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最爱周未在妈妈家小驻.书儿乱翻,孩子不管,我行我素. 
. Q. Y5 s& S6 M* s0 C8 x, L家里没有热闹,论坛上有,由着俺鼠标乱点.$ @- Y" w7 N0 R  J5 k! g 
大师们诗来词去,让这外行大饱眼福.多多益善!% U. p2 l+ F6 J) A, { 
看到高手们锤字炼章, .以下是我的补课内容: 
3 C2 J; A: X6 q0 E3 R  ]9 F7 ?* T( _- r5 [/ E1 y 
章培恒:  形式,文字如果好的话,那就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表现感情.: V/ x5 g% I1 j% ], e 
  J3 W+ y2 P: O, E# ~0 X2 e 
陈村:  有两种努力.一种是文人学士的努力,把诗雅致化,玄思化,弄到越来越精妙的地步.这里面也能看出汉语的潜力,把它做得那么漂亮,看的时候也很折服,是非常好的东西.还有一种努力,跟我们平常人息息相关的,从直觉出发的,从情感出发的,直接打动人的,而不是通过一个典故什么的.前一种东西,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虽然我也解不通,但读着只觉得一曲一缕心里很舒服.那么美好,那种色彩,流动的感觉,还有岁月的迷茫. 
3 H' y5 b$ l, K/ O; ]: Q# A" X+ h5 p# j4 ` 
章培恒:  "黄鹤楼"那首诗,从七律的格律来要求,是有许多犯规的地方,犯了规大家还是觉得很好.这说明诗不光靠韵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面其实押韵都不押,句式也不整齐,也不讲对仗,但是确实是很好的很美的诗. 
' K' z; u" d- k) N& n# q$ }0 C$ X) @$ w 
陈村:  文人们一边在写,是炫技,要写得你很服,对得这么工,某个字炼得那么好,一边心里还是有不满.像刚才说的黄鹤楼.我小时候读它,觉得很差:"昔人已乘黄鹤去",一个黄鹤,"此地空余黄鹤楼",又弄来一个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怎么一连三个黄鹤.怎么李白看到它不敢写诗呢,笑话.我想,他们心里就是想要爽爽快快的,突破规范的,直抒胸臆的.包括"前不见故人,后不见来者",也不是规范中的文字.但有时会走歪了,走到赋,虽然也把它做成长短不一,却变成讲排场的东西,形式大大高于内容,不是抒发性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