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3-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
 第二节 六道轮回& O x! i5 [2 g1 O& k
1 q* G3 V+ z- s, Y- z) |4 l # C9 B: m* e* }7 x# E! i
( i5 V- a; W) g. M4 v0 M# }- ]六道轮回的六道具体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地狱道。第三章中有各道的简要描述。这儿我再详细叙述一下。5 H, t+ o% [# D) ^) w# J3 L
$ j( E B) ]* x6 b5 m1 T- G5 i; V e2 }7 O5 W. j" r' C, h+ W
! J4 B6 A. }$ w' `天道 U* O2 E3 A( X4 w1 R
; i6 S. E5 W+ `
9 E8 z* J- [$ b# n# ^4 P7 x
/ R" W/ P4 }( x5 Z4 S q
天道包括欲界‘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六天,和色界‘梵身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严饰天、小严饰天、无量严饰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造天、无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阿迦尼吒天’等二十二天(取自《长阿含经》,《楞严经》中则为18层天),以及无色界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空处。+ S8 @5 f$ t1 P0 ]! e/ c; ?9 i( L
+ X$ y2 U# T1 v) u* S6 ` 0 W; Y. E' q- O; ?, H6 D/ c+ i
" S8 i! G/ L/ i- I5 a- A- R一般人所称的天神通常都是这些天中的众生。比如中国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很可能就是忉利天主;一些大的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海神、地神等,则通常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像龙,迦楼罗(大鹏金翅鸟)等一般也属四天王天;再往上,比如天魔波旬,那是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的。第六天再往上就是梵天,很多佛教学者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就是一位大梵天王。! I2 A4 m4 T) P% P' ?) M" h& i% q
9 }5 t( r4 h. p . ]) y, b: k3 m9 ~
4 N6 C0 e. Z, P K. ?
梵天的特点就是要清净,也即禁欲,而魔王在欲界里,宣扬禁欲魔王的眷属就少了,大概这是魔王跟大梵天王过不去的主要原因。梵天怎么说也比欲界高一个层次,大概也因此大天魔王总斗不过大梵天王。
- \! \# {; `3 x2 t( J0 E9 K7 V D: I P
1 V. v' ^3 V% t7 w: c3 g# [1 T( R+ H1 G
这些天的天众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都可称得上‘神’,或乃至某一个宗教的主神。这些神或许各有各的神力,有的神力非常大,但就其本质来说仍然是和人一样的有情生命,有感情,有个性习气,也有寿命,欲界六天的生命也有男女情爱。* \& P% b: R2 e7 y, |5 c
& J. I r. P7 U( i
$ n) @- E/ s9 T3 m3 R) Z1 [, \; F9 |5 \: R* |3 j: C* i! z7 P! G9 \
第三章第三节中总结了各层天的一些特性:* Q7 |' `9 [/ u7 J+ H! B% {9 a) c
0 L! A( c3 D0 B4 T& H4 w' l
8 Z, C+ J* J. S, c4 ?7 E0 W( m
8 ^) g e* C; P6 [! ^/ C1,从我们这层天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每一层天都寿命要更长;
/ D x6 ?+ ?6 ^* `* }& Z' K3 W% l# g5 C- R: y1 p" P
! j7 l& |; h4 h. v0 v# ]2 T- W3 G2 @" w5 y0 B9 v' T
2,从我们这层天到色界顶层色究竟天,每一层天都更光明、环境更美好令人感觉更美妙,生命身体也更大;
( J4 }6 e3 |9 d$ a# F+ M$ C) p: h) ]- [; F2 M$ F) M6 ?
; _* ~6 Y# M2 a: S- R) W, W9 \
* d! u4 T/ L, z6 Z( p8 Z+ F, c3,从我们这层天到欲界顶层他化自在天,每一层天的生命性欲就越淡泊;2 c+ t: i0 b* T2 ?5 K H
% m3 w% Y2 }) s7 v1 `* d' c& Z
/ [0 m& K$ q7 p& x" i* r1 a @2 P( C3 |" c# O2 J( c
4,从我们这层天到欲界顶层他化自在天,每一层天中,一日一夜对应的人世间的时间就越长;
; ~# B) D6 C3 B/ _2 K. f7 X2 |- D* P# o8 r6 U% F3 f1 _
+ Y' W% b% I) z+ }5 M/ k' j( k3 X3 L# r: f4 T- J
这儿我们再给出详细的表格:' S( d1 i: n3 b: v0 Y- G. C
' {. [# M) ?/ _4 g Y j
. F) O; v5 m, O. J" ]" m. g9 u# F' P0 m0 _% G3 m
欲界六天的比较. _$ b! Q3 D9 {, ?( w; Y
0 ~" F. X/ _& x$ W! K3 f# b. g $ _* n/ G" i# G \* n3 V
e3 Y1 O& p& G
! i: i$ m8 I9 u, k身长* c$ K+ W1 B- y
# ^3 d! a' ?5 _6 \! c- V8 A6 o
! d! _, o; g3 i% K/ W7 A$ J& f
寿命
' J, B0 S4 `9 D" t/ h. @
8 v+ Q3 y+ W6 v! a# h# q0 n( ?- X2 \
9 f% ? l) D% m8 t一日夜对应地球年4 Y0 c$ s! d. N0 \- D* R
% B3 g; k1 V9 K# |3 L2 l$ k1 }/ D" @! h
- J' K- V2 r3 t6 {性生活的特点. O4 O9 L c& O% n5 I2 i
9 V& l: \' D& a/ G/ d D0 A四天王天
3 h$ ^' F+ b9 R5 r! ], _
2 N8 q2 a- D2 O9 ]- z# A& v$ [* l l7 H, p% n. c
75丈
( a& d& v' j2 t( K: z+ }
) c: N, k. ^0 o4 w
: i0 J/ n' r4 z b7 A/ z3 E, a500岁
; D$ t3 {+ @, j: P& F s
4 U9 N- c4 G9 P
1 Z% J0 {. }3 z6 o4 s50, b- |- x9 x6 V- e
! X5 Z1 s. X4 C6 q9 ?( Z9 E- ]' Y
) I3 L" @0 H- J+ ^, Q& V
有男女婚姻之事,类似人间
3 f& @' e! J2 g! \1 A
) c) Y8 X" D+ P! c8 N+ l忉利天
+ {4 X8 J# O+ F" H 0 y/ h3 q5 X+ R& C$ n. G5 b# c
8 T. E5 U) X |. B8 G150丈! w+ W% s0 P, g4 C7 N
9 R& k5 @- a1 A8 z+ I
. H& o, R+ b* B, }, |1000% j; P3 a+ z" u; _3 v3 N6 ~
4 }6 p' I4 W8 Y& V8 S9 o3 f
$ |5 [/ x' T/ n) x: P4 r1005 z0 R' d' J" B6 z) e; n( I
3 B) y2 i/ ?" {. z8 y
& Z* h) `4 T$ B. q# E+ |, y藉身相近而以气成就阴阳$ H f! b. i+ L' l
+ `" e0 U% w2 M5 x7 @( p1 n) \夜摩天
U- U) S9 l' H6 Q. m
: m6 c2 |- [+ V
5 `, }! C2 K3 F* x# g8 f- [225丈
* K: D5 c( X: h+ [$ {
0 N; G P. Q1 r4 n( k. ^, C" |: C1 l$ F R# t% p
2000
+ T9 q; n( ]' u# ?) ?
7 `# _* h2 X1 D8 `5 C& n$ m! @& `4 d5 s3 Y% j' N/ E. q1 Q0 M0 E( T
200- |. D2 E5 `0 Z# e. q
6 F! C* [3 A% k+ Y
. L8 N& i0 [' B) A/ T$ N6 t3 E互相亲近,或相抱,即成阴阳和合4 |6 J; D6 a; ]: k% D. s' V
3 F B# e5 G; s1 t
兜率陀天
6 i) z/ c4 B2 }, i# n$ C
/ S6 X+ m& R- z4 j2 Q. G i- H; y8 V' v& [9 O$ z) X7 {
300丈. H2 I, a7 K3 m5 p5 J
7 ~3 s* Y1 K" @; i7 O _0 \
: {6 W( u7 _& T- i4000
" ~* I. R- D7 o7 f* s* B 5 c/ l' K, i9 {4 f+ `
: s' s$ P$ p1 f9 g$ |4009 v# u' A, x0 k4 H1 Z# ~3 K
7 I& O1 _1 Y6 j+ E0 P( L& H% }9 E
. \/ E* y. h' K2 Q2 {% G情欲动时,两相执手,即成阴阳
/ s4 T( f6 ]3 \( |, u8 @: }9 Y" m/ i0 m0 {& _: D
化乐天& P0 Z& Z2 ]+ N! I
$ U4 g$ @" ~8 V- Z
1 a1 ?1 c4 T: ]6 Y7 I7 a- s375丈5 j) |- W- k' }5 N' ^
$ H) D; K/ O0 e H
% A+ u/ A4 c. L- k
8000- O# y* ^" I3 t4 U
6 i8 w4 o8 q2 A( S) f
; d( z* a" `7 i0 \5 j
800
. l; A$ x1 M. g6 C 0 H" }" S' o' W- X$ x+ Y6 J/ Q+ P
" v- m8 W) j( P/ f8 G, ]2 n2 Y
男女互相熟视或相向而笑即成交媾: s: E; }8 A$ v `
. s, m$ l5 a& e' k2 i他化自在天
% _( m6 K! f. C0 N- m
9 c* d# z( ^0 p" R( v) s2 G% Y& F/ Z$ g2 q
450丈5 Q* P# p5 o% h
# }- c3 z& N* j# u( q
+ E" x( R. R2 J* C+ E6 Y: Z+ t16000; q0 B8 r( w1 p2 {, H$ h
x% S2 Z* S1 ^+ j& p* z
$ s' E% j1 O' z& K
1600
: Q# H6 T3 G3 Z4 O& r. t
1 W* A2 C! B( M+ ?$ G/ ^1 z* d4 z' g `7 z
男女互视即成
8 B8 r' ?, T5 _ _: a
8 n6 O2 N4 K" y" T1 d6 r7 u* e
?+ Q) N6 u$ M
t: g# m- N" ]4 f5 @( y1 R梵天又称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按照《楞严经》的说法,众生若不修禅定,只要能彻底离欲清净,就能上梵天(当然还得无其他大的恶业阻碍),梵众天寿命是20小劫,梵辅天40小劫,大梵天60小劫。
* w/ A! ~6 t2 [' A; p) C$ S4 H% S/ [" z0 a1 k( Y
$ `# D6 W! Y; s, e0 v; H8 Z
/ ?: W1 J; y0 q6 O$ V3 Y" S* A j再往上各层天里的众生似乎都处在某种程度的禅定当中,与人类众生的关系可能不是特别明显。在《楞严经》中,二禅天包括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天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天包括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 c4 O* x D# x5 N w4 K" ?- I
& q; A. R5 Z+ k. T' K8 X' G! g 6 b0 T8 r8 |1 W' `! y
8 z; r/ ^! [3 A0 r6 ?& G" K欲界和初禅天有大火灾;二禅天有大水灾;三禅天有大风灾;四禅天就没有灾了,但其中天人仍有寿命。
4 z6 j% t' r# |( k( E; W. ]8 p* ]) x6 ^1 D. z8 j
/ x0 o7 d* o9 W* ]& O9 q9 n
: @, |7 ~+ ], j; _天人寿命欲尽时,有‘天人五衰’,分别为:一、衣服垢秽,谓诸天众铢衣妙服光洁常鲜,于福尽寿终之时,自生垢秽。二、头上华萎,谓诸天众宝冠珠翠彩色鲜明,于福尽寿终之时,头上冠华自然萎悴。三、腋下汗流,谓诸天众胜体微妙,轻清洁净,于福尽寿终之时,两腋自然流汗。四、身体臭秽,谓诸天众妙身殊异,香洁自然,于福尽寿终之时,忽生臭秽。五、不乐本座,谓诸天众最胜最乐,非世所有,于福尽寿终之时,自然厌居本座。以上五种大衰相显现时,天人将死亡。
. n# C5 U: I. S4 l! k. j5 c! U
, S/ _& `3 ?7 F ! @6 u1 U# q$ X) ?
3 U% q& Q) E% m6 j西方神话体系中经常有一‘精灵族’,这个种族的特点是寿命很长,并且都是美女帅哥,与人相比几乎不见衰老,于是经常有爱上人类的精灵美女或精灵帅哥为恋人的衰老和自己的‘永恒’而悲伤。西方神话中这些精灵也经常是头戴花环的,估计正是一些西方人在某种精神状态下看到的天人的形象。3 R2 Z" u6 t' Y! e* @
7 j, q& l' B( B
( K& z' K N0 ~4 l p/ h2 _/ j8 b9 d1 J8 o1 p/ a! P% Z
有些原始人也有自己的神灵崇拜,他们就知道自己的神是有寿命的,需要他们不断祭祀供养什么的。
! i- T! S7 G3 m! K9 d3 @1 |9 C3 E' [
& x& |0 B2 ^5 ?4 X
) A6 L" _% A. {5 u. v% E) m' v/ d# v天人一般都是很善的,他们一般也希望人间的人类修德向善,这样他们的眷属就多了。不过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好像有不少天魔王。& U/ B5 R/ p( H8 _! D
) t5 N3 R( X. T( S& t& l: i' | & `4 H7 S0 x$ _. o1 M
7 D2 K8 S. p. g3 N+ L天人有个特点就是傲慢,当然,作为比人更高层次的生灵,他们是有傲慢的理由。人恭敬天人,也可能得到相应的福报。而人若傲慢天人,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 T/ }- i3 V2 ~# W! `- E
9 Z: c% ~5 O# d 8 R' O/ D' R8 E8 R+ K- p' K
) a9 ^. X/ g8 f: ?6 V人若是修德向善,并且情欲淡泊,并且发愿要往生欲界某一层天,死后即有可能往生那一层天。
: ]+ @ |4 w8 m x. f4 W/ L8 k7 O/ @2 O# ~+ g2 F
1 P. t) E+ ]: A4 w6 x. L9 I. N, q. m" l2 c
若想往生梵天,则最好要完全断绝情欲,然后,也许你最好皈依基督,与大梵天王耶酥基督取得相应,这样才能进入梵众天、梵辅天、或者大梵天。再往上的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及无色界四空处等,则除了断绝情欲外,还需要修相应的禅定才有可能到达。6 W; m9 o8 |$ l4 n# i& i0 P! n
3 N4 b+ P" _: j! m( g
( ?5 T. n) L- q$ c) g
" S" F4 l) Q' Q+ i3 ]: C佛教修行则是要教人超出三界,进入佛净土,或者自己修成阿罗汉、菩萨、乃至成佛,这样就能随心所欲来去自如。
# P0 @. H: x |; l, [# A& k2 L1 L( h6 {0 w' y: \
6 ?4 c; R+ z, W5 s3 d% ~2 K
, d! `% B8 O8 \! T佛净土是没有灾难的,‘但有诸乐无有诸苦’,并且寿命也是没有限制的,唯独可能因为你自己想要离开而离开。. l, [. }4 }. x4 N5 J T
& M. U; ^2 {, S( W, F3 H, S) d2 f
+ o" ~: A. t2 d* {/ }" Y/ a2 {
1 v" C. G$ m) y+ ~! n5 I道家修行则可能修成仙,这些仙原则上还在人道中,所以将在下面论述。修道修到最高可能是辟支佛。道家有的人说李老君住在兜率陀天,《西游记》里李老君就住在兜率天宫里,其实这可能贬低了李老君,因为李老君应是属于辟支佛,超出三界,远高于兜率陀天了。
, K/ Q( H' h. i- _5 I, J; T$ y4 O1 ?6 @
* P- r6 a5 Y% l3 h8 |
3 W0 U4 ]2 K/ S! x4 ^& U; |我曾经有一度猜测天人是某种非常发达的外星人,但注意到《起世经》中‘千阎浮提、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的描述后就否定了,对于这些地方,佛并未将之归于四天王天或更高层天,应是属于人道的,也即是说,我们这个空间的外星人,应归入‘人道’。
) W' p% b2 l! @
0 s8 J1 p7 f( O Q- g . [9 r, E" \6 U$ y
, _& q8 h& o/ b3 b8 H! ` B7 W+ m
人道
1 t3 }; ?8 z6 o s5 |
) ]2 l, \8 q8 z$ l1 \* t6 @+ n6 P ; x- a9 V+ j1 R# x0 _+ b+ |) r4 U. A
" w M0 E: P8 S2 o$ ]人道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类世界,一般的常识我就不说了。这儿主要从佛教中与其他众生对比的角度讲一下人类世界。人类世界虽然不及上界天人,但也有上界天人不及之处。3 L) Q2 I9 Y& j
- o% J; U2 I$ r7 B% v4 V' Z
& g6 s9 x6 s, P6 y- I1 {
' P [& k. Q% }" y0 h
首先是天人一般都处在快乐的生活当中,不会修行,而人就可能修成至高无上的佛,或者菩萨、罗汉、辟支佛等圣者,这些人层次就可以说比天人高了。# o/ p5 ?& x& Q& ^7 S
! K) ?: p( X3 T' h. O3 j% L
3 v& D" P( ^5 Y
. `- Q$ R1 T: J( u8 V+ d) y# v其次可能就是人类有知识积累和科学技术,这样人类世界就变得不断发展和丰富多彩,而天人因为一出生环境就是几乎完美的,自身也具足神力,所以可能想不到也用不著发展科技什么的。但天人的艺术成就可能比人类高,比如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等。
) k3 ~" L2 n6 ?& B% ~. E
/ Q7 `& \3 {7 {( f( L ) i, r @) M0 `8 O' L# M
1 Z, b O {# M/ c人类发展到很高的科技水平,也是‘但有诸乐无有诸苦’的,比如佛经中的郁单越人,就是科技非常发达,人生活非常好的。
) ^& l; _! g$ j% f Q" x L" F& z
8 D# r9 F7 L$ b$ e! e( H
% b8 Z; g- G! f5 g& v' M% W' y# R( W8 \' h2 G
其三可能就是人类的爱情。虽然天人更美,但在本身情欲淡泊的情况下,性快感可能还是要小一些。中国神话中不时有天女偷偷下凡来之类故事,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人类可能是众生中最执著于情欲,或者说情欲最强的生命,那么我们知道,快乐,某种程度上就是欲望的满足,欲望强,那么欲望满足后得到的快乐感觉也就越强。* E1 Z- T& i% Q* L' Y
; r" a+ ?; n/ C: S( p" @, P
0 v9 V* i# b5 n6 H2 J# Z8 |: |! ^+ h- y4 F, u) @1 v# {6 N; E3 |
不过这一条只是我的猜想。因为天人是非常美的,比如天女的美就远不是人间女子的美可以相比的,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极美的感觉,也许只能用比喻来描述:人间美女与天女相比的距离就好像猴子与人间美女相比的距离那么大。与那么极美的女人做爱,从人的角度来看,快乐应该也是极大的。1 R/ r$ t/ h2 |( ^! c I
' l4 C8 [2 f' F* n# g* i$ T2 A
" T6 Y% q! g" L1 U. V* T. @# D
4 f; L* e: c! b K# y总的来说人是属于好的一种生命形态的,当然是好的当中最次的,但对于修行者来说则又是最好的。
% d0 r' g' ^& ]2 \" [1 S+ r; F! C
, l, m. }" k$ H# @6 y7 }& F1 `4 o
7 A! |- ]$ ]/ ]5 ~' y* z J
佛教中人有个说法,就是人身难得,抓紧在人世间的时间修行,可以得大福报,反之若在人世间行恶,则可能遭大恶报,所以一定要注重身为人的这一生。
* o+ V; K6 F% _& p( q& t
$ }+ J2 a" e+ @& I/ _7 v
& g7 d; L7 `/ q( g. p
6 j* f2 I/ E6 V) a8 Y) h) q在了解了生命的多种形态,特别是更高层次生命的存在后,人类应该抛弃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生灵的想法。不要盲目崇拜天神,更不可盲目崇拜自己,也不要贬低其他众生。尤其不要一切都只从人类自己出发,而应把自己归为有情生命之一,以利乐一切有情为己任。要知六道轮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下一世或上一世不是其他道的众生,或者自己的父母眷属不会变成其他众生。所以作为有意识、有智慧的人,要对各道众生都怀有善心,对恶道受苦众生还要怀有同情心,把世界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这样所有生命都可以感受更加美好。- c( {$ i' m: t" P; C4 ?
; |9 G# Q3 {. b5 b. t
6 H1 Z( @5 m6 J4 W, G n9 M: R; ~" V3 p5 ~ }0 t
人可能很多是从人再转世为人,比如说,如果你发愿再世为人,并且又无大恶要业感地狱,或者过于贪著而成饿鬼,或者太过愚痴投错胎成畜生,那么就可能再成为人。上面西方轮回转世的例子多半是从人到人。佛教中则经常有从人到各道轮回的故事。+ Y5 x+ S$ G& W" W* o* x
* {# [- R2 t) ^- q
4 b! Z; |& z9 R% a+ P% B- o+ |3 w) d8 W) c' `6 B, Z
动物转世为人的可能也不少。《楞严经》中说了十种类型的人,相应由十种类型的动物转生:6 `& y* D+ o2 C! P
# {) i4 F$ p @ t ; N2 v W" d4 h2 s
* ~8 r. R% x8 G3 E! ~+ ]熟谙世故,人情练达类
( E% B) F( O V0 z& q6 e3 S 4 M! l2 U$ a1 z9 {0 C. J, z
Z8 z+ i' o: k( ^4 W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达类。 w8 }8 u4 i& T9 n$ z2 o
7 j( x' c/ _/ U
世智辩聪类
2 h! n# i7 Y A5 ?0 G. m # Q3 Z; ` Y. P% R9 |- k/ a
& |6 Q+ \: p2 p g* t. \9 W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Q/ Z, j4 a. \$ a0 M3 P0 P
# { @$ D* q. m% Z文人类+ i1 ~; q/ j7 r# q- }% d- K
1 u' D5 u, v" `# y. \$ j2 S5 t
7 \9 K( u N8 n5 u& \1 Y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 G/ R8 e' ]1 n! f& p* l2 s* i. M( [- L% j0 |$ w; A
劳苦类 q/ {7 u7 E/ I2 I- L
' O( g) S8 M% r" w
; Q; Y* ], X$ Y' d" e! A: `5 A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7 W$ _, S5 |" ^: p7 u1 b
4 ?, I/ Q, u+ Y5 M2 n" V优柔懦弱类 G5 ^5 K$ s4 O- w
$ b& E. G3 \/ p; g2 H+ D
2 \: J/ V2 s( Z9 I/ M9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 _2 b( N+ V8 C5 D" G9 U
8 V: N. ^6 p9 y1 q6 N H卑微下贱类
+ k4 {" o% e" Y/ ? 6 z2 P- W& m1 }+ k6 B/ g
9 U. \5 ~2 z9 N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 u* G' x; a) \6 x( n. A: |" c5 K/ _. i, z5 H
凶狠类# ~2 x6 p. ?+ J" \/ \
: f; h u% t4 H2 ? Y
$ X1 E+ b% u1 R8 q" e; P& _! D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很类。8 {/ H' w& e; L h0 t
3 Y" u* \4 z- r6 a* J! v2 I
庸俗类
& }; X5 m. z2 T; t' o# l1 m6 j 9 Y% A1 z8 \; V
# ]* W8 S& u* F9 C' A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庸类。
' V0 H9 _% J4 Q) W
0 I6 ^) f6 _: o4 d! m# D7 F妖异类
2 Q6 W2 F0 a8 d) `& J7 a
( k5 n( k2 F* c1 }0 u% e) o* n" w, c4 B: x4 I# B5 B0 C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6 F" I! T+ X: c' M. N% o O) m
. A* r N1 f7 ] S冥顽类
8 i# N* a ?2 e0 N' e" _ J) [; g5 I: ^# @( w
# O& \" ]" ^+ ]0 p( h5 {
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5 h) V) K/ N8 P# e) B& Q' {
/ Q, J: J. `7 K* w* C9 o% _
/ Q4 S( B" @8 O! o( ~/ t" ^ p8 k4 e D( a* ^! y
畜生可能是最接近人的一种生命。鬼可能离人更远一点。( q( y$ { {' S9 ~) A; ~
?: n/ H+ R. f! i0 H3 H * U; |# r7 \* \7 ? o
6 \! Q5 _" r! I! j o9 K也有的人是从天道下降的,那么这样的人可能具有某种超人的天赋,或者乃至到其天道眷属的帮助,可能成就大业。比如中国古代的皇帝,经常有‘真龙天子’的说法,那就可能是天人下降的。但这个‘真龙天子’的说法若详细分析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龙归龙,天子归天子,龙也是有较大福报和神通力的生灵,转生下来有可能做皇帝,但不可能既是真龙转世、又是天人转世。也有的人是自己修福,来生得大福报的。比如据传南朝梁武帝的前世就是个樵夫,有一次上山砍柴时见一古庙里有尊古佛,雨淋日晒,无人侍奉,他发起善心,用自己的斗笠一个遮盖佛身,这属于贫穷中的布施,甚为稀有,故得大福报。大家若求来生福报,可多做佛善事,或欲求今生享福,除了世俗的努力外,也可能通过求佛菩萨而得。这也是信佛修佛的利益之一。但这利益并不究竟,而且,往往有碍更长远利益的获得,比如得益后就贪图人间的享乐而不再修行,以致后世堕落遭苦。所以佛教并不鼓励人为求福报信佛,而以发菩提心究竟成佛为最佳。或者,信佛得益后,要更努力的修行,做功德,把自己的福报生生世世保持下去,乃至荫及子孙后代等等。
, ?( B: g( G: m+ e2 T% D0 J
, t' r3 q' X6 u8 M! y & ?- Y! Y( P/ W! z$ _
2 l2 m" V* R* N+ e《楞严经》中还提了一个‘仙道’,也就是仙人,原则上还是属于人道,只是与一般人很不相同而已。人若是修布施持戒,并且用一定的方法修行,就有可能成为仙人。这是楞严经中所提十种类型的仙人:
# Z7 j2 `( T" U$ d- w, d. ^/ e* z# t$ e4 L& k
8 ^% w1 [0 ~9 w% ]0 S, P( |
7 I) U: ~- |! i1 I/ r$ c
绝行仙; [& V7 i$ V x! t4 E
) g: W6 ^# h9 f* e1 c5 c& @, K
" N8 d3 _1 l5 S3 j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D' j" w, P. S- [- X
1 d( M* a X" K5 G, z0 ^精行仙
- y0 K( t' E' x4 `4 y / T$ c |) c. B4 l
- F, u; q; c2 Q9 A* P+ @坚固交媾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8 q5 V2 K2 f4 Q
( R% a3 S* {# B. M照行仙2 ^# f, q" w. K8 y
5 p, l* a1 l1 p9 B" S: P! Z+ `
+ t; o1 W( ?+ B; \! y) b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H9 s! S+ S+ R6 y; {; }8 |
1 |0 F6 z( m; }- [; w道行仙3 z9 b' _; U6 e0 o3 i% b; I5 _
; K) Y% s `: A& l6 P, J
( B5 ]9 P& {. C+ K5 J8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2 ? T }3 V8 ]/ |1 x$ Q* w7 F2 ] z1 [
通行仙) r6 ~, F* p, u7 H5 v* D
* U1 s; Y# r. e7 S; {4 f
+ T: g i, B; G$ Z+ p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 ?) n; r3 ~5 Q3 {/ O9 J- v
( r* n3 \; q* @( q% j天行仙; e0 i' ~1 T ^, V" [6 \
Z6 j) |9 Y& [1 U
' k8 q8 M$ a! S! r6 N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 z. s7 o, b- x( m
$ N/ K. i+ K! `# n a% j8 X$ {: G' m空行仙5 o" Z2 e' J1 _8 P+ C7 R# d
3 k; J4 I8 @& I6 l- `, z5 h, G- Q; N- S6 G, q& a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3 X' A7 _) P4 Y( i: |4 Y! _1 u
# t" i4 @( b( N& c4 U* d ^' P游行仙
5 ~; L6 n, N) M ( o+ b" E% H8 P
; J- y! ^5 x+ b" F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A. L7 K: [+ F$ `' H& L! U
$ r' n" o, Y% V/ L0 Q8 v
飞行仙; }) m3 j, }4 R4 [! S
, F! g; x% r+ l% r! H) P8 n9 D5 M* C: {8 j. G9 z. s1 R( B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 X- Q/ u! O+ S* g$ N7 l+ D7 I' ]% b. U5 k% y$ b; m; I
) _3 t N K/ c0 E8 V$ F- ~2 a
! j# w4 V* L1 }8 [' u/ w注意这儿的‘交媾’不是男女交媾,而是修行中个人体内‘坎水’和‘离火’的交媾。1 V$ d0 u9 o4 r6 B9 Q* K3 m
! ^7 w( u( E% E
6 U1 H( J5 k8 A7 Y( d* p4 s5 w
" V' b& r3 a+ t& a' D% J" g从世俗的角度看,仙人的特点是没有了情欲,其他欲望也非常淡泊,甚至有的可能不需要食物,采纳天地日月精气,‘餐风饮露’即可,而寿命特别长,楞严经中的说法是可达上千万年。$ ~* C4 }# C2 G3 H; y2 R1 @
) N5 {4 G5 Q+ j0 e4 G8 E, a. K2 ?9 S 8 q. n) h; ]- Z0 Y- e) h% q2 [
' X. J: }! v. X: d
仙人与一般世俗中人相比数量非常少,而且多在深山老林人所不能及的地方,而且一般都有一定的神通变化,除非有缘,否则人想找都找不到。《庄子·逍遥游》说的‘渺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餐风饮露,朝云暮雨’,就可能是个仙人。
, L& _1 ]2 G: ]- `) ^; A1 G
( Y+ C9 ^& e4 z 6 b3 U! k: P) M( c) H4 \# [
% s( _* h4 A# [4 Z- y: Y我听说过在一些落后缺乏教育的地区,好像还有人冒充仙人的。其实若是真修仙道的人,世俗的欲望是非常低的,而且他们的本能是远离世俗世界的。那些跳出来自称仙人的家伙,无外乎一个目的,那就是骗人财色。就算一个人原本有仙道修行,但若问你要钱要色,那他就不是仙人了,而只能以一般世俗之人看待。
- _' h7 m* }1 u# L+ W$ p! B3 a
3 Q- A' w9 {; r) W3 p / \ B0 z. [! k; q
4 \/ Q% `0 N( A G/ n" Z G+ g
有些帝王,或者现代的富人,想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有一个可能性,是修仙道。但修仙道呢,首先得断绝世俗的情欲,断除很多其他世俗的享受,断除很多世俗的烦恼。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结果死掉了;唐太宗想长生不老,结果好像还因为误食丹药,造成早死。既想享受世俗的富贵和情欲,又想得道成仙,基本不可能。) D/ {+ N* e7 e9 c( H1 N/ a
+ ?- B o `8 l- \6 f8 u, r; S3 o/ ]
4 q% [$ r% U: A& e8 X" o
4 W. [' x/ J" s4 w6 c其次是还得有明师指点。这个明师,当然得是本身就已修行成仙的,现在几乎找不到,我也只是听说过少量仙人的踪迹。若要寻访的话,首先必须自身持戒清净,确定想修仙道,然后到相应的深山老林里至诚拜师。单纯一厢情愿的找估计找不到,但仙人对附近的感受是非常灵的,什么都逃不过他的耳目,你或许可以用意念或音声让他们知道你在找他们,他们还未必肯出来,就算出来也未必肯教你,就算肯教你你也未必修得成。所以还是非常困难。注意寻访的时候若有同伴,那么同伴也得是持戒清净之人,若是你持戒清净但你的同伴不清净,乃至酒色财气让仙人避之唯恐不及,恐怕也见不到仙人。
, x' L2 ^0 U# T1 f4 o
0 R) |7 J2 T# @: n6 y4 }# |# n
" c: X7 k" K' o$ V; h7 N1 A$ g0 G7 Y, {; q Q# B6 o2 ~, @9 q
现在中国流行武侠片,西方则盛行魔幻片,这些片中的武功、魔法就神通角度看还是有可能性的,但就具体的故事情节来看却并不可能,因为要成仙人就必须离欲清净,对世俗世界避之唯恐不及,哪有那么大的世俗欲望和斗争之心。
9 m8 k" m0 \( Q( m5 ?- F* R/ ^# K6 [
, S+ s+ w' ]( I4 [: G% A! {' u2 P4 T/ O6 d+ O
其三,也是最根本的,那么辛辛苦苦修仙道,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以为死后就什么都没了,执著于这个肉身,却不知人的神识本身就是永恒的,肉身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人追求一世生命的长久,并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多花点时间在修福积德上。仙人还未超凡入圣,一般还及不上很多天人,有佛陀至高无上的伟大教法在,干嘛不修佛升天,而非要留在这个较低层次、污秽不堪的世界上呢。
' Y, C' Q3 [9 f B; @
/ O+ G' v+ [! M( D8 i
5 E; b/ a5 Y, F+ k1 O$ q4 d/ U
1 h# L N4 n' V: X" ?与我们同处一个宇宙空间的外星球人也是属于这儿的人道的。关于外星人的状况详见‘外星文明的状况’一章。
/ [1 X6 D o+ c: u* M! S5 |4 y
; P, M) l" h; w% h
- [) o5 y7 _' _$ I2 A: P
3 y( y# X9 T8 p- t/ Y轮回的概念给了我们一个拜访外星人的可能性,那就是发愿往生外星球。不过一般人经过转世后,多半就记不起前世了,所以还得修行以期后世能获得某种程度的宿命通。但这个也很难保证。有的高修行人转世后一样记不起前世来。9 c2 u K1 U$ ` V0 K
" c# M( e7 v- d0 ]9 z& n ( h; [) f0 d) j% ]6 G% z. `
; R3 n G7 u* [8 _) L
这儿我给大家讲个玄奘法师的故事。这位玄奘法师,也就是著名的《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他其实是一个人走到印度的,路上是经历了一些困难,最主要是有一次困于沙漠,但后来终于以大毅力战胜困难走出了沙漠。
; }( S2 m5 I6 n9 K7 O5 a: G, h' ~
& o9 `" _0 `9 q ]& g* X" ~ 5 L3 z; G4 t1 s+ z ~4 t* n
: c2 @4 r/ ^! u- ^0 L7 Q4 i! Z1 \/ D当他走过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边,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一个雪山地方时,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有一个山顶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玄奘很奇怪,跑上去看,发现地上有很粗很长的头发。他看了半天,认为这里头可能不是本时代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结果真的挖出一个很高大的人来,玄奘法师发现那是一个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边叮叮叮,慢慢的敲。这位先生出定了,他说是释迦牟尼佛之前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出家自己自修得定,在这里入定等释迦牟尼佛下世来,好向他请教。玄奘法师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了,他说:那我再等吧!等下一次弥勒菩萨来吧!玄奘法师拖住他的耳朵说:老兄,你慢一点入定,这样不是办法,你等弥勒菩萨再来就是要出定找他,谁来通知你出定呢?他说:这也对呀!玄奘法师说: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
: k. O! Q9 E, F& n: q1 i8 G6 ^7 V) X1 Q- J& q; }% a
t: g5 J* b) @; e5 t/ ^0 Y- i( z. O% L4 s' n2 E: ~' \
玄奘告诉他,自己要到印度取经去,叫他到中国去投胎,将来作自己的弟子。并且告诉他,到了大唐向那个最大的宫殿去投胎当皇子,等他回来。于是这个人就出神走了。玄奘二十年后回来,见唐太宗说到此事,要找这个来投胎的皇子出家,但查遍后宫,当天没有皇子出生,结果发现武将尉迟恭家里那天生了一个侄子。原来那位比丘来大唐投胎,看见尉迟恭的王府,就错认为皇宫了。唐太宗把尉迟恭找来对他说:我要出家,但当皇帝不能出家,你就让你家那个孩子代表我出家吧!, X5 c$ f9 D; e
$ {0 Y% t1 }2 x! N! ~
+ Q4 y0 Z) w: F3 B" E
' ^& Z% Q; l% `6 U2 Z) Z玄奘法师想,那个比丘定力那么高,见面时应该认识我!岂知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对玄奘似曾相识,却搞不清楚。皇帝下命令出家,当然可以,但有三个条件,一车美女服侍他,一车酒肉,一车书。这就是后来玄奘法师的唯一传人──窥基法师的故事,又称三车法师。5 R7 w: {% l% O+ h, |* [
9 Q# O4 Q3 q" W& v! w7 k$ ~
: Q {6 W# r3 M$ b9 h. q2 ]
' }# T/ C R3 l这个故事,除了是有三车法师这个人外,其他都难以考证,写在这儿只是供参考。
2 |8 s7 X6 @* ?* `
+ Q. I% g* z5 }; ^4 w
% y6 j0 d' x$ V) E# D+ S" s/ |" ~( x# [7 `3 [' B0 @
总的来说,关于人为什么会忘记前世的记忆,有的民间传说是喝了所谓‘孟婆汤’,有的是因为过了什么‘奈何桥’,我在佛经里面没有找到相应的依据,也看不到任何其他依据,所以基本持否定态度。我的判断认为,并没有一个超自然的生命专门负责消灭人前世的记忆,实际上前世的记忆存在于人神识中,永远也消灭不了,只是后世迷妄了,难以记起来了。尤其是人神识在胎儿的状况下,是很不舒服的,给闷坏了,所谓的孟婆汤,或许是灌进胎儿体内的营养液,有的中阴身将之当成‘孟婆汤’了。
2 D2 f5 `9 |+ s: f; f) B- |! s* Q/ I* X; @
$ c4 H# s L0 A4 y% `& e
" S8 K& t% r1 a2 E2 C( J
如果一个人想回忆起自己的前世,进行精神修行,消除迷妄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达到了。
: g/ ^0 x# ~6 u! M" v8 B8 T6 O: t
( T4 r0 [" O5 Q s) O' s
3 z8 x7 ~0 J/ q; s* Y( W8 O6 [8 \7 W7 ]' x+ @" k' U; v( u0 g$ t
阿修罗道
9 t. A& Q0 p9 {
# h) M" R6 h. y3 @* E( _5 q ~8 T 6 X+ [' y4 ?3 {; M* f* Y0 K
A; C5 x; b% L0 l( r1 e" A
阿修罗是个有点特别的种族。他们的特点是有天德但无天权,嗔恨心大,傲慢,好勇斗狠;有的说法将之归于恶道,也有的归之于善道。我倾向于归之善道,因为他们受的福似乎是比人类大的。9 G) O, F1 J' H7 O9 @4 l* K
; |% X1 L2 q4 w5 E
, L3 j- Y3 t% ]9 `2 w9 g2 L+ |# }( B ^4 t7 N% q9 o
阿修罗还有一个特点是男的极丑女的极美,阿修罗女的美丽应该不亚于忉利天天女。好像有位忉利天的天主帝释就娶了个阿修罗王的女儿。阿修罗时常和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打仗,但看来也有和平时期。至于他们为什么打仗,也许仅仅出于他们的嗔恨心,他们宿世的习气,而不是为了抢夺财物、地盘或女人什么的。: [5 C. T, w! G
$ K; P) J& | Z* j, b t4 o' K
) e6 j1 ~: N& p
8 t7 N& v7 @/ Y7 {4 v. W9 j: c, K, x我们知道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时代,正法时代的特色是‘禅定坚固’,那个时代佛刚涅槃,威德还在,并且有大量大成就的弟子广宣佛法,修禅定的多并且容易有成;像法时代是‘寺庙坚固’,很多人不修出世间法,单求世间福报,寺庙造得很多;末法时代的特色则是‘斗诤坚固’,人好斗争,甚至欣赏斗争、享受斗争。大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里面充斥著武打片、战争片、科幻片、警匪片,几乎都以斗争为主题;一般的生活片也离不开激烈的商场竞争,人物情感也格外激烈,并且也不时加些打斗;赚女人眼泪的爱情片也往往离不开打斗,至少几个情敌的激烈斗争是少不了的;甚至给小孩看的动画片也多半以打斗为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斗争精神。
" ^4 M" ]$ V* V5 m8 J
6 c. x0 O& x. s6 }0 V' ^5 o , j: i1 |) }7 y( y4 ?$ c( ~$ L
( C- p) A+ `9 n. T. P3 t+ k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是人斗争心很强的时代,阿修罗的时代。
+ d! a* F" U4 w3 C
4 X4 P& v+ x! _# x8 E4 \8 x$ g
- Z4 u$ H; y3 [8 m: X/ y4 _
; u3 Q# E' t$ \) i" e t4 H" m如果人多修福德,但斗争心强,傲慢心大,就可能转世成阿修罗。从事军人、员警之类经常要打斗凶杀职业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人并不坏,乃至他们的斗争行为是为了维护正义或社会秩序,但若养成爱好斗争、傲慢淩人的习气,就可能入阿修罗道。所以这儿对军人或员警的告诫是不要以斗争或傲慢为乐,以维护正义但无爱好斗争之心,追求胜利但无傲慢淩人之心为最好。
7 p; r, M1 V! t( Z' S( X9 N
# D8 e0 o2 z. u* I) X . {1 }& r5 I$ w! M( Z% }
$ s) ^) b$ i1 H- V8 n
影视片,幻想中的斗争,还不必多说,但现实生活中的斗争则要越少越好。我们这个时代要努力建设全球一体化和持久和平的社会环境,从而避免任何大的、残酷的争斗,而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经济竞争或爱情竞争上。4 w) m! W8 ^* z
W: o' b/ z3 b ?7 U* ~1 h
# ` v4 H7 ~7 m* D
8 l* V" }2 v5 d: j" O, T畜生道6 Y1 t4 [' C: x
0 k: X0 n0 a; m7 ? 5 G$ k2 N. q' M3 X/ W
% O9 q2 {# H& o1 X+ ~# b
畜生,也就是除人以外的所有动物,是六道众生中唯一可以用普通人的肉眼看见的。
6 D3 r$ L5 B2 e. a8 C4 ]; [& z# _% C) p* }0 `% ]& r; L& T
3 e% c$ |6 P& d7 G3 t$ V' ]
# w0 o# Z4 U3 W, x4 V! a. [7 d我们可以注意到畜生的数量是远远大于人的数量的,比如一窝蚂蚁就非常多了,世界上光蚂蚁的数量恐怕就是人数量的几千几万倍。由此我们可知人身确实难得,就算不进行超凡入圣的深度精神修行,也一定要多造功德、多积福报,以求再来人间享受人类生活。7 j/ l5 q Q- y$ Y' K C
8 R! \2 B- p0 }* }) l% r8 ^
! U5 D' R0 B5 X: `8 r7 Q8 p6 f& I' R; |( H3 p
《楞严经》中讲了十种类型的畜生,分别对应十种类型的鬼道众生。
' ?. N# g) t5 K* f: V' O& b3 k/ G; Y
5 [4 Y$ S3 h5 `+ @' e* X7 n6 s* G- t b) I2 {
鸽犬猫类6 G% v$ V6 l7 F
" j3 h- R) }" T- F/ b% ^. R
3 }& c+ ^; L! r. A6 e% X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 q: _, N. N7 q4 S* B/ S" B4 U% s# ]+ A/ ?6 i" I9 @
灵禽瑞兽类+ ]3 J4 T8 y6 w
0 p0 x. L, ^7 W: \5 V- ^0 `; p, {
0 i$ H$ Z# U) u4 \3 e6 b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3 I6 Z" \3 ^. ~3 B" T3 f7 v1 t) t- h# L! T0 _
春燕秋雁类% u7 G) y: j; }+ D `- d
# K* w3 q) }0 L0 x& N
' K$ O6 j( o' D6 k8 Q6 f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1 c! ^- L( g/ F) x8 z# O
8 d5 q! }' m) y- q蚕貂驴马等类
& T! e [. g7 H 4 n0 S* p6 V0 }( ~/ ?8 q, k/ V) e
4 _4 c# R' f b0 w0 u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T& D$ q; e/ y9 U& I# V
' J" T- y& Y) N* O" U; C
鸡鸭猪羊等类' a% a8 a+ X* g) w# a( @9 f
9 L5 y8 g5 F- |1 M, v
( ?0 ~; n4 h; i" D% d. r1 v) A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f2 }" b# {; p0 C( G7 [3 q5 ^0 u
4 ]' I7 i+ x V+ o$ P/ R! s3 t; q蛔蛲等肠虫类
* `& i, b% Z' A; K. U , R. P T5 e$ S$ M" w0 U; ~
2 ]3 B" \2 Z$ C! ^: k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5 Q( Q2 y) f! ?, C; ^4 x3 [% B& F1 E1 Q$ U0 A
毒蛇蝮蝎类
4 Q E" ~( g% k6 r . b" u9 Q8 a% V7 A0 ~
' Y, \! n& m1 {! Y6 n5 ~( m( P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0 y0 d" f& h2 q- o% H6 k% @) N
) ?% p9 V+ G7 a+ C- d" r狐狸类: ~; d$ o Z* m( n
4 K, h' V3 S0 A4 d9 p/ K0 H
2 E2 w9 b/ j3 H*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 U$ \: Y; J% P/ [
, l* r6 h. E% H. t咎征淫兽类
2 W" y* U: O [
2 T3 H$ ^7 E- N* U3 [. c6 Q) d4 J0 Z) }% ?3 f1 w1 [2 W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 e- l' E3 z3 p* [0 }) V6 x) k0 K1 d" P. ~6 L
枭鸟类
. ?; m1 F! [* l0 w, a8 f: @
- }' E6 y2 `9 h
! ~6 ]- p7 E+ W; }' T& u4 W+ n# M. o物怪之类,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w4 z6 b+ R5 ^( C$ K2 r, h
" Q6 p0 }/ U8 a! ]' g
# Z* @8 r2 m, \* Q+ i9 H3 j9 u x; _4 O
动物其实也有感情,也有感觉,动物的嗔恨和执著也有力量,杀害动物虽罪不及杀人,但也有罪业,也得付出代价。何况六道轮回,有的动物可能就是你前世父母转世而成,所以对动物也要心怀仁慈之心。. U0 U2 t( y% m) X
; u( q* [- t; z/ h. e* U
% T5 m$ V# l7 d% s* F4 o* Z- h5 E N2 C# B
就当前来讲,在制度上禁止食动物肉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就不提这个了。只是呼吁人多食素,从需求角度减少对动物的杀害。以后若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拥有良好的替代食品不再需要动物的肉了,或许可以考虑禁食动物肉,或以征附加税的方法逐步减少肉类食品业。! E% N" u. j0 _( w
0 y. B+ v0 d6 ]' M' H
' s! P5 n, \$ {1 k4 |1 @
, q/ I( C, p4 q2 [3 z8 S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植物难道不是生命么?吃植物有没有罪?植物是生命但不是有情生命。有的植物长得大了,有神灵或鬼怪过来依附,那你若把这植物砍了,或吃了,主要问题就在于破坏了这个神灵或鬼怪的住所。在佛经里面,大肆烧山林木破坏大量生灵的生存环境,是有罪的,但如果仅仅是少量的自己吃,那是无所谓的。1 q6 q* f7 S; I3 S' X, O
2 w. B8 \. F. ^
" p( d* r+ v' C
|' j- Q6 ]0 j- j. M0 V% I% I
其次是豢养和屠宰中要人道的对待动物,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故意虐待动物,尽可能给动物好的生活环境,屠宰时要尽可能减少和减轻动物的痛苦。
/ h5 z; F6 N3 h; D7 T1 [6 Q
& w7 Y# K5 r, a* S$ ^1 {
6 l) E, b, p# l) j4 R9 O* {
1 i/ {" r7 n. x7 b* S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少,除非因为生态保护的因素,或者为了自己维持生命,否则就不要去杀害了。为娱乐而打猎的行为则应该完全禁止。这也是为了喜欢打猎的人好,因为喜欢打猎的人虽然能通过打猎得到一些快感,但以后遭报的痛苦恐怕要比当时的快乐大得多。
( z8 o9 _/ x! B& L: D' X& r) f4 k" ]6 w" Z3 i
- I8 c: Z( |9 I& Z- Y" z2 Z
. C/ p, D/ c7 j( V为了药用杀害某些动物还算可行,但也要有个限度。像以前曾经报导的有个地方把黑熊固定向胆囊内插入导管取活熊胆汁,就太过分了。所幸现在有同情心的人也很多,那些黑熊后来被救了。
- Q0 s% N4 i9 f3 y+ b: F M) C$ n% E, o
! e' e$ L* ]! C- r! D3 O7 p' A! A8 t( `0 V
至于纯粹为了享受,比如为了貂皮大衣而杀生,也应禁止。如果像爱斯基摩人穿毛皮衣服是为了保暖倒还可以,但像貂皮大衣之类,都很贵,买得起貂皮大衣的人不可能买不起棉衣,她不买貂皮大衣不会受冻,这种杀生就不应该了。从因果报应上讲,她穿这貂皮大衣,虽然可能得到些虚荣性质的满足,但却和那被杀的水貂结了恶缘,若是知道报应之可怕恐怕也就不会穿了。
1 z4 f% ~' F9 X. B9 K) e. q2 }5 v
3 x$ G0 ? e# T$ f3 l$ {4 w
: B$ C3 ^2 }. N9 S4 p" Y# S& y* A, X* U3 R8 K/ q. Z+ }
丝绸制品虽然用的丝本身无生命,但丝是蚕宝宝为自己的蛹织的衣服,取丝则势必杀死蛹,所以为了制一件丝绸衣服要杀很多生命,故丝制品附带的罪业很大,也很不宜穿。相对而言羊毛制品因为毕竟不杀生,所以罪业要小很多。
$ @; q4 r0 J& m. m$ }' B1 R9 B! g+ T# m* A* g* ]& ^5 f
, X& s, H% [6 p6 o. P
6 r* l$ S ~; m畜生虽属三恶道,但看来在三恶道中还算是比较好的。有些动物日子过得还是蛮舒服的,像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之类珍稀动物,或者一般人家里养的猫、狗之类宠物。
) k0 i$ Q$ o: R5 x
@# e2 z0 C2 F1 @+ [. j
: w9 S9 M3 L3 g7 p( W5 C' E( e& s8 E
养宠物呢,因为你养它,不是为了吃它,而且还宠著它,从这些角度上讲,你是给它恩的,所以是能得其好报的。但养宠物不可过多,猫、狗之类不可过三头,否则会对你生活有不良影响,这是从风水角度提的建议。! {7 f7 Y H: J7 @/ d2 ?+ `
1 `3 n! w+ q! m. Y2 W+ }+ ~
1 A+ ?# ^! z G
" B2 Q# y9 h _" N& A: W9 E2 j4 @: a畜生的特性是愚痴。一个人若在世时不求智慧,愚昧无知,死后的神识就可能盲目的投入畜生之界。所以人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多学习、多思考、开智慧,避免后世入畜生界。
$ g! r" |/ f% f) p6 s# A7 D; E8 p) V2 X6 J: @ y: v3 b" n3 K, D
H/ Q( f5 s+ r: i8 Z
e7 r7 I4 M. v
鬼道# x2 J U5 @; ?$ f& [" H2 D
* b- X% g) q- h5 } 1 H/ ~2 ^7 m+ o- @' c3 y7 S! C$ D
4 \6 p+ J5 V- M
也有称为‘饿鬼道’的,但我们可以注意到鬼有很多种,‘饿鬼’只是其中一种,所以统称为‘鬼道’从逻辑上讲较适当些。
! h. r) a# K+ s" [6 c- S
8 f" J9 R( z5 l! f' [8 [ 2 p0 e6 i8 l' y3 L
# L* Q8 A8 E8 Q+ t M7 u; H无论东方西方都有鬼魂之类说法。中国俗语中经常有‘见鬼了’,小说或影视剧中时常有‘我死后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你!’之类恶毒的诅咒之语,英语中鬼叫‘ghost’,也是人死转化而成。有的人干脆以为人死后就肯定会变成鬼,不知是不是能从一个角度说明人死后变鬼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5 e0 i% b# e$ N
; p- k" v8 I# L1 m2 ~
/ w: {) d# W1 @6 O! z$ C+ C8 p& _* w* B/ E
我们现在知道六道轮回,当然明白变成鬼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并且鬼也只是宇宙间众多生命形态之一,我们不必害怕,当然也不必傲慢对待。, B. a; `+ {! g, O7 T" u
% ]% M. |# g- V9 g& P3 Y
6 J' o6 W" V1 f
# v4 k8 W1 r2 X7 ?, D7 d( v从广义上讲,人死后若神识尚未往生,或许就可认为是一般人眼里的鬼。但这当中有个区别,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神识,有可能最终变成鬼道中的众生,也有可能到其他道,所以称为鬼还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叫‘中阴身’。根据《地藏经》,中阴身可以有49天的生存期,过后就一定要转入其他道了,所以人去世后,亲属为之做法事,一定得在49天之内。
# Y$ q: n7 K1 ]9 r# e6 t7 }" x; U; S# @' ?! k T5 U! H8 d$ _& P
' @' r+ J$ J' d, A
8 V" D/ l2 g* z$ C
有一种说法是鬼有多福报的鬼和少福报的鬼,灶王神、土地神是之类经常有人供养,是多福报的鬼,缺少人供养的就是少福报的鬼。但我不太同意这样的分类,而倾向于把这些神类归于天道。如果把小的土地神归入鬼道,那么大的山神呢?再大的海神呢?或者乃至太阳神呢?
) N2 d5 }8 i/ Z t4 Y) W+ ~. s/ S# t) k& g9 n) r
* Q. f# @8 A' V7 K
2 m& h8 r, A% i2 Q7 d% p9 }9 p鬼和人一样有个性习气。根据不同的个性习气在人的眼里就有好鬼有坏鬼之分。鬼往往有些许神通,但缺少人的智慧理性。鬼通常是怕人的,并且通常也不对人构成影响。所以不要把鬼看得很坏,即使是鬼中的坏鬼也坏不过人中的恶人。
1 k" e5 q! C9 t; W0 H9 q5 T8 N/ D4 G0 E
4 u" A4 z$ r; i& g2 k. u
O( u' o: S8 }# d" O人小的时候,天眼有时自然开著,这时就可能见到鬼,但小孩不懂,可能还以为见的是真人,或者以为其他人也能看见。人在世时,若是由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死,则似乎容易成鬼一些,因为他对前生的执著心比较强,不肯再去投胎。
3 \( u/ Z8 ^; f3 {$ P; s; J* n/ j! n6 i6 K
4 C' A9 `: C' x8 L! I* Q
! f# V6 f [* z" Y% W7 |! R
有的鬼附在人身上,当然有可能损害人,这种情况下就要驱鬼。最好是请庙里的清净僧人超度这个鬼魂,超度也就是让它转世,比如转世为人,对鬼来说也算是件好事。其次就是请气功师或其他神通力者驱鬼,或者自己念咒或念经驱鬼。因地藏菩萨好像特别关心救拔恶道众生,所以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比较适合。给它念经,让它转世,自己也有福报。4 `5 `9 _8 L9 [% Z1 k% h. X2 J
' W5 x; ]6 ]; s9 r) q) G
; d: o# f9 ]0 ~ |/ C. w! ?; H, \
8 W5 u2 }% y! `. c% b; e传送鬼" i& L7 E" u. Y- K1 E
M0 @, R6 @9 Y$ D, s4 |& f/ @2 b; c* @0 m" k3 a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w" c2 h( \ c6 C$ }
- e6 L! `( w [役使鬼7 d y4 B5 m- b R. ~2 T. v
% e9 x+ D9 Z- N' ^, g3 d0 ]4 f( l$ n. X0 M+ a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使役鬼。9 z6 m9 W R1 _$ g8 e, X: o6 v1 q
* ^9 l% p# U6 s3 s
魍魉鬼! ]/ ^2 L, v9 z1 @
3 ]- u4 X' e$ d- F! E
% l$ d+ J$ d: h& b H$ W. H2 G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1 @4 q/ e) i! a3 C# t' S5 O
5 h H4 Z' P4 p, c$ u* h, `
魇鬼, M( B* l. A0 f8 u4 t5 s3 R
0 j, v! w( X3 G6 S
2 C5 e6 X9 ~, I2 E+ g( Q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 s7 l9 |, [6 S9 A) Q
" b: h' w' D, o5 u4 O6 X7 J6 ]2 e9 E饿鬼, c' ?5 _$ j, v
) u' M1 f m: x, s- G" E( ]2 W" R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4 V9 t4 R& A) t# [9 X+ S4 L! B7 @6 @8 ^/ {: a
疠鬼
j% V) G" Y! [/ c* w
, X8 C7 _" ~" G3 |: Z) G* x! L, B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1 Q y! G- W' M. \1 k2 U
% w# J# `7 R) b) I! X( P
蛊毒鬼
8 z. A0 l/ t) Q4 F! w8 L8 y: ~$ b2 N s . n' D- e2 e/ h) q% n4 u6 }
" y3 X1 z# a9 I1 H" N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o3 j9 P& g5 M: F
2 } p% X3 d3 e4 c& ^魅鬼6 l' [- t3 M! M' o! P- T5 q$ d
# r7 u) \$ L, C1 [ h8 ?9 u- K' _3 C' u4 u6 _. @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u9 [" ^* o) O4 B
6 I. Z. ^; `7 m! e: j# \
魃鬼(女妖)
* N. N) V. ~2 A% F/ u% u
& F0 x6 x+ H0 I! n& \
+ ]6 h! W0 Z& c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C8 x' {5 x) I+ e b) h: T3 L& v9 v: m$ T: V* I9 m; a
怪鬼1 S7 e) ?, Q0 c( n
/ k7 i, T9 ~# ^3 p; c
1 N- x6 W6 G% P! d. i! R6 c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8 {9 t2 H- U1 W! _. c
) u2 v& ?" @: D: n+ y$ `8 J$ U
$ O2 f) i- x0 W7 A
# z8 ~$ e/ e# ]3 k3 R鬼中的大鬼,有可能很大的,比如大的魃鬼,经过的地方就可能干旱,蛊毒鬼,则散布蛊毒。但它们未必有自己的主动意识,也即未必本身恶毒的想要所过的地方干旱、有毒,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恨它们,而应以为其超度为佳。总的来说作为三恶道中的鬼,往往是蛮受苦的,我们对它们要报有同情。
* }2 @4 g8 M9 m* p, l8 V2 b5 m7 g! U5 f I, t& n
4 [. U9 ~& J2 m+ Y2 j5 C
+ x" q# l7 M/ T( l+ n8 B0 Y! H
世人不可过于贪心,过于贪心,哪怕一个人贪的钱不是贪污腐败、偷窃诈骗得来的,而仅仅是因为心理上过于贪心,也可能成饿鬼。钱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人要善于知足,那样人的生活反而会更加快乐。要知赚钱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快乐才是最终目的,为了赚钱反而使自己总的来说生活变得不快乐,是本末倒置的愚昧行为。
' k% a7 m5 y. Y" U
2 [; E- I: s n2 ^7 a/ K) ~
1 u3 `1 S5 n9 w# Z$ B4 Z; u& v/ H1 ]+ V- u# [: T/ _
我尤其推荐人们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比如衣食无忧了以后,就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辛辛苦苦赚钱买个大房子、买车或买乃至一辆车不够不断买大车好车,你又能享受到多少呢?而且这些死了又带不走。不如多花点时间在修行佛道上,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和满足。
. Z1 _8 Z5 T# c) b; ] h: S6 S- T1 K
3 V' M- l8 R1 _; h. _" s' q
; R( B1 M% a" l4 W( {
- b% L/ M6 D2 s( X/ n% ]5 J从社会角度讲,也应提倡这种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过简朴的生活,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主张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理论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本末倒置的经济理论,它没有注意到经济增长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需求本身。本来慢慢发展经济,人的需求也能良好满足,你去刺激需求,看似经济增长,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却并未必见得提高,同时却又过度消耗地球资源,所以实在是非常不智的。经济制度要更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指数的提高。6 e/ p6 \) d: U. f% t8 C# j( V9 }6 O
1 j% B0 X* Q( z$ }/ W
& j! T& ]! R* [/ A
$ ^6 y4 Q" ?3 Y2 h
地狱道% B: z( t- @% e
1 m2 j. Q# D1 P Y, |* l* [
* X- ]7 W# o+ V" W7 Z# s
8 P! J( ^4 Z" @: _1 ?) ]说到地狱,我都有些不忍心。因为地狱里面的状况是非常痛苦的,如果大家有兴趣详细了解地狱里面的苦处,就自己去看《地藏经》吧,我是不想详细说了。总的来说,地狱里面每一种痛苦都是人几秒钟都受不起的,然而有些人犯的罪业,却可能要在地狱里呆千百万年,乃至‘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这样分析下来,地狱的痛苦实在是极大的。: E& D1 f7 r- {+ U+ k
, k; l1 |$ G1 ?9 D& P) u. K7 _
" g5 m& z I' E9 w u9 V
$ X A4 q6 Y, _8 L1 D
给你一百万美元,换你感受手摸烧红的烙铁一天,你肯不肯?我看5分钟你也不会肯。给你享受一万年性高潮的快感,让你感受一年全身被烙铁烙的滋味,你肯不肯?我看一天你也不会肯。而地狱罪报经常是时间非常长的。
# r9 G, S, P# l9 s
% k; h0 ]! H, n" o5 c" i: D6 }) M ( \$ m- B7 B9 f( n
4 D* N, u: ^. J如果真的是像人世间这么的痛苦感受,又时间那么长,那么地狱的罪苦实在是太过了。我倾向于分析认为,因为当时人的身体其实已经没了,所以这个感受只是神识的感受,也许刚开始时是有那么极端的痛苦,但时间长了或许也就习惯了,痛苦不那么大了。考虑到有的人可能要在地狱里呆千百万年,我也只有这么希望了。% X7 _( z& h6 ~* v$ K- Q
- t6 e8 ]/ g0 R# P
# V+ S8 R' r. Q# o: a4 O+ A/ ^4 P! Y; w
3 z- {% S# L/ A0 t% @* `注意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猜想,我还未在佛经里找到足以支持这个猜想的论述。如果真的是像人间那样痛苦的感受千百万年,我的同情心是受不了的。别说千百万年,单单替人想像几秒钟我就受不了。我想一般人也都是受不了的。你自己也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想像你最恨的人,如果在你面前极端痛苦的被大火烧上几分钟,我想你的恨也会变成同情心的。
1 c5 v. c* @5 _- W5 ^- @
( H3 D$ T; q' a
9 K0 y7 y l" p7 R5 Z8 |; b1 C0 C3 i" s- i" K, Y/ G
无论如何,人间的小小享受绝对抵不过地狱的极大痛苦,所以我们人一定要行善去恶,绝对避免造下地狱的恶因。4 e1 Y0 v; v: R2 A
8 Q3 T1 L; F1 _& U) U
" J1 z4 d. k- T& S% v) O/ j' F8 r+ i
要避免下地狱,就一定要看《地藏经》,了解哪些是要下地狱的罪业。简而言之,《地藏经》中要下最深地狱‘无间地狱’的五无间罪是:杀父母;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杀僧,或玷污僧尼,在寺庙内恣行淫欲;做假和尚,欺骗世人,违背戒律,做种种恶;偷窃或掠夺寺庙的财物。
) n! u$ H; K: y# d; Y# `
/ N4 P3 F8 {8 `. U# p# M; R/ ` / K4 T- k- N9 d% B
# p b' ~# U Z4 a5 b+ X( m: b在《阿含经》中佛陀说的五无间罪是: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不过两者区别不是太大。
& T0 f$ V6 c* o# \$ U* K5 z
0 U" I1 u& {( G4 O2 t: R% z+ R , s$ @: p3 r* E& a* `* r" \. \$ w
4 k: U. o2 |1 @ Q$ Z0 H5 j《地藏经》关于无间地狱痛苦的说法是‘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指明了痛苦极大的。3 e& b* P Y" i# y- }
) q; d R6 a& u) }% G
3 Q ?+ }/ o' S P: i
/ _% t2 Y' u8 s% p8 O. ~0 o另外还有毁谤重要佛经,比如毁谤《妙法莲华经》,因为遮断了人的成佛道路,也是要下大地狱受无量苦的。
& }/ O5 W% j+ t# q$ d) w
4 h0 q8 w+ z$ q) o' M* _1 Q; h 8 z4 I1 J# r1 [4 \5 ^* Z
7 J, f3 P% S6 }* d" R; X7 Z' [! O出佛身血的事情很少有。因为佛出世本身就很少碰上,而且佛有大威神力,没人能从正面伤到他。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在山下行走,他的一个大仇人,提婆达多看见了就从山上推了个大石头想砸死他,但大石头在虚空中粉碎,只一个小碎块弄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趾出了点血。
7 h a- }% c2 v0 v) h- r# m7 s) |3 b3 d% g
! t/ D/ H+ H8 _( l1 ~$ u( d8 p2 J) F% B
大家可能会问这提婆达多是谁,怎么这么恨释迦牟尼佛呀?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对佛的恨是出于宿世的原因。佛有一次前世和他是兄弟,为了独占父母留下来的遗产佛那位前世杀了提婆达多的前世,那位前世因此下过地狱,但后来提婆达多还是恨他恨得要死。
5 h& i& x0 n* g( T0 v& h3 e# f$ B% i/ m) S3 H0 Y
& Y. S: y; ^* l8 L" n b7 m
) g1 I0 u/ T. Y' H1 J |
提婆达多也随佛出家,但竭力破坏佛法。据说提婆达多是活著下地狱的,也就是地突然裂开,把他吞下去的。不过佛在《妙法莲华经》中还是预言了他无数年以后还是会修行成佛的。
( J5 |. a+ w1 i0 W3 ~& W0 O+ F- s# h$ d6 O5 }0 ~
( R$ j7 T9 K/ _$ x: d
4 S, Y! T) D, P0 |很多人可能以为地狱是阎罗王指使手下大鬼小鬼加诸于人的,其实不是这样。地狱是源于人自身的业感。阎罗王本身与你无怨无仇,干嘛来害你。《地藏经》中有一章就是专门讲阎罗王的,这阎罗王也发愿爱护世人,救度世人的。只是众生业感如此,阎罗王也不一定帮得了你。
8 E) W7 c7 m# g$ Y# p9 q5 {( F6 b
5 f5 ~ V/ F$ l8 E8 R$ g- ~ 8 v* t* i$ D0 g2 ]% w- c# ?0 w3 X$ U" V
J, {3 u: \* a- @1 u5 H8 p阎罗王本身也尝过地狱的苦处,有一次被烊铜灌口,过后发愿救度地狱众生。8 c1 R$ l% ~3 B. y' \7 _" u- W
6 i/ ?/ `5 C) z; `6 s
0 G+ n- ~) I# b# c, L/ u$ d7 c8 |- l
# t# x* Z' l. G p5 b& g( D地狱的构成,从识心角度讲,是由众生的嗔恨心和过度的欲火造成的。从物理角度看,我倾向于认为地狱是地下世界所对应空间。地壳下面是地幔,也即火热的岩浆,在灵性神识的感觉看来,可能就是大猛火。其他宗教的地狱,像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地狱都是大猛火。佛教因为基于极大智慧神通之力,所以地狱也观察得很细,《地藏经》中讲了很多种地狱,不过概要而言,也以火狱为主。" P, e2 g/ f6 S) M1 S, B. p% z
6 ~. Y1 l; N1 F2 Z9 w8 t0 _4 s) V4 k 3 S" ^- D) V7 `, q& d1 M
+ Q) R7 q" G* k% S& J$ r& P
最深层的无间地狱,则是在‘大铁围山’之内。里面多是铁制的刑器。那可能是神识所感的地核。地核就是一铁核,里面是液态铁。$ z; l! V3 r1 R. }9 X
6 n, u" p# O0 ^- p
' s6 I# N6 U( K6 O2 Z8 Q$ Q7 F% Y/ P. N6 ^8 f6 v, p5 Y
铁,化学符号Fe,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金属。它的化学性质和宏观物理性质大家都很了解。但这儿我要补充一下,铁的原子核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 M! P! z! e5 c k1 x" s. K/ B3 s
/ d% r+ b, \; d* L2 x |# i : d/ B7 b9 Y% y
2 ^# U8 v' \- x- ?6 k大原子核裂变成两个总质量较轻的小原子核,即核裂变,释放相应的能量;两个总质量较重的小原子核聚变成一个大原子核,即核聚变,释放相应能量;这样不断裂变或聚变,重核裂变到铁核,就再也不会释放能量了,轻核聚变到铁核,也再也不会释放能量了。也即是说,铁核是能量最小的一种原子核。
1 E5 T- o) F' {9 r9 m; T K5 m+ t8 G4 ^* w- c0 ~7 q
: s5 B. d# x6 z2 l+ v' l7 y5 ~
% @ d% i7 D: W4 q- ?% R
为什么同样数量的质子、中子,组合成26个氕原子(一质子一中子的氢原子)就重,组合成一个铁原子就轻?到目前为止物理学的解释是核中的拉力更大。但更深层次的解释或许是:神识,从物理角度看,涉及更细微的物质和能量。这或许可以是未来物理学家们研究识心、神识和宇宙本质的一个著手点。/ O2 G: n$ |, s& K. w: Z2 t
) B& L& P/ s4 |1 I
! v; _- Q& f8 k1 V: T8 j: L; A( E7 P- R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纵欲者,或者造重恶业的杀人犯,或者吸毒者,他身体的原子核,是不是比清净的佛教僧侣,或者行善业者,或者其他灵性修行者,身体内同类的原子核,相比之下是否要轻一些。
6 f3 S+ D. L4 w" p D# _4 s! A" N
+ _+ o3 p- p2 Z
$ ?) A* \6 |6 }纵欲本身未必损害他人,但为什么会被神认为恶?因为纵欲过多降低人神识的能量。人在世时若神识的能量消耗得过多,就可能感应铁狱。
; ~- L. q4 t8 X# i, x/ v* i! W$ s) e! b: d* B( T3 }
! T4 K8 x! I: a( o& _+ S& ]6 v8 p, o6 B( X i
除了上面要感应无间地狱的五无间罪外,其他要感应地狱的罪业有:- V) f& t' ?/ f7 ]
7 X3 L6 G7 T; c# F. s. ?; Y
* _: j8 F' V, `' G# _' c
# ]2 m- X" r* f+ d) B) S8 O; r杀生:包括杀人,重伤人到一定程度,及过度杀伤动物;
" ^: \' F, B/ ?1 a' R/ K% v3 \, Y
) @) B) Q5 L: [( m/ t" v
# D! N" f! E7 a O* s/ D3 Q+ k+ B! H3 b# s7 r, v# r5 ^3 K% v( r0 l" \
偷盗:应该要到一定程度才会业感地狱;尤其不能偷窃寺庙财物;
. i* h+ f4 ]6 X8 a6 ]
8 S4 l( z y+ J- P! ]! Z, R" n
( Z9 c* ], z9 l" j& x% V7 I; z) J( d4 O4 U
大妄语:尤其是诽谤佛法,或诽谤其他有大德行的人或神;未证言证、做假见证;一般的妄语说多了则可能下拔舌地狱;
8 q2 L' H8 a q D8 z/ a( r A& a( `; |7 h( K) I
8 b3 f! s z2 p3 _# I
) f( h' W2 Y5 m4 _* C3 T# D
邪淫:一般认为,和配偶以外的性行为均算邪淫,但根据我的分析,和配偶的性行为如过于强烈和频繁也可能导致业感地狱;淫是一种自性能量降低性质的损害。
, q4 ]0 ^& F [" D5 L* I. P( n+ c$ |" l! l) V* J5 Y
# \. `; z4 U+ F
5 P) I; i/ X1 M% n% r: a! K
不良生活行为:如抽烟、吸毒、过多食用动物等。- D$ c. x7 X' @$ Y
1 ?) x+ E; e: j: y' \+ e& O Y
( X# v; L, e) Y2 M# e
8 w4 L/ ]# P) u) V! `
这些的害处,将在下面‘五戒详谈’一章中详细论述。
8 l0 N; _$ J. f, _/ U. Y
( l7 U/ W3 I% E$ w# K
/ Z' `7 ^" K" @, Z
6 s( B( W: s3 \0 ]& w有的人可能还有一种这样的想法,即以为如果不信有地狱,乃至没听到关于地狱的说法,就不会遭受地狱的因果报应了。这虽然是一种毫无逻辑可言的想法,但很多缺乏智慧的人还是可能会这么想。佛在世的时候,就有弟子这么问佛。当时佛反问他道:如果你前面有个火炕,你看见了,但还是走进去,结果会怎样?弟子答:当然被烧死。佛接著问道:如果你前面有个火炕,你没看见,走进去了,结果会怎样?弟子答:还是被烧死。
( C3 ~5 b5 F2 s Q
: g P+ ~0 e% Y& Q$ l6 \! J; N / c/ U8 b, a" A6 l8 y& c& n
h- g# e7 Q6 A# a2 m* o" i% y* k' ^4 P地狱的存在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你不知道,或者你认为它没有,就没有了。我也最好地狱没有,但它是有,那么我们就只能尽量避免下地狱,而不是拼命否认它的存在。 J- d& K( _8 ^# t) S" w
$ v" `) v7 w+ M- h
5 ?( ^2 Q- a( ^+ k8 S, @! a3 P& |2 d( X8 h! J0 `& G* a
从高层次的大修行人角度看,一切都是虚妄的,地狱当然也是虚妄的,但问题在于,你并没有能力认为它是虚妄的。你现在是人,有清晰的思维,有生命的能量,你有没有能力认为面前的水杯是虚妄的,就让它在你眼里成虚妄的了呢?神识到了地狱里思维和能量都要低得多,怎么还有能力认为地狱是虚妄的呢。
0 H" J- z4 E2 u5 n- {; M; w# U
6 D: Z( x9 h- |. `( ~8 l) ^ ( k V2 N7 U: u8 b# i
9 i' s, J5 S3 R所以不要寄希望于地狱没有,也不要寄希望于以大智慧力超出地狱。没有一定的持戒、修行,不善之人,业障阻碍之下,得大智慧力是不可能的。
9 n, Q8 {, k; m
; [' h, s( A K' C. B ; j z" v$ c% Y7 V6 Y
1 ], q+ |% f7 K+ o0 l7 c以佛教的眼光看,现代社会中人,包括一般向善的人,不知不觉中也造了很多罪业。比如,毁谤佛法;自己动手杀生;吃过多动物;经常骗人;偷盗,包括贪污受贿;各种婚外性行为,等等。* |3 m' e5 e! O/ i8 y, j2 k
) ^2 Z/ U6 D) o# w6 p
/ M9 C6 N2 @, @9 i1 M7 _: P; b7 S
这些都需要真诚忏悔,如果是伤害人的罪业,要向被伤害者忏悔以求得原谅。有的罪业太重,光忏悔还没用,一定得按照佛教中的某些修法来消业,比如念《地藏经》、‘大悲咒’、‘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或者放生、传播佛经等等。
1 ]3 S+ c6 O, @% ]' _1 N. J/ l0 Q' x& D+ \
0 z# r2 T8 d) w; v9 Y% H
9 L! `( k! V- S7 i( \" {% H# K7 q
这儿又要提到一些聪明过头的人,一方面怀著世俗的不正当欲望,一方面又害怕地狱罪报,于是就想:现在先捞够了再说,或者先杀了仇人再说,以后再忏悔。这你就要注意了:人再聪明也聪明不过全知一切的众生神识,你若是把忏悔、念佛,当做你行恶并且避免地狱罪报的工具,恐怕更糟。因为忏悔,尤其是忏悔害到他人的罪业,是要忏悔到对方神识原谅你、消除了对你的嗔恨心才有效的。而人的神识是全知一切的,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想以忏悔为技巧,他的想法是先杀了你过后再靠忏悔免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不会在他过后忏悔的时候原谅他呢?我想恐怕很难吧。/ V% `, ?4 f* \. o2 |
8 o2 n" S: Q* Y" D4 y
3 v* z' A3 ^1 i# N
$ ~- k4 \# J8 p+ z1 `" ?偷盗或者贪污腐败则要具体分析。偷盗直接害到人。贪污腐败呢,你要看看你贪污腐败所涉及的行为会不会害到人,导致他人的嗔恨。如果你做件事,事情本身办得不错,同时给自己捞点利益,没具体的人恨你,那罪可能要小一点,只是不当得利终究还得还。但如果此不当得利损害了他人,比如豆腐渣桥坏掉死人了,或者豆腐渣建筑坏掉常得让人花钱修,或者检验的食品、药品其实有问题却放行、这些都会害到人,为人的神识所知,冥冥之中自有报应。单纯的偷盗、贪污腐败,最终还是要还才能免罪,并且要还的往往要多得多。所以想先捞再忏悔免罪,恐怕也和上面先杀再忏悔免罪一样没有什么可行性。4 O; }4 b" }) x
& ^! ?8 `4 L' Q- i; W4 D* l
4 r& B5 M T* \1 S" K' t
$ P- j8 e F9 d; ?: N& j/ E8 w
至于饮酒,或者淫欲,因为主要是自己神性上的堕落,而不是害到别人,那么趁年轻先享受,到老了再忏悔、修行,或许还有某种可行性。
* F2 J2 b7 C% ^9 m4 G1 t: l
4 _, p' L& S; ^3 W # T% e0 X: I- w
: u: `7 N7 G! m# O+ X3 H
总而言之,所谓‘上士闻道,勤而习之’,聪明人听闻佛法,就应立刻至心改恶向善,不要再纠缠于一点世俗的蝇头小利,而要追求更大的福报、和灵性的升华、永恒的快乐。这是对有智慧的人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