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isy Xiong
) I( p! R8 y A( f: p( i2 E& o/ {4 u- V s3 a& }0 D' \
对于大多数来到加拿大,还在餐馆、收银台、工地上打体力工的华人移民来说,拥有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办公室工作、有自己的书桌、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应该就是最大的愿望了。然而,对于一些已经找到办公室工作的“幸运儿”们来说,努力打拼后获得的办公室工作并不意味着就是天堂,反而是另一个挑战的开始。 & s' f) U9 i8 B* v$ H7 w: A& n2 V; G
3 e: J4 j4 p! ?& |4 R# m
办公室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同事们迥异的性格、风格各异的老板……本来就会增加在办公室工作的压力。而对于来到加拿大的华人们来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要想融入工作环境就更加困难。华人来到加拿大,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后,如果不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和老板建立积极、健康的关系, 办公室可能会成为你噩梦的发生地。
" h. Z: e* s5 r
/ D* m7 q+ O' S ) x3 h' _3 a3 a9 O4 ^; L4 L/ g
* r4 W1 S+ m, l) K办公室暴力 身心受伤
( I6 F2 E9 T. }' rJenny会计专业毕业后,在本拿比一家华人公司找到了一份全职记账员的工作。刚毕业就找到工作,公司还答应一年后帮助办理移民,Jenny对新工作充满憧憬。 ) J7 Z) B# G6 _/ J! C% G& m3 @; t
/ t* ^+ P0 Y! D但不久,Jenny就受到了分管会计的主管的刁难。主管是公司的老员工,工作非常卖力,经常加班,但是脾气非常火爆,一旦Jenny在工作中发生了错误,或者存有疑问,主管不是耐心地解答或指导,而是在办公室里非常大声地斥责她,其中还包括人身攻击。比如,Jenny支票不小心填错,需要重填一张,就会招来一顿责骂。“她骂得最多的就是‘你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或者‘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大学真的是自己上的吗?’”她越是训斥,Jenny工作就越紧张,最后就越容易出错。有一次,Jenny去另一个办公室核对发票的情况,由于问题比较多,她往返跑了多次,主管看到后认为Jenny不应该去打扰别人,便来到其他同事所在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对着Jenny破口大骂,声音大到整个公司都听得见。 ) G5 \( X8 ~3 F* x3 ~4 N
( f, {0 }. d$ t- a ?3 P. O" S
Jenny 发现,除了自己外,公司员工都很害怕那位主管。一旦发生主管看不惯的事情,或者员工工作发生了错误,她就会破口大骂。由于Jenny和主管在一个办公室,所以几乎天天都会被骂。Jenny说,老板不可能不知道主管恶劣的态度,但是她是老员工,工作又认真,老板也从来没有过问。那段时间Jenny非常压抑,都不敢去上班,尽管再坚持半年就可以申请移民,但精神接近崩溃的Jenny不得不选择辞职,之后还要去心理机构进行心理辅导。" I) r3 C. Y8 s) `# x+ n* Z
从“BC省工作安全指导局”(Work Safe BC’s Board of Directors)2011年出台的“就业健康与安全措施”(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的定义来看,Jenny遇到的是典型的职场暴力。职场暴力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暴力实施对象大多是老板或上级,权力较大,受害者往往忍辱负重,或者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 ( n1 k K" E0 h' |5 z- @( h1 H' E
, W2 N: N$ e, N% u9 Q% G
遭遇冷暴力 有苦难言
3 q% E. D& m1 F4 }6 ~* q) B除了职场暴力外,近年来职场中还有个概念越来越流行,叫“职场冷暴力”。中国智联招聘网站做过一个关于职场冷暴力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曾遭遇过冷暴力,有近两成的受害者选择了黯然离职。 $ d# {$ K3 n7 b( @
; }) }! P2 I- ?* h
职场冷暴力看似比普通暴力伤害更小,实际上,其对被害者心里的伤害非常大。冷暴力往往会让当事人感到压抑、郁闷、焦虑,减少对工作环境的归属感。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办公室受到类似持续的贬低性评论、同事互相排斥之类的冷暴力,会使员工心理失衡、愤怒和忧虑的程度变得更高。 7 s( ]0 }9 e1 o5 E
# L+ ]1 p; n6 s# X9 g% s- d N冷暴力作为无形的伤害,不易察觉,也难以找到实际的证据,有些员工身处冷暴力中却懵然不知,或者不知道如何应对,有苦说不出,只能忍受甘当“透明人”。
& Z, v. G: m. n& U在本拿比一家亚裔公司做文员工作的Lily就遭遇了职场冷暴力。Lily工作认真,也很负责,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很喜欢她,Lily也对这份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但是有一次,由于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够了解,Lily犯了一个错误,虽然之后Lily向老板道歉并保证不会再犯,但从那以后老板对她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转弯。 & k2 H9 E0 j& G' l @
Lily告诉记者,老板之后对自己的态度就异常冷淡,比如老板正在和其他员工说笑,见到Lily后却停止了话题,阴沉着脸走开了。工作上老板也不再和Lily多说话,Lily去找老板谈工作的时候都被晾在一边。
& ^) R b4 x5 D" A I除此之外,Lily还从其他同事那里了解到,老板经常和同事说自己不喜欢Lily,觉得她工作能力不行等等。但这些抱怨,老板从来没有和Lily正面交流过,只是每次都给Lily“冷眼”。Lily还给老板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希望能够谈一谈这件事情,但并没有得到老板的回复 。到后来,老板连工作也不给Lily安排。
1 y9 x, l& y" b0 _$ n“这种态度持续了很长时间,我那段时间心理压力非常大,我宁愿她过来把我骂一顿,也比这种惩罚要好 。”Lily说,“虽然她没有炒掉我,但是她这样逼得我不得不走。”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Lily最终选择辞职。家住三角洲的Mary也遇到了和Lily类似的问题。Mary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在温哥华的一所公立高校从事行政工作。在加拿大本地的公营机构上班,周围的同事都是西人,可以说是华人进入主流工作领域的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但是Mary却和朋友诉苦,说自己的这份工作已经干不下去了。
0 ~- S) f$ O1 k( v2 G% z6 ]0 {5 SMary是几年前来到温哥华的留学生,本地某知名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与现在工作相关的工作,后来英语流利的她过五关斩六将,考入该高校成为一名员工。但是在和同事的交流中,Mary还是感受到了语言上的差距。
4 L5 r! ~' x) V, b% W“刚开始,同事和我谈论事情,或者问我问题的时候,有时候我听不明白,或者不知道怎么回应。 ”刚开始同事还会重复他们的问题,但渐渐地,她发现同事们不愿意再和她多说话,跟同事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办公室的时候,Mary更多时候选择沉默。后来,即使是Mary负责的事情,同事也不去找他,而是找其他的同事咨询。这样,Mary彻底失去了和同事的交流 ,彻彻底底成为了“透明人”。 $ v; s# p+ l. g* r1 o: K4 ]" l
面对自己在办公室受到的“冷遇”,Mary每天上班都觉得度日如年,非常煎熬。她有想过去找负责人反映情况,但她担心万一同事不承认对其冷暴力,只会将原本不好的关系弄得更僵。 ) j% E* P$ l& H% I
局面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她每天在办公室遭受着“无声的煎熬”,看似光鲜靓丽的工作背后真正的苦恼只有自己才懂,她说再这样下去,自己只有放弃这个令人艳羡的工作了。
. g- O- v0 Z1 _, F' F6 C- z$ L) D. H文化差异难以根除
# P2 B+ ~9 w" L* J Y& ^1 J8 D6 h" O% e7 c
相比起其他受访者,已经来加十多年的Michael的办公室生活要顺利得多。七年前,Michael通过三轮面试,历时近一年,考入加拿大联邦政府保释局做行政助理,是当时被招入的唯一一名有大陆背景的移民。英语非常流利的她和同事交流并不存在语言上的问题,平时也积极融入工作环境,非常受人喜欢。 Michael表示,“工作大多靠能力,但快不快乐还是取决于人际关系”。
! X- M: Z/ g: n9 ~" H( M/ L7 a! q7 ]8 l8 f0 O# ^
但是,尽管Michael在工作上与同事们维持着较好的工作关系,但是文化的差异还是带给她工作上的不适感,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在办公室找到归属感。让她感到无奈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通过学好英语、积极融入就可以解决的,“文化和背景上的差异最不易被察觉,但却是最根深蒂固、最难以解决的。”Michael说。在她看来,作为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名大陆员工,文化差异带来的是工作中归属感的缺失,是一种不自在。文化差异其实体现在一些小事上面,比如有时候Michael在办公室里和朋友用中文打电话,有同事听不懂,就会表现出不开心。还有Michael每天都会带午饭上班,有时候带一些猪肝、鸡爪之类的食物,她怕同事不喜欢这个味道,便自己躲在角落偷偷地吃。而更多地差异,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中。“这是一种感觉,很难描述,”Michael说,“我上班的八小时可以和同事友好相处,但是下班后的八小时我一定都是和华人朋友在一起。” 无& r3 l" O+ J: T. H
办公环境面面观 2 }8 t5 D2 r/ s1 E
事实上,办公室工作也不可一概而论,公司性质、工作的类别、员工职位等等,都会对办公室环境产生影响。《加西周末》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单位和工作类别,工作环境也不尽相同。
3 |3 {* y; _+ v- c/ @- H$ {首先,技术工种的员工遇到办公室困境的几率要小于文职人员。Tracy告诉记者,她的先生在列治文一家医院做技术工作,虽然身边大多都是西人同事,但是主要是靠个人的技术和能力,所以也不容易产生什么隔阂,而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其他同事沟通,一旦交流不畅,就容易产生矛盾。另外,记者发现,由于小企业的老板往往有着很大的权力,一旦员工和老板发生矛盾或冲突,往往只有走人的份。而小企业的员工也没有工会,员工权益受到伤害,如果老板解决不了,便很难找到其他解决的途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大型企业或公立机构都有完善的人事任免流程,员工如果对上司有意见,可以向上司的上级反映情况,或者向工会求助,员工被老板欺负的概率更小。
8 g3 A( `% t. d有意思的是,尽管如此,和私企比起来,公立机构员工与员工之间更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 - N0 X+ s; a" K
曾在许多公司任过职的Mike告诉记者,因为私企的业务往往较为繁忙,越是在忙的工作环境下,员工越少有精力花在勾心斗角上,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Mike现在在BC省水电局某部门工作,这个职位是个闲差,工资优厚,工作轻松,每年还有一个多月的带薪假。但是Mike却感叹机构里勾心斗角现象太多,并且公营机构里,很多都是祖辈就在这里工作的老员工,关系也相当复杂。Mike说经常度假回来就有员工辞职或者调转部门了。除此之外,在多元化的职场氛围里华人更容易融入环境。尽管温哥华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但是当西人文化在工作环境里占据主流时,对其他文化背景的移民的理解就会相对不足,移民更容易感觉自己遭到孤立。推己及人,如果一家中国人的公司里有一名西人工作人员,在中国文化占主导的地方,大家肯定以说中文为主,西人工作人员不一定听得懂,再加上文化差异,也就很难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
) q. |7 D) [, l0 C( b7 C2 d
: | x. Y! N+ e' ?0 {1 M, j政府部门提供的工作环境相对而言较为完善和公平。首先,政府部门里面的组成非常多元化,Michael介绍,她的同事里就有香港华侨、南非人、马来西亚人等等,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中,大家更能互相理解和包容。另外,政府部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旦言语或行为种存在歧视,那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也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首先可以找负责人反映情况,其次还可以找工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员工辅助项目(Employer Assistant Program),如果员工遇到工作上的困难,甚至情绪上的问题,都可以去专业人员那里寻求帮助。
( `' ]! M5 R& Z% o4 e6 _7 @/ m打破坚冰 沟通是关键 ; L* }6 D ^2 j+ b
相许多华人来到加拿大,就是希望过上安稳快乐的生活。如果工作上遇到了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样的困境呢?《加西周末》记者采访了卑诗省最大的社会服务及移民团体之一的中桥互助会(S.C.C.U.C.E.S.S.)的CEO(执行总裁)Queenie Choo,在她看来,尽管移民来到加拿大工作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大多数办公室矛盾发生后,都是可以寻求解决方式的。 u; p, v. D9 p$ D0 d7 h5 J- G
“沟通是关键,一旦发生问题,我建议移民朋友第一时间找当事人沟通。”Queenie说。在她看来,许多移民在发生问题后,可能由于不好意思,或者内心害怕,想要逃避,都拒绝与当事人沟通。 “如果你不沟通,对方怎么知道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你,怎么知道你很难过呢?”Queenie说。
5 e3 U, x) S/ q- d) S7 j. Z& U$ L" `) P: Z# J- B \
Queenie告诉《加西周末》记者,沟通的成败与沟通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她建议员工与产生矛盾的老板或同事私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避免像Lily那样写邮件给老板没有回应的尴尬。同时,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对方也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到你们的谈话上。需要说的只是一句:“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可以和你聊一聊吗?”当然沟通时候的表达和语气也很重要,如果你是真诚的、友善的,即使表达不够流畅,对方也会感受的到。 G# m' \, P9 y4 W6 Y5 b
沟通不仅仅可以寻求相互的理解,更是设立一个关于你的界限,获得对方的尊重。“告诉对方,你今天说的话让我很不舒服,或者你的态度让我很受伤,请你以后不要再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好吗?”Queenie说,“如果同事或老板嘲笑你的英文,你应该很勇敢的告诉她:谢谢你告诉我我的英文还不够好,但我一直在学习,这毕竟是我的第二语言,你要给我一些机会学习和提高。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态度都会赢得同事的尊重。”
# k3 A8 N# W0 \+ H+ h( Z6 N如果你认为自己和其他同事或老板产生了隔阂,要知道,两条线才能产生一个结,也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清楚你和其他人中间的界限究竟是对方给你画下的,还是你自己画下的。“我知道有些移民朋友,在工作中受到打击后,觉得不舒服,就越发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圈子里,由于担心自己被嘲笑,不和同事用英文交流,也不参与同事们的活动,这样圈子只会越来越窄,隔阂越来越深。”她认为,在更多情况下应该鼓励自己勇敢地去面对,这才是解决问题、破除坚冰的根本办法。% y; R& c6 r+ P. B, R8 {1 _
Queenie是三十多年前来到加拿大的老移民,一直都在本地机构工作,通过努力做到CEO的职位。她认为,横在许多华人面前的语言关是可以跨越的,平时上班之余不要放弃学习英文,多阅读英文报纸,了解这个社会在关心什么,比如冰球。刚开始会很难,但随着我们对社会的了解以及语言的不断提高,融入这个环境也会更加容易。“也许别人认为我是少数族裔,认为我英文不好,但是我从不害怕问问题,不害怕和别人说英文,也许我会犯错误,但这样人们才会记得我,和我交朋友。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Queenie说。 ) P) a( P$ T% L8 ~1 q
必要时候 工会出马 # U3 O' ^+ b5 `$ e& o% o
已经在联邦政府工作了七年的Michael表示,尽管平时和同事相处都很融洽,但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时候,这个时候她都会据理力争。但她也表示,据理力争的前提是,你的英文水平可以准确表达你的意思和立场,另外你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 T! e5 b o& j7 w( q3 [# E
& a2 q8 h, c$ S& D) x. Z5 Z
Michael就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她的故事。Michael的办公室在门口,平时人来人往很不方便,再加上离电话近,其她同事总是要她接电话,工作上很分心。另一个座位的同事被调走后,Michael就跟主管申请搬到那个同事的座位上去,并给主管写了一封邮件。但是主管并没有回复Michael的申请。一周后,Michael自己坐到了新位置上,主管去上司那里告状。面对上司,Michael不紧不慢地说:“首先,每个人都有接电话的义务,即使我不坐在那个位置,我仍旧会继续接电话;其次,我已经向主管提出申请,她一周后都没有回复我,我认为她没有重视我的申请,所以自己搬到了新位置。”最后,上司不但没有批评Michael,还质问主管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的诉求。 1 Y4 ?7 u4 z$ L' |6 Z
Michael身体不好,一直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他的主管也知道。但有一次主管休假,代班老板发现Michael中午午休时间在办公室睡午觉,认为违反了相关规定,要求Michael立刻停止这一做法。在和代理主管解释无效后,Michael找到了工会代表,工会代表认为员工的需求应该得到满足。之后Michael又找到机构总主管,和总主管、带班主管、工会代表一起讨论这个事情,并出示了医生开的身体证明,最终得出结论:Michael可以在午休时间睡午觉,这个问题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会在工作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遇上某上司就一个问题经常找我谈话,追究本不属于我的责任,我就会要求谈话过程中工会代表在场,保护我的权益。” ; k, a5 ]5 \$ a" f5 z, e/ \/ S
工会在西人的工作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曾经还发生过某应聘者未被录取,向工会求助,认为录取单位侵害了自己的权益,最后录取单位为其增加了一个工作岗位的例子。而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能忍则忍,不愿意将事情闹大,更不愿牵涉其他部门的人员,即使有工会也不愿意去寻求帮助。但是Michael表示,西人在工作上往往黑白分明,只要你占理,他们往往会认同你,向你道歉,并不会因为你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在工作中加以为难。
8 v. P6 `+ |/ x
! k5 w* ^4 w0 v- U7 d t但是许多私人公司并没有工会,若遇到工作矛盾往往老板说了算,老板的主观影响更大,最好还是寻求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自身利益受到很大损害,员工可以到政府人权和劳工关系部门,或者BC省工作安全处(Work Safe BC)寻求帮助 。 info.51.ca BC省工作安全条例规定 2 ~3 Z9 z3 U& g4 T9 s
2 j8 T5 o! R% b+ V4 t工作欺负定义:
4 n6 r( ]; S& o W, h1 s9 M' i# X0 Y* e包含任何人对员工进行的明显带有侮辱或恐吓性质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言论。
' V8 g% R) F; V2 d$ l# p, t" x# e! d/ F
工作欺负包括:
% v! V/ V' a* r( H$ C8 F言语挑衅或喊叫、侮辱新来的员工、传播恶意谣言、称呼某人带侮辱性的外号等。
8 e. O3 @+ C7 f4 Y工作欺负不包括: / ]: k% F9 k+ ~: N* v" D. S, e
" p5 a V3 `" q4 g. }5 w! X- g) a表达不同的意见;提供与工作相关的有建设性的反馈、指导或建议;雇主或主管做出的关于管理和工作指导的合理行为。 ' [( U. ]$ l0 I5 N& k/ H x
雇主的职责: 0 z! _& q: ?$ T; e# |0 a8 r
不参与工作欺负;建立防止工作欺负的政策,并告知员工该政策;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伤害的产生;建立举报和投诉流程;建立解决投诉或事件的流程;给员工和主管进行培训,告知潜在的工作欺负行为,以及举报和解决流程;定期更新政策和流程。6 f) s" z1 T( F! E0 P)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