却非常伶俐,一听就会,还能举一反三。交待的事,办得妥妥当当的,没有任何闪失,令人放心。这又是什么个道理?有人说聪明才智与父母的基因有关,是遗传的。听起来也似乎很有道理,有科学的依据。但是也有太多例外。例如父母都是教授、高级的知识分子,而子女却不会读书。从初中开始起老是毕不了业,伤透父母的心,丢尽父母的颜面。同样是自己生的子女,其中有会读书的,也有读不好书的。当然也有太多贫困的子弟,父母是个老粗、大字不识,靠摆地摊、做小贩维生,子女还要帮忙做生意,甚至需要照顾弟妹。结果他们仍然考上一流的学府,还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社会上展露头角。这又做何解释?  O! ?2 X  C0 \" B) v9 f
- T+ h$ z3 A$ n" b" F
    有的人命活的很长,身体又健康。到了八、九十岁,仍然精神饱满、头脑清新,可谓老当益壮;有些年轻人的体力还大大的不如他们。但也有人才正值壮年,或才刚迈入中年,体力就显得不济。也有得了癌症,英年早逝。由医学家所公布得癌症的十大病因来看,像是抽烟、喝酒、熬夜、与不健康的饮食等是最不利于健康,是健康的杀手、致癌的主要因素。但也有太多的人从小抽烟、喝酒生活不正常,经常劳累却活到年纪很大。所以我们只能说抽烟、喝酒或不健康的饮食,他们是致癌的高危险群而已,并不是绝对的因素。因为致癌的因素很多很多,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缘而已。2 Z3 D( W7 @6 B

, m6 \( ]% Z# d: S    有的人寿命长底子好,他就不会因喝酒、抽烟,或不健康的饮食而得癌症。俗话说:“好运不怕命来磨”。许多事情固然都有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些种种,若有太多的例外时,即不是科学求真、求实的精神,即会起人疑窦,同样也令人难以相信科学的发现与证明的准确性。
4 v0 X, p- m2 \6 T. b5 V+ @8 S
' }2 I$ ]2 g. ^    而佛法讲的是“因缘”生法。有因要有缘才能有结果。因果感应的条见是“缘”,故缘是“媒介”。然“缘”相当复杂;往往不是只有一个缘,而是要有许许多多的缘聚合了,才能成熟,最后的因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就像任何事情的发生,站在学理上来分析,必须有远因、近因、和导火线。一定要因缘聚会才会发生结果,不是单一的因素可以决定的。以佛法来说,任何事相的发生都是“单因不生,独缘不聚”,必需因缘具足才行。. b# r: [( L0 r& G2 G; y

2 N- z/ t9 L) C: |    “缘”也可以说是条件说。凡事必须条件具足了,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否则即不能成事,毫无结果。缘,既然是决定事情的必然条件,有因无缘则不结果。那么它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呢?缘是不能勉强的,该成熟的时候自然就成熟了。像男女之间交朋友一样,必须要有缘。无缘对面也不相逢。即使相逢也不会相识;就算相识彼此也不来电。多少男女的结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结了又离,离了又结。或者开始就寻寻觅觅找了一、二十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最爱。结果经朋友不经意地介绍,看上的居然是自己儿时的玩伴,或者是初中读书时最不起眼的同学。绕了一大圈,还是跟自己几十年前的旧识在一起,这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俗话说:“是你的躲也躲不过,不是你的要也要不到”。所以缘这个东西很微妙,没有成熟的时候不能急,急是急不来的。勉强得来的东西,最后还是不属于自己的,终究还是会离散的。所以因缘没有成熟时要耐心地等待,静静地等它的出现。唯有机缘成熟了,才能水到渠成见到结果。7 b' Z3 Z) d1 x: {: G- G6 M

4 u0 e, w6 h% i! j3 w0 S; a6 a    佛法讲因果,注重的是“缘生”论,而不讲“因生”。因为“因”是已经造作的事实,不能改变。若强调“因生”即成了宿命论,则人生就变成颓废、消极、晦暗而没有了光明,所以佛法讲“缘生”。缘是现在进行式。也就是说,机会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不是操之在人。人的命运不是佛菩萨安排的、不是由上帝主导的,也不是阎罗王可以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所谓:“人定胜天”。这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如果人的命运是由老天来安排。那么如何来决定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呢?标准何在?而人人都想祛吉避凶、求福消祸,那么岂非要吵翻了天,让老天爷难以做主,因而使天下大乱、混沌不堪了吗!: O7 V9 B! K$ ?6 @0 ]9 J, j
5 N" v, k5 P; |+ E8 s
    佛法因缘生,说一切法缘起。然而,缘起无性,了不可得!所谓“无性”,是没有自性,也就是没有一个不变的自体。因“缘”而生起的东西是随外在不同的环境因素而起变化,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常”性存在。如同一件事情的发生,当时可能不好是坏的消息,但经过环境的改变,可能由负面不好的事成为了好事;也可能原本是一件好事,因为时间的迁移而变了质成了坏事。比方说,孩子长大到了征兵的年龄,结果却在一次不幸的意外中摔断了腿,这显然是件不幸的事。当时做父母的以及自己都非常沮丧、难过。后来国家与邻国打仗,全村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去当兵,最后都战死沙场。而这一位男孩却因为腿伤而拣回了一条命,逃过了一劫,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 b$ O' }: b* z8 [6 N& @# u* d0 l, w  o6 G
    也有一个贫者,生活很艰苦,经常靠借贷过日子。后来无意中买了一张彩券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中了头奖,一夕致富,于是乐昏了头到处渲染,大肆庆祝,最后引起歹徒的觊觎,乘夜杀人夺财,白白地丧失了一条命,这就是乐极生悲,好事却成了悲剧。所以世间事都在刹那变化,没有定数。一切善恶吉凶祸福的境缘都是聚散无常,都在刹那不停地改变当中,所以不可得,怎么可以执着呢!如果我们不了解一切相是因缘而生,刹那不住的,是随外缘变化而变化的,反而去执着它的永恒性,那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本。0 _' y5 w! y$ s
: |# o8 L+ R. j$ R2 L0 y/ F; c$ S
    一切事物必须因缘具足了才会开花结果、水到渠成。因缘若不具足,即便有人说破了嘴、舌璨莲花、唇焦舌敝还是无济于事。有人说佛的法力无边,为何不以神通力示现“现世报”,好让世上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亲眼所见,有所畏惧、警惕,因而迷途知返不敢造次。3 I" C) M7 b/ T* b  I/ r/ ]

% U' f9 b+ ~+ r    姑且不说,佛不以神通来迷惑世人。佛仅为大众说“诸法实相”的道理,让世人明白道理,然后从中去体悟、理解个中的真谛。唯有真正理解个中的真谛才能确实去力行。如非自己亲身体验,或尝到了苦果,即使摆在我们眼前的东西是自己亲眼所见,甚至都报应临身了,也会认为那仅仅是个巧合,而无动于衷仍然不会相信,依然我行我素。
1 B2 K0 ~, g* A1 j$ T! T& ]( d1 a- J" Q5 n! F3 l" O3 }
    我们若仔细观察时下的年轻男女的行为就不难发现。明明知道吸毒、聚赌、酗酒或者飚车是非常危险;一旦染上了这种恶习,除了让家人操心外,可能还会搞得倾家荡产,甚至身败名裂,或者伤身害命、家破人亡。而且这些都是法律明文规定所禁止、在道德上所不容许的。多少人因此而被判监入狱,身陷囹囫;但是他们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假释出狱后仍然变本加厉。像这些作奸犯科,被判监服刑者,失去了自由受到牢狱的苦刑,难道这些不是现世报吗?为什么他们还不知悔改?有的人杀人灭口、或因强盗勒索通缉在案,因而四处藏匿,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有钱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花;但是他们仍然不知道觉悟,还四处犯案。最后在被警方围捕归案时,行径依然张狂、嚣张,毫无悔意;被困牢里还试图上诉为自己脱罪减刑。像这一类的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根本就不畏因果;纵然示现因果报应又能如何?  @4 Z- l! d+ V
! R1 T; d- r* P- b7 M
    自己作奸犯科都已经尝到了苦果,非但因为自己作奸被判刑受了牢狱之灾,平白断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还蒙羞家人;就连自己的父母子女都因他而抬不起头来,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像这种自误误人,害人害己难道不是最好的现世报吗?如果自己不能彻底觉悟,即便佛以神力示现因果又能引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 M' s1 d0 V8 U
3 K, m# T1 g+ N+ w0 h# G
    唯有自己的良心感到不安、受到谴责,起了惭愧心、羞耻心,才会对圣贤的大道产生共鸣,内心才会开始觉悟,到那时才可能真正发生作用。否则任凭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化也都枉然,仍然挽回不了迷惑颠倒的心。5 g! D! X3 O2 i4 M9 ^/ k% ?
( z; y0 [( R: l
    许多事情事身不临己则无关痛痒,即便发生在自己身上,若不能够真正尝到椎心之痛的苦头,甚而有痛不欲生之感,很难会记得圣贤的大道或长辈、师长的教悔而大彻大悟,进一步作回头改过想。而这种彻悟必须从圣贤的大道中自性自悟才行,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 w3 Z. F7 ~- a' M1 A' s* l, ^( M7 b. p. t% d' C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无常到来,灵魂被黑白无常带到阎王殿受审。正好在阎罗大殿上听到另一位年长的老者向阎王抱怨道:他一生行善布施没有做什么坏事,为什么阎王老爷不慈悲在抓他来之前也不事先跟他打个招呼,也好让他有充分的时间料理安排一下他的后事。阎王爷说道:我怎么没跟你打招呼,我还事先写了三封信给你以便通知你。那位老者急忙辩解道:那有这回事,我怎么没有收到您老人家的信?阎王说道:几年前你的两鬓早已经花白,体力也已不支,走起路来有些吃力,而且眼茫茫、耳朵又失聪,那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去年你的牙齿也先后脱落了好几颗,吃起东西都不方便无法咀嚼,那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到了今年上半年,你跌倒骨头都摔断了好几根躺在床上呻吟扒不起来,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三封信。有没有这些事?老人点一点头都承认了。阎王很生气地说:那你怎么还说我没有事先跟你打招呼呢!于是就令鬼卒将老者带下。
+ L; [; ~* }- z! n
  F5 K& @. B/ x* I, u2 @    而旁边的年轻人听了很害怕却暗自庆幸,心想:幸好阎王爷所说的这些事他一项都没有,也许是抓错了对象,可能还有机会被放回去?于是轮到他审判时,他也向阎王爷大声地抱怨道:阎王爷不公平,您派鬼大哥在索人命、勾人魂之前都会事先通知他;而我也是善人,阎王老爷您怎么就没捎个信通知我呢?您是否抓错人了?如真抓错了人,现在是否可以放我回去呢?阎王爷听了很生气地说道:你年纪轻轻,怎么也犯糊涂!年轻人听了立刻答辩道:我怎么犯糊涂呢?阎王说:我明明也发了三封信通知你,你怎么忘的一干二净呢?!年轻人听的是一头雾水,正说不上话来时,阎王继续说道:去年初你亲戚刚娶妻不久,才三十岁不到,就得了癌症死了。有没有这回事?年轻人点一点头。阎王说道:这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去年年底时,你们邻家的小孩才十岁不到,去河里玩水不慎溺闭,有没有这回事?这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今年中秋,你的同事去度蜜月,不幸遇到车祸意外与妻子双双遇难了,这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三封信。你怎么说你没收到呢?!这就是告诉你无常随时到来,人命就在呼吸之间而已,你怎么说不知道呢!?年轻人当场哑口无言。
& t. d4 D, J0 g
+ W4 t6 j( P& I$ _' g' `% A    虽然这仅仅是一折寓言,但却富有相当的义涵,她慎重地告诉我们“人命短暂,无常随时到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我们要从“事相”中去体悟其中的道理。若不能从自性中觉悟出来,纵然境界现前了,仍然懵懂无知,不起作用。那么即使佛以神力示现因果报应,也无法让人觉悟。因为因果报应只是一种现象。它是属于“事理”;所谓事中有理,而这因果的理很深也很广,必须由自己去悟才行。就像解三角习题,老师只能从旁帮助我们了解而已,做习题还必须自己亲自解、自己做一遍以后才算真正的理解。' |8 }2 b! U6 `" q0 n3 E

4 Z: B3 d- q' @- a    一切都要因缘,必须要因缘成熟才能开悟。而因缘何时才能成熟?缘的成熟很难说,也许很快就在眼前,或许很长不在这一世,而在来世也不一定,也可能在后世才能成熟。这些完全要看过去所造“业因”的强弱与这一世的缘,以及自己现在所造作善恶业力的深浅而定,所以很难预料。所以佛法讲报通三世,因果如果不讲三世,许多现象就无法说得圆满。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机为到”。
; C" h9 s: F8 r$ u! T2 P! O. j. \- ^; p+ ]) O. F1 K+ Q
    就像先前所说:人的生而不平等,有贫富、贵贱、美丑、智愚、夭寿等差别。而这些都是过去生中自己所造的业力,所感召而来的,才有这一世的果报。所以佛说:人生是酬业、还债而来的;有恩的报恩、有怨的报怨,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 }+ \( k& J! @* B' E6 O
" q9 q2 P: |9 {5 W7 b+ y) O    缘如果没有成熟,纵然见到事实摆在眼前,也未必肯信、能信,仍然造作不止。我们看到多少吸食毒品的烟毒犯、瘾君子,明明知道吸食毒品对身体不好,害人害己,甚至被关进拘留所勒戒,受尽了煎熬、痛苦,好不容易戒除了,但没过多久遇到了逆境恶缘,还是经不起环境的诱惑,又犯了。一次一次地改,又一次一次地犯,最后断了自己大好的前程,害了自己的一生。
: i% x! f+ W- F; w" a
5 b+ O7 c2 c! ^" ]* _4 ?+ i% q7 x    所以佛法讲缘生。唯有缘成熟了才会开悟改过。若时机未到、因缘没有成熟,哪怕刀架在脖子上勉强要他做什么,恐怕也是徒劳无益。就像牛不吃草,纵然卯足了力,硬按着它的头要它吃也是枉然,白费功夫。这时只有不去理会它,等到它锇了、熬不住了,自然就会吃。所以不是佛现不现神通,示现“现世报”来警惕世人产生畏惧之心,达到赫阻的作用。而是要因缘成熟、时机到了才行;也就是说,往往一个人在真正尝尽了人生的苦难、得到椎心刺骨应有的报应之后,自然就能体悟因果报应而深信不疑了,否则很难有觉悟悔改的机缘。除非宿世善根深厚很有悟性的人,一点即悟。当然也不乏许多做错事的浪子,一经别人劝戒、指点后就能改过迁善,及时回头。但那些人基本上都是缘好再加上善根深厚、悟性很高才有可能。) [' T$ P5 x; u3 y: B  W
' d3 y, L( S: ~/ k) ?8 t
    再说,佛有神通,魔也有神通。魔不会说“诸法实相”的道理,故而以神通来迷惑世人;佛唯说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谛来开导世人觉悟以脱离烦恼的苦海,否则佛、魔如何分辨?, q0 X& t3 O4 Q) w+ r" A0 Q
1 ?# h2 {  K$ s* y5 f
    神通只是接引众生学佛的一种方便而已。接引后,能不能觉悟,还在于个人的善根与悟性。悟了之后还要能去力行,由行才能得证。证得什么?证明佛所说的话是真实不虚的,确实能够帮助世人了脱生死的烦恼,得解脱自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佛法是积极的、不迷信的,有理论、有方法、有境界,是经得起实证。
/ }  x5 v# H) k) x7 U$ _9 i8 ?) T9 v  _) s( s
    能让世人从烦恼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得身心自在证菩提的大道,靠的就是“信、解、行、证”。我们凡夫世人智慧有限,对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混屯未开,所以迷惑颠倒,以致起惑造业,因而受报在生死苦海之中不能出离。唯有信“圣言量”。开始就像研究科学那样要有求真、求实的精神,大胆的假设然后小心的求证。求证即是“行”。行即是落实佛所说的六度般罗蜜、一切的善行、善事。在“力行”的过程中才能明白自利即是利人,利人就是自利,进而才能了解这种自他两利、万物平等的不二之法。最后方能真正开悟、彻证宇宙万法无非是同根同体、同一自性所生,一切平等毫无差别。世间的一切分别、执着只是迷时所生的妄想,故而衍生出种种一切的烦恼。% i5 X4 |. W" e- J( ~
3 t4 ^0 Q0 ~' h) U. C* d
    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若清净无染,不为外境所迷惑,又何妨外尘境缘的纷纷扰扰在我们身边打转。所谓:“青山常不动,白云自来去”。我们对外尘境缘,若不动凡心,生起了情执上爱恶的分别,如何会受境界的困扰呢?正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世间的事都是自作自受、自寻烦恼。佛法就是在帮助我们世人了解现前自己的这一念“心”。& C, N* s: _+ u* U' k

4 T0 J; H  j: `9 e: ?/ G  E    所谓心安才能理得;能理解什么是“心”,才能真正地得大自在解脱,过着幸福、快乐、真善美慧的生活,那才是我们世人所祈求佛菩萨觉悟人所过的日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6 23:12 , Processed in 0.2001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