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3)  鸡蛋( 0)
|
欧洲月球探测器今13时撞击月球 将撞出1米大坑3 U2 J. ?5 {2 e: Y* ~7 R- E' |
7 Q. R7 ~# ^5 m/ g5 M" d1 T2006-09-03 04:51:33 来源: 时代商报
' i7 n, ]1 Q& {( Z. v) C" m
0 C, n( k' z6 i8 y6 F# d1 S据新华社巴黎9月2日电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预测,格林尼治时间3日5时41分51秒(北京时间3日13时41分51秒),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将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完成它将近3年的太空旅行。从此,欧洲人也将可以自豪地说,他们的探测器“到过月球了”。 3 A. V' o6 A* P+ e3 L3 Y& b
& ?1 h3 W% O/ `9 f. k. K
2 }7 _* O: }. D2 x, ?) P* F. P“智能1号”是欧洲人的骄傲。它实现了很多世界第一,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了大量新的数据,为人类了解月球起源和探索宇宙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0 u m- z9 f- ?8 d+ n* ^" @. C1 V5 y7 j/ }! s; A
长期以来,尽管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索,但关于地球的这颗卫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答案。“智能1号”上装备了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这些设备自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两万多张图像,其清晰程度前所未有,X射线分光计也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表面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
2 ~1 M8 t( v3 G9 ]2 D
1 G+ c2 p6 b- H: u" m7 i+ ?$ c此外,过去所有的月球探测器都是在月球的赤道区域着陆,探测范围也往往局限在这些区域。而“智能1号”长时间环绕月球极地轨道飞行,绘制了月球表面的整体外貌图,其中包括过去人们缺乏了解的月球不可观测面和极地概貌。“智能1号”不但让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月球极地与赤道区域的许多不同地质构造,也让人类第一次发现在接近月球北极存在一个“日不落”区域,这个区域甚至在冬季都始终有阳光照耀。
* |9 K# G) y. `5 @8 v
* g m8 L9 B6 n1 h1 [按原计划,“智能1号”撞击月球的时间应该是今年8月中旬,撞击地点位于背对地球的不可观测面。但是,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科学界获取更多的数据,今年6月至7月间,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控制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将“智能1号”撞击月球的时间推迟到9月3日,撞击地点调整到月球南部位于地球可观测面的“卓越湖”区域。
. c! {2 S7 v! k x6 E
+ R# M! _1 ^% s8 G“智能1号”用“以身撞月”的方式结束其探测使命可谓悲壮。这一撞将给月球表面造成一个直径大约在5米至10米之间、深度为1米左右的大坑,仅相当于一个两公斤重的陨石自然撞击地面留下的痕迹。欧洲航天局专家称,这虽是一次“温柔”的接触,但它将为研究月球表面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撞击对探测器的影响等提供极其珍贵的数据。. |, C& _+ x+ ^: J: B# S. K
, ]8 u. N' x# g t1 Y疑问一:“撞月”会“伤月”吗?' j0 S% v. {) k3 w
& p! i6 [) T8 S, Y欧洲航天局专门就此发布材料解释说,这次撞击是有史以来各类人造探测器撞击月球中“最温柔的一击”,并不会伤到月球。% V" j* U5 B4 U Z. Y- h# b, _# f
; |4 j: ~$ s" O, M
根据预计,“智能1号”届时将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而通常的自然天体撞击速度能达到每秒70公里。正常情况下,撞击发生时尽管探测器的速度会达到约每小时7000公里,但其垂直方向速度只有大约每小时70公里。撞击之后,探测器将在月表“滑行”一小段,并激起月表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如同“蝴蝶翅膀”般的壮观景象。据估计,撞击可能在月表形成一个5米至10米方圆、深1米的坑。
0 X b* j6 p2 O" ~! H% f" j1 Z8 `/ V# ?: |8 S# o# H
疑问二:“撞月”会不会造成污染?
5 o B2 d* _) `6 i/ I G# `; A) F0 @, d6 U* S/ B' Q& Z- Y/ E& y
有关国际公约早已有明确规定,所有人造外空探测器应当保护各类天体免受污染,以保护可能存在的任何地外生命。此次由欧洲航天局导演的“撞月”大戏,自然也严格恪守了相关公约。组装“智能1号”及其搭载的各类探测仪器的材料,其包含的元素都是月球上原先就天然存在的。如铝和铁,它们在月球上的存在就比较普遍。而其他元素诸如氢、碳和氮等,虽然在月球上含量稀少,但是日常伴随着太阳风和彗星冰尘等,它们也都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于月球上。: E' P, @% l% m4 V
! X0 c7 H% x: N+ Y4 P8 y* T疑问三:能“撞”出什么科学发现?
9 a! _: N: U: t3 k6 |. e% j* I: z! W! x! s# c# ^
尽管以“撞月”的方式结束“智能1号”探测器的使命似乎令人伤感,但欧洲航天局介绍说,“撞月”本身其实也是“智能1号”的一项探测任务。
5 ?9 @# R0 u, x; g5 l
^/ z5 y1 t, ]9 u# r$ ] \在探测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其携带的摄像机将能够以“斜视”的角度拍摄某些月球表面区域的照片。而此前,人类只能获得相同区域的一些垂直角度拍摄的照片。因此,“智能1号”将使人类获得月球表面该区域的三维图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