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9)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SonwBunny 于 2019-8-26 07:09 编辑
" L3 ~% X" z1 @* F/ }( M$ S& t" \# [% d D7 A1 ~" |
厉害了world楼主,周一大早晨真闲得慌,想再回去补习一下中文?图样图森破
4 m& \8 N2 m1 t2 W& V u6 ?& j( |* h/ U( ~% e: k2 X* S- B5 G! p
# \2 V% n0 O, `7 y" C6 t出离:. X+ u. i# D$ t/ B' a
1.基本含义源自于佛教 。佛家所谓。例: 《华严经》五:“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
) m8 d. t& u( N2.走出;离开。例:《水浒传》第五六回:“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4 Z/ \# s) c8 H3 ]1 v7 }' s
3.超出。
; ^1 r; M) S/ r! B本词中的“出离”取的是其第3个意思,即“超出”。
3 ?9 D K$ P v; U. r/ w
( [0 H- k' \; \* x-------------------------------------------------------------------------------------------------------------------
, W X, W7 l, S/ ~ v4 v作者:张逾
: n+ }# A4 J3 d! x* k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2501/answer/800976673
" k: p; `, L) Y4 {- S7 x; H5 Z来源:知乎
. t! d- z- s: b& |. L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b$ ^" y7 @6 S( z' x$ E
$ P2 ~% \. g+ X判断某词语是否外来词,是否传播或翻译过程中意义产生变化,先看这个词是否在汉语中存在,再看是否与疑似音译的原词意义一致,还要注意流传下来的最早的用法是什么,被广为接受的用法又是什么。我不是语言学专业的,关于外来词引进和语言流变只剩本科学习时残余的一点碗底儿,暂时就想到这些。
# Q- h( I E9 f" q, d( Z! C @% M. z* U, A* ~4 a
1. 佛教有“出离心”,即感受到欲望之苦,于是想要脱离婆娑世界、灭诸烦恼的愿望。这个概念不知道最早出现在哪本经书,不过我在《大藏经》里随便搜了搜,就出现了“出离三界”(《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出离法”“出离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普贤行品第三十六》)等等。华严经有东晋和唐代共三个译本,我查的大概是贞元年间版。可见“出离”一词为汉语原本所有——可能是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创造的,但绝对不是来自一个现代英语单词truely。 6 ?3 o l+ T, l0 ~0 A
' Z; p4 Q5 m- t5 z2 k5 w. K* B2.《纪念刘和珍君》:“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後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於逝者的靈前。”——此处的“出离”,自然是“超脱于”愤怒,而陷入悲哀的意思,实在无需解释。鲁迅或许不是第一个如此使用“出离”的白话文作家,但是这个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好,古代也好,从未变过。, j6 T, H2 G. N2 T
' [- F) `3 @* [% b; C5 {
3.外来词翻译的原则很明确,本语言中有对应词就选对应词,没有就用意义相近的字创造组合,单纯音译词只会出现在某些专名如地名人名上。虽然民国那会有一阵子新概念大量涌入来不及寻找恰当翻译,导致千奇百怪的音译词层出不穷,但是对于“truely”这种日常概念,有无数种表达方式,怎么竟然还要借助英语呢?更何况只要具备一个老实听课的初中生的语文水平,也该看得出“出离”在文章里的用法压根不是什么“真正地”“如实地”……比较接近的意思是“超脱”,英语对应detach差不多。
% y3 D, P- c# O5 V
" w8 g+ x6 I) x* e# V6 F补充内容 (2019-8-26 08:13):) P; Y$ P& Y: \# A5 K* [
才看见二楼的“翻山越岭”已经回答, 主要是里面夹杂链接,本人不喜,谁知道点开了会把你导到什么神仙妖怪之地,尤其是上班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