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24)  鸡蛋( 0)
|
# x# ?. V- B: \ ? $ G3 J2 q% F0 a, V& B) P. ?
▲第二十二条军规" W5 ~' `- s3 s+ j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源出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1961年根据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太有影响了,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7 m- z2 n& V9 f$ B
0 x; v% F5 o1 v2 I- F
▲乌托邦, d) i2 E% G. ~
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m/ k. o; X) l( i t
- ^3 l% K, R8 H* F" ~- a ▲阿基里斯之踵+ }* I9 v( s9 C U
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9 R+ }( b7 l3 f8 y0 K9 k& i
3 Y, y3 `( X3 d7 N) ]: }6 s F, W ▲奥吉亚斯的牛圈
( a, R! U8 R/ M4 l# Z5 X 出自希腊神话。奥吉亚斯是海神的儿子,他养了无数的牛,粪秽堆积如山。比喻累积成堆或肮脏腐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A" u( ?# ^% Z% N& F$ Q
2 h3 X$ e3 S8 n ▲滑铁卢
' J6 ^ ^: M ?2 U* i& u0 i 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 b$ K" P/ a% P. |9 T5 D0 |
$ t4 W. H0 F+ S ▲布利丹毛驴
, I* s$ y5 n F6 t9 A 出自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的寓言。有一头饥饿毛驴站在两捆同样的干草之间,居然不知吃那边的干草才好,结果饿死了。比喻那些优柔寡断的人。
` Y8 p d! d& j" }
: }% |& T1 T9 C, }4 u$ l ▲皮格马利翁效应% ~: M6 I( `$ H+ @& A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后来,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妻。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 q9 x i( w+ ] w8 V) D 7 M2 Q' L4 J9 P2 y0 n) r; U% O# @
▲多米诺骨牌
% o' f- E v- N1 `6 y# k. v 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一张牌后,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等同于人们所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意。& l. q+ L# k; v0 T, [8 k5 e" {
b9 e' E8 G& b* g. x* X$ y F ▲潘多拉的盒子2 u9 m) E3 I( I( d M \# n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3 h9 }+ T5 R* c
6 g# R; h0 J3 b! z
▲达摩克利斯剑. ~1 ^; b# l4 \' z0 X: _7 z( d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