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0|回复: 0

[学书论画] 书法魂!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7-2-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书法魂!
, j' P$ y- n  v7 c( n5 |$ N0 V) n: y& i8 v8 {3 \
      在各式各样的书法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有悖于传统书法创作的所谓现代化书法,“它故作晦涩,采用陌生的形式,自觉地开展试验, 并存心使观众不安”,也听到一些标榜现代派的理论家到处宣言,故弄玄虚,标新立异,试图把书法变成一个纯粹的技法,让人不可捉摸。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难免茫然。艺术叙述形式的演变是由文化环境驱动的,并与历史现实相适应,书法现代派的产生,自然跟当前时代的表述困境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在书法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笔者以为,虽然现代派的呼声很高、很热闹,但并不是书法的本来样子,也不代表书法的未来发展。任何没有文化及思想深度做支撑的躯壳都是长久不了的。1 C# E( z& w9 C. j0 H
( h) X$ U5 k  T" _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O7 c' m) Y7 m' `

, z6 p8 ]( a+ ^+ @8 J4 J2 @      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庄子与惠施在讨论“鱼之乐”时,各执其词,最后,庄子说:“请循其本”。意即不要争了,我们回到事务的本原上去吧。面对现代书法派别林立,各自宣扬自己的主义,我们也可以说“请循其本”,回到书法的本质上来看一看。书法的本原是什么?书法首先是汉字,是语言的载体,这是书法的基本功能。现在,用毛笔写信记事,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当我们要写一个书法作品时,还是要琢磨写什么好,不同的主题,我们选择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书法成为艺术,书法抒情表意的基本功能仍然存在。笔者以为,书法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一副作品,总是有其内涵存在。本文将通过书法蕴含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庄道禅儒三个方面,论述书法在各种形式的表象下,依然脱离不了它表意传情的基本功能。2 T; m: _: N3 W8 w9 B( w1 X+ b& q9 Z

; o4 t& O6 o& i6 S      书法的表意抒情功能,首先表现在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一副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反之一些当代书法,没有文化含量,纯视觉的冲击的触动显而易见是很表浅的。
; A) [$ x* R- F5 u% O" N( w' _4 j# k2 o
王珣《伯远帖》
, Q3 @8 o3 M+ Y6 R8 z9 N
# O  B8 B% a" [! c$ P; p9 W- n    对书法创作状态的论述,最早也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西汉文学家杨雄的“书为心画”说,但更直接、更深入的却是蔡邕。蔡邕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与书法家,他创作的《篆势》《隶势》《笔论》《九势》四篇书论,文短意长,涉及了中国书法的本体论与创作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中国传统书学影响至大。在其《笔论》中,蔡邕这样论述了书家的状态:“书家,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书家,散也。”这里的“散”应当读作sàn,是动词,为散发、排遣之意,“欲书先散怀抱”意即书法是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 X/ v2 v& O: l. i8 S0 p4 ]( B
, i8 `6 }" A. m& K& W$ m+ Q) H0 F. E
    蔡邕认为,书法的追求是放飞心灵、抒发情感,书写时则要舒散怀抱,放任情感,纵恣性灵,如被他事纠缠而不能做到,书作便不会佳美。在蔡氏看来,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书家性灵情感借笔墨抒发的过程,只有书写中有饱满而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充沛而自由的情感与性灵,达到“纵情恣性”,才能写出展现书家真情至性的上佳之作。天下三大行书都是“草稿”,之所以流传后世,奉为圭臬,无法复制,就是因为不仅书家是当时最上乘的书法大家,更因为在创作的时候情感饱满,最不修饰,运笔随心。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序》饱含了王羲之人格的洒脱自由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感叹情感;第二大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字随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第三大行书《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 s2 x# [4 s, N4 {: I. a
$ ^# z2 Y; F2 z6 Z$ S2 \, h1 K《祭侄文稿》5 I, Z! f: r7 E. b0 V1 w
6 O/ C4 z, c- M" M# m& a: }6 M/ }
    作书,需要情境,需要心境,古时的书法家如此,现代亦如此,几千年下来,书法创作形态经历了无数变化、派别,但书法“散怀抱”的创作心态却依然传承。书作之时,有秋风渐起时月明风清之感,有狂风扫落叶时的澎湃,有秋意浓雨打落叶的怅惘……心境不同,书的情致也各有区别。夜阑无声,惟有众星映照一线光明时,书法家挥毫散墨,完成生命玄妙的精神创造与渲染,也给后人留下浮想翩翩的空间。相反,一件作品如果失去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抽离,变成完全陌生化、神秘化,成为一个没有生命内涵的样式,那它就丧失了欣赏、传世的价值。8 q0 C1 c( c- R
* P: F/ O2 i* O2 |4 ~# ^5 L
黄州寒食诗帖
7 x3 y5 p+ M  u) u2 V9 _8 m
8 f5 p6 f5 p6 f$ q    汉字书法不仅是表意的字,传达出某一种思想,同时,也是表情的物,蕴含着书家的品学德性。它通过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表现了对万物的情思,又用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表现出书家的思想情趣,胸襟人品,传达出书法家的品学德性。关于书法作品是作者德行、品性、品藻反映的论述,古已有之,“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汉代杨雄对书法精神简短的论述,成为论述书法与人品关系的经典之谈。清代书论家朱和羹所言:“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东汉辞赋家、书法家赵壹有“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议论等。清代文论家刘熙载也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0 V, \7 ~5 |0 M: R% e
: S, z" n/ ]( x8 d2 h9 |& g! J  E
    写一手好字容易,要达到书法的高境界却很难。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无人品即无书家之冠,无书品亦不能称之为书家。“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朴。”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成为唐代的典范,就是他在书法中融入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乱世之时,他固守城池,为唐朝尽职,最后被叛将杀害。他一生忠烈悲壮,以生命捍卫了唐王朝的尊严,他的人格是中国人的楷模。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0 B& p) f3 C8 w% H, K' [

" {5 T; a3 c( ~3 g0 W    反面人物的书法作品,即使从书写美的角度来说很好,但如果和人品结合起来的话,人们是不会接受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因为他们的为人和做事方法与态度不被世人接受,北宋宰相蔡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蔡京艺术天赋极高,有才子之称,连狂傲怪才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蔡京跻身于北宋“米、蔡、苏、黄”四大家中,当时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经常用“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来形容。但因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虽然书法一流,但他的作品同样被人们拒绝在了书法艺术殿堂之外。再看看南宋秦桧的结局,“宋体”字传说为秦秦桧所创,秦桧本应成为一代书家,却因为他残害忠良、卖国求荣,被世人唾骂,连他所创的字体一直被说成“宋体”,而不称“秦体”,更无人称他为书法家,是被人品所误的典型。  v8 b8 D6 q" M: R. O# H' c
. V; \8 H: k4 F9 [0 F# R) |
    古人云“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书法艺术要达到高层次阶段,不是比功力的深厚,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比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的修养及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经典的艺术作品,从外部形式到内容、思想、精神等都是有价值的,都表现出人们对善与恶、正与邪这些原则性问题的态度,使欣赏者受到作品内容和作者高尚道德的鼓舞和感化而引起共鸣,在得到美的感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
9 Y3 B; u( z: ~# s% o* Q
5 P- ]7 v" X& H/ Q) s% G* Y) f1 C    书法作品中不仅饱含书家的喜怒哀乐、品学德性,书法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自有它的庄道禅儒。书法一下笔,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比比皆是。书法有了文化赋予的属性,让我们有了共同欣赏书法的基础,这是书法写意抒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王岳川所言:“书法非小技,而有文化大道存焉”。9 k! F8 H2 _9 ], H

4 s) z; A$ u  K/ ~4 X+ l' E    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太和之道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当然,书法 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练,而是通过错落有致、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黄庭坚的《黄州寒食诗卷跋》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一字一行,小大参错。苏轼《寒食帖》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完美体现。2 I8 J7 Q% ]$ d8 H5 E
' l" A( P4 z) A) v! s0 H0 H
    道家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这种辩证思想在书法艺术中也尽情体现。书法艺术中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就是具体体现。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宋克草书《杜甫壮游诗》、董其昌草书《白居易琵琶行》、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家演绎得漓淋尽致。4 q7 @* k! u* _6 p6 ~
* O/ m. d+ Q* q- d+ t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正是儒道互补精神的体现。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柔中带刚;反之,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法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 Z4 ~: M' c  f7 E- }4 |
/ Z* b/ E  ]3 w( F; ]3 j
    除了书法精神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精神,书法作品本身的内容,也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传承。书家的作品,不乏王羲之、苏轼这些文化大家,所写为自己的文学作品。但很多书法家,尤其是当代书法家的作品,都喜欢用古代的文化经典作为书写内容,“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这些文化名言,可能就在居室中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元素。如果不懂儒家,不懂“知其不可而为之”,也不懂道家“道不远人”,那么,有人就会写一些“财源滚滚”“升官发财”之类的话,俗不可耐,完全丧失了文化品位。由此可见,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在对文化的传承中,完成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
0 x5 _' f+ @7 u- E/ T' Q
, h( X; @9 ?* g: t; b1 }0 [! `    从小的方面来讲,书法作为字,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作为工具,它有社会认同性。书法作品的被认同,往往是书法里蕴含的喜怒哀乐、品学德行,让人有所感有所思,引起共鸣。从大的方面来讲,书法非小技,有文化大道存焉。书法融会了历代贤哲们高度的文化内涵,吸纳了他们的广博智慧而不断精进,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4 a: z" n; x, ^. b# t& t! o- }9 s% m; g* e; h6 Q; j9 N, I% e
    综上所述,书法的抒情表意功能,是书法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书法欣赏、书法历代相传的基础。如果我们今天仅仅将书法看作是美术,看作是一种陌生的形式,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有一个度,如果为了标新立异,而舍弃书法的内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注定是不能长远的。
  R/ P  U% a, c

% k1 A1 A% j6 }7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FPLolXqGodEIgAP8#rd
# c# p, _( w7 R1 P) D  K4 |  L
/ j! y5 M% f# l——月雅往期经典,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
# q4 E; _4 Y/ _2 F$ z1 l9 s: F3 p$ |0 g* A9 K, y& z
“西泠八家”篆刻印石128方原印照【珍藏版】      金农 | 精品《人物山水册》
. m8 i/ X' t1 N6 ~
( ]* c4 ?- F$ M" ?5 o) h齐白石早年《花鸟册》(老舍旧藏)     《二湘图》,亮瞎你的眼
/ y  }/ r$ n; Z! |
. ?, i9 {" n6 w# x" b) g. J+ k# l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古的绝唱,每一部分都是一副经典的山水画
8 m6 s' f* G2 t# b6 f4 L+ L, l0 E. `, {, j( r: h4 C
看了陈巨来的原石印,你才知道印章到底有多美(高清组图)8 [7 T) T+ g' B2 s1 H/ k

! N7 H8 E& \2 U- I. d不会被遗忘的大家——忆王学仲先生(附高清作品集)     石鲁 | 写生册5 _- l  W) ^. l% x1 J

; c  v& c  M) j& H: s李鳝  |《花鸟册》百图详解       八大山人的心路历程: x5 V" c- t' _8 |1 S; `

# Z, T, j7 m( ~, {国人看不懂当代水墨,就是不懂艺术么?      繆谷瑛 | 百 花 图 集
9 X9 G. e/ C( T! p" i; F2 ~% _+ w) [: B
美的极致!——敦 煌 手 姿(600势)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7 a7 E% I! _1 o
+ W0 \0 {* U0 R7 S
巨献 | 815张高清大图带你走进《清明上河图》中815个人物造型细节
/ n9 G0 i1 R- t2 ]' m) L% [* T
( I- X/ P5 W* I. K# C+ l9 k美翻了的张大千精品花鸟画集(200幅高清欣赏) 黄宾虹“写”出来的花鸟 (200图)
+ P( C" V9 s1 M( V( _7 q# V/ _; i5 d3 z* u8 d) T9 ]: t( m7 H
盈盈水间,脉脉不语  | 中国画中的水      赵之谦印面60方,美醉了!2 q- Y. l& q" |  f  q  r
" T  }( H1 b1 }5 ~: ^
陆俨少图式梳理——含陆俨少先生最全的写生作品
( a, z! W$ b* m3 i' w0 N: P8 F2 p" u
  \; t( Y6 z. U' B- u沉默的大师! 去世七年后作品公诸于世,震撼整个中国画坛(附作品集)。3 r! F& g& {1 r1 f' q+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 04:20 , Processed in 0.09845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