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05)  鸡蛋( 11)
|
1. “对,我在看你的电子邮件......还有你的即时通讯。”
, l; G3 d- a2 y, c* k
" Y! b+ u5 O- l9 A通过即时通讯抱怨老板,该交备忘录时却在搜索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的最新绯闻,发电邮给朋友说另一位同事的坏话……我们可能都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候做过这些事情──但残酷的现实是,老板或许对此心知肚明。0 @! C. p* V j ~% k& T
* [- y% e3 b+ B& l许多公司至少会监控部分员工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尤其是大型公司和处于敏感行业或受严格监管行业的公司。招聘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半数雇主监控员工的互联网使用情况,近三分之一的雇主会监控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存档公司Smarsh的首席执行长斯蒂芬·马什(Stephen Marsh)表示,对即时通讯和短信息的监控也在增加。
5 d T) }; {2 \2 }7 u, p- {9 Z! L. H+ I9 k( y4 Y9 R
雇主不仅会看你在做些什么,一些雇主更会对他们发现的问题采取行动。向机构客户提供数据安全产品的公司Proofpoint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大公司曾处罚过违反社交媒体政策的员工,8%的公司曾因此解雇过员工。此外,五分之一的美国大公司曾解雇过违反电子邮件政策的员工。什么样的违规行为会严重到要解雇的程度呢?多数调查涉及雇员泄露敏感、保密、尴尬信息或窃取机密等事件──而不是从办公电子邮件账户给女友发送不雅信息或是偶尔从企业桌面进行网购。! p. R! j0 w" \; }) L
8 c. Q' _4 v ]% y
2. “我想找更年轻、更便宜的人。”
|& @+ d/ R5 W7 Z$ ?; s6 Z& C5 e( ?. L; W. U$ g& }9 a3 `
) j0 R0 K+ U+ m" s/ B1 x7 gShutterstock5 t% S8 r) M* a+ m- T
随着婴儿潮一代年纪的增长,劳动力大军中的银发人士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会发现老板比自己年轻。这种现象还会带来各种压力和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失业。3 R4 R+ R" d5 L1 }+ G8 `
. A6 g: |9 b" q& r( a3 ?: O3 a
2012年,向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提交的年龄歧视投诉较1997年增加了44%,成为目前增速最快的劳动投诉类别。此外,有60%的投诉提及解雇事件。近期一件成为新闻焦点的案例主角是弗兰克·斯内帕(Frank Sneppa),这位70岁的调查记者称,年龄歧视(NBC News推行的“青年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导致他去年被NBC News解雇的原因;今年10月份,他向洛杉矶高等法院(Los Angeles Superior Court)对NBC News提起年龄歧视诉讼。NBC电视台一名发言人表示,这项起诉是毫无依据的。
6 e% x7 w* D/ F3 T" \( `3 g+ J, |+ c' p& o2 n1 H: L
3. “我知道你在装病。”
s% ~% ~% `9 \# L6 x' r. O
8 d+ ]2 k% p' j6 G多数雇员是诚实可信的:CareerBuilder 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称,如果不是真的生病了,他们是不会打电话请病假的;另据职介公司Accountemps的调查,近半数受访者称,他们上班时不大可能会找其他工作。但也有一些逃避工作的人,他们会在上班时找其他工作,装病,迟到早退,或者虚报支出。而老板通常能意识到问题,或者至少会怀疑。事实上,CareerBuilder的调查显示,逾四分之一的雇主称,他们认为经济滑坡以来装病和请病假的员工增多了,十分之三的雇主称,他们注意到公共假日前后请病假的人会增加。
$ _8 C' A/ e1 h0 ` v' i
$ l$ G9 ?5 t- s+ Z老板一旦对某位员工产生怀疑,就有可能会着手展开调查──而调查或许会使事态迅速升级。CareerBuilder的调查显示,足有30%的老板表示,他们对打电话请病假的员工进行过核实,以确定他们的病假符合规定。这其中有64%的受访老板要求提供医生假条,48%的老板曾给员工打电话,看看他们说话声音是否真像生病的样子,19%的老板检查过员工的社交媒体,15%的老板曾开车经过员工家。一些公司甚至会聘用私人调查员,对打电话请病假、疑似装病的员工进行追踪。此外,有16%调查过员工病假真假的公司承认曾解雇过以虚假理由请病假的员工。1 R$ y6 F# k; W: k c
: ]) i2 ? x t; Q2 {: T! ^; c+ \' K1 ]! R
4. “你的孩子?这是你的问题。”
+ n6 K" @+ C( b L, l% G4 o
/ N; a8 [" |0 H相关阅读
! C' Z6 y6 P0 L2 o* D4 {亿万富豪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 g8 l& M& g8 ~
整容医生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 i% ]4 W6 a$ X' W7 L$ p4 L, E1 n饮料行业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9 j' O% ], r1 K4 ^7 v$ W
好莱坞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3 u6 V: k: e: I6 W
你的配偶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2 @7 y, v' _0 w1 h- e% ]- c' D
孩子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到目前为止,女性比男性挣钱少(平均为男性的77%左右)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生育会进一步削弱女性的收入潜力。“妈妈惩罚”可能会体现在许多方面:做母亲的女性可能会失去升职机会,因为老板认为她花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认为她更重视家庭而不是事业。这些女性可能也无缘从事重要项目,因为老板担心她们无法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 n) s( u* N1 ~/ O3 [, ~+ {% I. }- M7 w8 @( C8 P/ J
此外,“妈妈惩罚”还有可能直接体现在女性的薪水上。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年龄在18岁以下孩子的女性每周收入中值为680美元,而没有孩子的女性为697美元。这一差距是比较小的──不到3%。但对部分职业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会严重得多,工作所需的教育程度越高,差距就越大。哈佛大学(Harvard)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和劳伦斯·F.卡茨(Lawrence F. Katz) 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拥有MBA学位、为育儿而离开职场一年半的女性比拥有相同学位的男性收入低41%;拥有博士学位的女性收入比男性低三分之一;女性律师和女性医生收入则分别比男性同行低29%和16%。戈尔丁和卡茨在研究论文中写道:“商界的职业会对偏离常轨的员工施以重罚。” t# |0 p: `/ a1 U+ L" m& [8 T
9 c0 q. O4 Z3 N* j% Q
5. “我有可能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o ^7 ~. `& L9 F0 u
& \, g/ f# _+ x0 o" r1 M5 Z每10名员工中会有六人说他们把老板视为朋友,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做老板的弟兄或宠臣好处多多。一些老板会明显表现出偏心,比如给某位下属安排一个美差,或者力促更高层管理者为其加薪。还有一些老板处理得则比较微妙,他们似乎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但纽约的职业和高管教练罗伊·科恩(Roy Cohen)表示,这些老板会为自己偏爱的员工提供更多指导,或者确保这位员工被引荐给“正确的”人。只要能保持住这种关系,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好的关系往往能让员工工作更加投入;与老板相处融洽有助于员工获得加薪或升职;人人都爱与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一起工作。
3 w* J( }/ w0 m, B1 M) V7 _5 C' v: j6 g2 X$ s% N
但在一位朋友能解雇另一位朋友的情况下,严格说来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平等的。科恩说:“你得非常小心。”老板仍在评估你的薪酬和绩效,一旦其中一方面出现问题或分歧,就会有伤感情。要想与老板保持友好的关系,而又不越界成为朋友,请不要谈论敏感的私人问题。他建议:不论你觉得自己和老板走得多近,你的老板最终总有可能用这些信息来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你服务。
& j5 C" K. P2 R1 N8 v( R1 p& l. {+ G8 P% O! J1 `
6. “......或你的头号仇敌。”3 Z* g. r8 Z" G/ [$ }' t
/ I Z8 ?- G! m# s2 O" e% Y
与老板保持良好关系能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而如果关系很差,也会葬送你的职业前途,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一项研究发现,在职场欺凌事件中,72%的情况下恃强凌弱的人是老板。职场暴力学会(Workplace Bullying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职场欺凌对象中有近一半的人遭遇了与压力相关的健康问题。% E2 y" e% R# S. I2 w
5 H# H+ h( [7 s$ R! V$ I0 K7 w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显示,就算你与老板的关系不致恶化到那个程度,如果你的老板不守信,对你置之不理,侵犯你的隐私或者把责任推到你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加重员工的“疲惫感、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和猜疑”),你和老板的沟通都会受到阻碍。最糟的是,老板这类行为甚至会让你面临生命危险:《职业和环境医学期刊》(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发布的一项研究的论文指出,在无法沟通、不体谅员工或者行为令人费解的老板手下工作过四年的员工心脏病发病率会比一般人高出60%。: k9 V" Q0 f- |9 f7 n" ^9 F
: J3 l( O5 K2 o. x6 _# ~
7. “我不是根据工作表现决定提拔谁。” F! q: f( [8 K
* x/ |' Z4 }3 T7 D9 I: e" L: m一般来说,要想升职,必须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但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工作出色是不够的。谁能升职(还有谁不能升职)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许多是不受员工本人控制的,包括上司的偏好、组织规则和公司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HR4Change创始人托尼·德布洛夫(Tony Deblauwe)表示,在一些组织,尤其是规模较大、偏传统的公司里,资历也许是影响升职决定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学评论》(Socio-Economic Review)刊发的一项研究的论文指出,依据资历升职在美国比在其他国家更常见,“这种现象之普遍,已经超出了经济因素可解释的范围”。德布洛夫表示,与老板相处是否融洽也很关键,“你认识什么人意义重大,越往上走,影响就越大”。; G2 i8 m- I0 Q5 F) B
4 m$ V/ `# q, L7 Y
其实,一些升职要归结于老板的偏爱。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和研究机构Penn Schoen Berland的一项研究显示,逾九成(92%)的企业资深高管称,他们看到员工提拔中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多数人将其定义为“依据技能和绩效以外的因素,如交情或关系给员工以优待”),其中84%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公司。 3 z4 ^6 ^* S' o/ m6 V# z
* w/ S5 h& L f; Z! ]+ B/ h. y
8. “我以貌取人。”
9 y `- h, K9 M5 a9 W2 J: K
9 W# q) i, \6 J* ?1 q长得苗条漂亮好处多多,在职场上也能助人一臂之力。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成立:长得不好看或超重的人在职场上会受到不公待遇。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一位心理学研究员称,尽管在大多数职业中,外形不会对工作表现产生任何影响,但许多老板都信奉“美即是优秀”。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的丹尼尔·哈默梅什(Daniel Hamermesh)和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杰夫·比德尔(Jeff Biddle)的一项研究显示,长得好看的人(由协助此项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比长相普通的人收入高3%-8%, 而后者又比被评为“长相平平”者收入高5%-10%。4 E& t5 K% A6 [8 ?2 w, Z; I7 V
( V Z, \+ q: c, H9 W- h) Q超重在职场也会带来挑战:43%的超重者说,他们曾因体重问题而受到雇主或上司取笑、骚扰、解雇,失去就业或升职机会,或者受到其他不公平待遇。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超重者的收入也比较低:比方说,肥胖的全职工作女性收入比非肥胖女性年收入少1,855美元(相当于6%)。8 q/ ^ N' z4 Q* {/ s
7 }/ n' c3 @: G& K/ d: z/ x$ `9. “我没时间理你。”
& N8 Q+ @, u; x/ W( L' C Z1 f# P: Y4 h4 w& a- \& z1 B
43岁的埃丽卡·沃思(Erika Worth)在华盛顿州温哥华(Vancouver)和洛杉矶分别拥有一家背景调查公司和一家侦探所,身兼两职的她需要经常在西海岸南北往返。因此,沃思手下的10名员工每次在项目方面遇到问题或者出现日程安排冲突时,沃思都会要求他们尝试自行解决。这不是因为她不在乎:她只是没时间一一处理出现的问题。
8 y2 L- u7 l g4 W" {* w' f) t N0 {3 ~
科恩说,虽然老板们一向都很忙,但受经济衰退以来的裁员影响,许多管理者现在时间更少了,他们无暇对员工进行指导,与他们交谈或予以培养。领导力训练机构Leadership IQ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员工表示,他们与老板的互动少得可怜。此外,在失业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一些老板觉得没必要在员工身上花这么多时间:如果员工不喜欢这样,无所谓,还有一大堆其他人想做这份工作呢。职业生涯教练、《如何重振旗鼓》(The Bounce Back)一书作者舍里·托马斯(Sherri Thomas)表示:“许多老板都是‘但我给他们发工资’的心态,他们认为工资就足以表达谢意了。” 6 W _- n$ L* @4 F/ l: P
+ z, a1 T! v. Y1 q
10. “这都是我的功劳。”
) r% f4 g/ r) f2 t7 r" y# m
3 ~5 R4 P% f6 \% [! Y4 e为一个项目埋头苦干了几个星期,但老板做报告时却没有提你的名字。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为营销提案做调研,但当提案上交到你老板的老板手中时,却没有提到你的贡献。德布洛夫说,老板把你的功劳据为己有或者为不完全是你造成的问题而责备你与明显的欺凌行为“打击一样大,有时甚至更大”。) K/ ? J5 T/ I& S
3 ?8 y. o) J4 {6 V2 H
招聘服务公司Spherion Staffing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半数的员工称,他们的老板曾将他们的工作成绩据为己有,逾三分之一的员工表示,老板曾为挽救自己而把他们当牺牲品。托马斯说,这种抢占功劳和推卸责任的行为如今变得更加常见了。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需要做出成绩的压力如此之大,大家都觉得自己必须要成绩超群。”
8 j/ W7 C9 C: @% n7 q0 o
8 v7 O; \5 M) q! ~公平地说,这种行为并不总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恶劣。职业教练哈利·克劳福德(Hallie Crawford)称,有时候并不适合一一提及每一位员工的贡献,比方说当更高层管理者并不在意老板的团队中具体是哪位成员做了什么,而只是想知道结果的时候。克劳福德说:“有些老板认为员工是要协助他们的,这只是他们的分内事。”她说,他们可能并非恶意不提你的功劳;而是认为劳资关系并不要求这样做。此外,对率领大型团队的老板而言,“这可能是人人都在所难免的错误”──他们只是记不住项目的哪个部分是哪个人做的而已。1 F$ r! S9 g4 a* _, S3 R! a% ]( K
7 Q6 a: }6 n% z# h-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