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谈海
# F$ p! d, Q4 O0 o. P+ N6 d3 [+ p; B: m6 {$ Q9 H# X9 r8 d9 v
烈治文山一华裔老太联合自己儿子和一名华裔地产经纪,合伙买了一个物业投资,房子写的是老太的名字,房子卖掉后老太不承认与别人合伙投资,坚称房子是自己的,当然赚的钱也都属于自己。官司打到法院,法官判老太必须与合伙人共享投资利益。9 M' V8 K& K$ ^+ @% b+ e
法庭文件显示,2012年,李某(化名)看中烈治文山一套物业,为此找到持牌地产经纪韩某,李某直言该物业有投资价值,但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希望与韩某(化名)联手投资,两人各出一半资金。随后李某再建议,把该物业划入他母亲的名下,因为她是2010年才抵加的新移民,只要能支付35%首期,无需收入证明就可以贷款,韩某表示同意。
) @; v7 D& e% u/ m8 m+ U
+ x/ c1 ?* r; d% [李某的母亲吴某(化名),2010年移民加拿大后返回中国居住一段时间,2012年回到加拿大居住在烈治文山,吴某完全不会英语。9 _/ m% f0 [) Y: s+ J# R& ^1 w
当儿子提出这个想法后,三人会面,吴某表示明白她只是挂名屋主。三人计划投资的物业2012年10月以78.5万元成交,定金3万,吴某通过儿子给韩某一张15,000元的支票,作为一半的定金。韩某将支票存入个人账户后,加了15,000元,随后写了一张3万元支票交给卖家代理。物业成交后,银行51.02万元的贷款在吴某一人名下。% _6 d8 D3 S' x) k$ F; m
韩某为留下50%权益的书面证明,2012年11月,签署了该物业的另一份买卖合约,买卖方分别为韩某和吴某,韩某称﹐该合约是在吴某和丈夫及儿子在场时签署。韩某向吴某开出128,202.65元的银行汇票。/ U5 f% g8 G7 M1 |: G( S# v
到了法庭上吴某反口称从没想过要跟韩某共同拥有该物业,也从未授权儿子替她买卖物业。不承认韩某当初支付了买房定金,声称3万元定金全部是她支付的。李某则称他冒充母亲的签名与韩某签署了11月的买卖合约,承认自己没有权力代母亲签署合约。他同时承认﹐韩某确实给了他一张128,202.65元的汇票,并将该款项汇入母亲的帐户。" K% N' b0 u- S
2013年,韩某和李某决定出售物业,挂牌价949,800元,当时没有成功出售。两人因此决定将房屋翻新,但双方在费用等方面发生分歧,合作关系因此破裂,韩某要求吴某与儿子立刻还清所有款项,对方也确认会在适当的时候还款﹐因此﹐韩某没有采取法律行动,后来李某也考地产牌照,试图出售该物业。" d7 E6 _5 `' ?" L; G: p
2014年4月8日,李某将该物业挂牌1,650,000出售,未果。2015年2月5日他再次将该物业挂牌1,970,000元出售,未果。目前该物业重建为9卧、9卫超过5000尺的大宅重新挂牌出售,价格为270万。: ~( \% h! u: z+ U4 ^5 L
经审讯后法官认为三方供词都有水分。但韩某的供词版本仍较两母子的供词可信和可靠。法官指吴某虚构一个完全不可信的故事﹐认为吴某从始至终一直掌握和同意儿子的行动。因此
1 V( N5 A# b8 J法庭判处吴某要连本带利向韩某赔款154,615.55元,同时驳回吴某针对韩某的诉讼。" v( X! t, R3 S* [ e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