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2|回复: 0

诗茶有韵——千古茶词,与李清照的古今“对话”!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8-2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诗茶有韵——千古茶词,与李清照的古今“对话”!
# h- A8 U+ b/ ^! b+ j
; b- E6 B9 w# }' J, n5 M. I       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诗的国度。中国人历来爱饮茶, 日常生活离不了它,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词人, 不但诗词写的出色, 爱好金石, 而且同样喜欢饮茶。其在《〈金石录〉后序》中就说过“众性偶强记, 每饭罢, 坐归来堂烹茶, 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 至茶倾覆怀中, 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虽处忧患困穷, 而志不屈。”。
5 W: m2 m% |5 o( e      由此可见, 只要有书可读,有茶可饮, 即使过着平淡、简单的日子,她也心甘情愿。
* z; e! o) T7 V( r8 s7 g      李清照的词作中涉及到饮茶的不多, 但是我们也可从中窥探到北宋、南宋时期的饮茶习俗和风尚。# X1 r" e1 [: j6 r: p' O$ M6 u

/ W: O6 \6 F' z5 ~/ M. A  L作品一:【小重山】+ J2 Z) J" v$ z( E7 b" Q
, n9 a/ P6 r7 Z8 T- p- \& W7 h# K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0 f! W" v7 k4 J. h5 S1 T4 v- E/ l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 A4 O! a3 I" `' r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7 I8 V  f/ Y/ _) Z/ i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5 `) r) _* J" {6 e7 Q
" S' `) O4 Z; R1 ]6 t" }$ A
注解:上片是叙述晨起饮茶忆梦。红梅吐蕊, 碧草盈门, 一派早春景色。面对春景, 一边煮茶一边追忆晨梦,思绪万千, 无限憧憬, 却不料都“惊破”在一瓯春茶之中了。这里“碧云笼碾玉成尘”指的是在碧云笼内蒸茶、碾茶的过程。
8 l/ }* x& C8 Y* ]* c* `; }; ^  p7 p0 v! \! J1 v" I, d2 P
唐宋时的饮茶方法是将鲜茶叶蒸熟后, 捣碎做成饼, 再用绳子串起烘干, 称“茶饼”或“饼茶”。喝茶时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 也称“末茶”) 放在锅里煎煮, 以让茶叶充分渗透再喝。陆游在《初夏》诗中就提到“闽川茶笼犹沾及, 肺渴朝来顿欲苏”。! N/ n- L8 q8 R( L/ ], S
$ `  ]3 m% P) I- G" T% d3 J& [, M
李清照词中的“碧云笼”可能就是蒸茶的一种器具, 说它是“碧云”, 是因为这种蒸笼大多是用青绿色的竹子所做。“碾玉成尘”说的就是碾茶的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列举了共计二十八种茶具。除煮茶、饮茶、贮茶的茶具外, 还有用以碾茶的茶具: 茶碾和茶罗。: h2 {. J( n: Q$ E

) s3 I8 E, E+ X8 W( n1 W0 W茶碾为碾茶之工具,有木质茶碾和石质茶碾。木质茶碾用质地坚硬细密且无异味的木材制成, 上等者为橘木, 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碾盘外形四方, 中间剜空成圆孔, 正好容“堕”; 碾堕是一块圆木, 在中间安上轮, 碾茶时以手持轴转动碾堕, 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 也专门设有一章为“论茶器”。% u4 ^2 h9 ]& i+ o! ]+ S6 ~
" x0 U$ b7 s8 Q. {3 q
作品二:【鹧鸪天】: p. p! I4 e+ k+ q0 X3 O
& v5 L" T; w" n$ @5 S, J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Y! O. }1 s7 d4 J4 ]+ m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7 J/ [0 s  R6 T秋已尽, 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1 x& [9 G. B% O, o6 n' g不如随分樽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 c( h( d. {% W8 V
. k6 x1 o* w# \8 ~
该词也提到了品茶忆梦, 但却是另一种境界, 是在借酒浇愁。按往昔习惯, 酒阑人梦, 凭茶苦以解酒, 清醒再嗅嗅瑞脑香味以爽心开怀。可现在流亡在外, 哪来这种条件享受?还不如“随分樽前”醉倒, 可别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了。
" Z5 T" U& O$ a2 R! K
# K* \: [8 P. @  Y  p关于“团茶”, 《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 “太平兴国初( 公元976年) , 特制龙凤模, 遣使臣即北苑造团茶, 以别庶饮。”当时有大龙团、大凤团, 后来又有小龙团、小凤团, 皆“团茶”。 . G$ m# R! [$ f1 ^: T
' H' _3 A7 R$ u
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 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宋代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 t5 }0 t* G$ r6 [& h5 H9 v
# w9 P' H2 u* d# ]5 n4 w
作品三:【摊破浣溪沙】, L8 v+ n, J4 u  p( C  j$ K8 e: a

! ^$ Q  j8 |4 E  F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7 K- A  x  @4 @2 N$ a) |* P# g' f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k; I  z! J; |$ ]2 H9 j/ U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 I* s+ o! `" _! _4 a; }% b7 n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 H" i9 d8 p: ~8 ]  r
, x/ R8 O) S$ h: z上片的意思是: 沉疴稍愈, 鬓发也霜白稀疏了, 因为体力不支, 只得卧看残缺的月亮爬上纱窗。这时还不能饮茶, 而只能饮豆蔻熟水将息条理。
5 f9 }6 _# F* G  |; J4 A! A% `  x
: y3 j% f+ l$ p“熟水”是宋人常用的饮料之一。《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 内有《造熟水法》云: “夏月, 凡造熟水, 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 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 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 则不香矣。”, “豆蔻熟水”即以“白豆蔻壳洗净, 投入沸汤瓶中, 密封片时用之”, 且每次用七个即可, 多用则“香浊”。* [% x3 m! Z. ?, {8 O0 q/ }! j
1 |8 O* O  ?0 j: p. r# k
“分茶”又称“茶百戏”,是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种技艺。分茶游戏始于北宋末年, 蔡京著《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一件事: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十二月癸巳, 徽宗皇帝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宴会之上徽宗露了一手, 令近侍取茶具,亲自煮水煎茶, 注汤击拂, 其手法妙在不同于一般点茶, 盏面乳白色, 幻化出“疏星朗月”图象。这便是古怪刁钻的分茶游戏。分茶要求击拂后盏面的汤纹水脉的线条、多彩的茶汤色调、富变化的袅袅热气, 经人臆想, 组合成一幅幅朦胧画面, 状若山水云雾,状若花鸟虫鱼, 状若林荫草舍……称之为“水丹青”。
" x: n2 R: a2 w, ?3 @2 U9 }6 e) c& z% X
陶谷《清异录·茗门》“茶百戏”条云“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 使汤成物象者, 禽兽虫鱼花草之属, 纤纤如画, 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 时人谓之‘茶百戏’。
0 A6 M+ }! i3 i: F9 g" i2 e* o0 Y6 ~/ g
“生成盏”条则具体记录了福全和尚娴熟的分茶技艺: “能注汤幻茶, 成一句诗, 并点四瓯, 共一绝泛乎汤表。小小物类, 唾手办耳。”  y" Z9 L' G  f/ i# t" P
8 a4 M; ]+ c7 x& ~" S3 `
福全对这种“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的“通神”之“汤戏”, 自意“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即认为自己的分茶技艺在唐代“茶圣”陆羽之上。陶谷由五代入宋,他所宣扬的这位分茶高手福全和尚当为五代人。后来, 分茶技艺在饮茶习俗中更为盛行, 并常为诗词所反映。 ) @" D0 F6 m- j4 m6 [
' W5 b3 c, K4 E* y2 }
作品四: 【转调满庭芳】4 d( z' k  o% e6 b! I  m# o1 O8 c

/ F3 M: ^9 L9 s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 C) _% p0 i%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9 g+ P% C6 N* Q+ F" o% n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4 K& E2 r& J) o: |; I) {; {, {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H: \1 y8 j# r+ n9 o0 l8 |' z( P% \
7 G# x- R+ |% P' F9 Y( C, p, r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7 P! X! W" ~5 Q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8 j1 X4 ~+ q1 Z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l* H8 _( d! k. `8 S1 T5 p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W: ^! O# H( W$ E
$ l4 e5 s' C1 c* I) |; R
这里的“生香薰袖, 活火分茶”提到的也是分茶的情景。; _% p4 B6 K) [% Q$ c; a( T

) J& R1 D8 E+ z3 K) H简短的茶词与茶诗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写照, 浸润着宋代文人的人格理想,显示出宋代文人精细享受生活的雅趣。
' G# c: j- x4 u" S) v. }( u
8 R+ N/ P/ w# I4 l5 w* Z3 w  g2 l李清照对茶的饮用更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 进入了身心境界的极致体验, 在一具一壶, 一品一饮中寻找自己平朴、自然、神逸、崇定的境界。可以说, 茶滋养了她, 丰富了她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茶词的催化使饮茶习俗成为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现象,不断地被雅化。通过李清照作品形象的描述, 我们也可在其作品中悟出阵阵清香。

7 h3 O/ E8 y5 b6 G: Y  b( z$ A3 W" o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ePqgZvHMCBwzIIJ#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 14:44 , Processed in 0.12716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