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6|回复: 36

成也汽车败也汽车 底特律:一座美国最悲惨的城市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1)
发表于 2013-7-1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2 V9 [( ^0 t7 B5 {
       被誉为「世界汽车之都」的底特律,早在100年前就是「汽车工业」的代名词,曾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美国第一条水泥马路、第一盏红绿灯、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家百货商店,都出现在这里。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的总部均设于此。
6 A1 T* |! L" _7 G) p  @8 L7 E6 i5 ?  _3 a' [0 ?
  但近几十年来,底特律衰落了。由于高失业率、高犯罪率、政府发生严重财政危机,底特律的房地产业也急剧衰落,2012年「富比世」(Forbes)杂志将底特律评为「美国最悲惨的城市」。
& u5 @1 s) O% p; t' j' T% d( L8 w8 u3 w0 ~
  底特律从巅峰到深渊,可以说「成也汽车,败也汽车」。早在1896年,福特公司就在这里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1904年,T型福特汽车推出,开启了「美国全民汽车新时代」。上世纪60年代初底特律进入全盛期,人口达180多万。汽车制造工厂也使在那里上班的工人群体成为庞大的中产阶级。
- j+ r, I! g4 q8 f
4 z) L; N' h0 k+ @$ v. X  但随后劳资冲突爆发,不断的骚乱影响了社会治安。接着日系与欧系汽车的崛起又分割了底特律的汽车市场。上世纪90年代起,底特律经济开始复甦,然而2008年的一场经济危机,又使它再遭重创。盛极而衰的一条曲线,标志着往昔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L* q& g& }& f2 Z" Q3 l* O7 [

: b. J% @8 C; i- W  底特律到底如何衰落,外界有四种说法:一是人口大量外流,二是人才素质下降,三是产业过分单一,四是缺少发展规画。
; w& O) q; e5 L/ f6 H# _; u
2 I# ?& |- B3 z  分析人士指出,人才缺乏是底特律的致命伤。由于底特律拥有众多汽车工厂,年轻人只要获得中学文凭就能找到工作,而且生活水平还不错。这就误导了当地政府与民众,使得他们看不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看不到培养和吸引人才以及合理的人才规画对一个城市有多麽重要。
% s: `- I+ V" R9 `" m
. h0 Z0 h/ W1 ~9 Z: M. B" X' h  此外,底特律的汽车工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毛额(GDP)的80%。这样的经济结构,势必经不起市场变化冲击。一旦汽车销量下滑,危机立即到来。多少年来,底特律一直沉醉于「美国制造」的美梦中,却不曾料到,在新形势下,制造业利润急剧下滑,而设计、研发、销售将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攫取巨大的利润。汽车制造业的衰退,终于导致整个汽车之都的破产。
鲜花(169) 鸡蛋(1)
发表于 2013-7-19 1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麼靠近這個城市的溫莎市也會房價大跌吧。
鲜花(169) 鸡蛋(1)
发表于 2013-7-19 1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的新移民不會去溫莎市了。以前到那個城市的移民是為了能到美國的底特律的汽車城工作。
鲜花(636) 鸡蛋(0)
发表于 2013-7-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1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written by SB
鲜花(636) 鸡蛋(0)
发表于 2013-7-1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417) 鸡蛋(15)
发表于 2013-7-1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活该,让他们把所有的制造业都搬到中国去,玩儿死了自己。
鲜花(9) 鸡蛋(54)
发表于 2013-7-20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0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因为日本车韩国车冲击的原因?
大型搬家
鲜花(154) 鸡蛋(4)
发表于 2013-7-20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FrankSoccer 发表于 2013-7-20 08:17 & i  l3 A6 M/ J5 [3 ]
没有因为日本车韩国车冲击的原因?
/ T% D  s  T7 \
我来种族歧视一下:主要是黑人朋友太多了!!
鲜花(17)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若干年后A爱民屯省会不会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lanlong 发表于 2013-7-20 09:35
0 K* O" r: o! x) l我来种族歧视一下:主要是黑人朋友太多了!!

4 \! }7 f( i0 Q4 r* z2 j5 i以前,美国不但人平均车多,而且,美国车,平均8年要换一个,所以使劲造车# ^% a& T/ b, X& ^* l" M
% T0 `. `, n! ^* O# _8 ?
后来日本车来了,可以开三十四十万公里,美国车制造商急了,也延长车的寿命,所以美国人不用那么着急换车了。) j8 C$ H) g- e' |% f/ C
/ S4 P6 V  P. M( ?8 m  f! ^$ u
再后来,经济危机来了,也没有那么多能力买车了
( L5 ?% k! @5 L0 ^5 r2 I
8 j6 O7 o' ^; x- I3 f) u1 j还有很多中国人,有钱就去买高级车. }- j& \( u& V$ G6 q

4 Y, w9 ~2 j( ?; `" P4 D再再后来就惨败了
鲜花(311)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小黄 于 2013-7-20 21:15 编辑 3 N$ f' y9 J" v' u4 C. k
FrankSoccer 发表于 2013-7-20 10:57
. z! F" s, y8 B% A以前,美国不但人平均车多,而且,美国车,平均8年要换一个,所以使劲造车
0 S, c6 ?2 u$ j$ H, T6 m$ D* _* L: ^' A9 T( b( x
后来日本车来了,可以开三十 ...

6 B1 \& J% M% I8 F, @
3 q1 B( k: o7 i+ ^. ]$ W( X' J. R您这个说法纯属胡扯:
( t& v. l8 o. C0 V. c8 M- i$ }. e: L7 ?# t! b8 j" \+ P7 q
1)美国汽车总量是逐年上涨的,当然有短期小波动。1 r5 ~0 v7 m5 O8 _
2)其中的日系品牌大多在美国国内制造,雇佣美国工人。你现在去车行问问能不能买到日本产的Camry,或Corolla,或Accord。能买到给我捎个信。据我所知,如果要买丰田,除非是新推的型号,初期会从日本进口,在美国加大产量需要时间。否则,只有高端的车才会从日本进口,好比 Land Cruiser;在Lexus,得买到GS,才是日本产的,ES啥的都是美国产。8 V0 s& n: H( h0 J2 c
3)日本自1989经济危机以来,其国内汽车市场才是真正萎缩,总量变小,顾客买车由大变小。也没有听说丰田城有任何问题。
, s7 j" x% x* y7 [; |$ S1 a$ {! W
4)远的不说,1982年油价30多,1990年20多,1997油价13,爱屯卡屯也没咋地,谈不上高速发展,但也没啥事。事实上97年工作不难找,高科技正红火。在石油城也是可以当码工的。
; C, s3 X% k0 B5 G( n: f( A3 D8 _3 e; K2 G$ w+ g; D
这个我还是同意10楼,这就是黑人兄弟,还有工会兄弟闹得。日本车在美国设厂,放着伊利诺,密西根一带成型的产业链不用,都去田纳西,德克萨斯等地。
鲜花(499) 鸡蛋(10)
发表于 2013-7-2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Stop pulling eggs, "frank".
鲜花(242) 鸡蛋(8)
发表于 2013-7-2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黄 发表于 2013-7-20 22:05 7 b3 p, v% U6 f0 ]3 l. L, L* ^
您这个说法纯属胡扯:7 ?: y) h: i- r8 g
: X1 a7 @. j& C  s
1)美国汽车总量是逐年上涨的,当然有短期小波动。
" D, K( L9 Z9 b$ F6 E! I
小黄,偶同意你说的两点:1.黑人暴动后,白人大量搬出市区,后又选出一个黑人市长,偏偏这个市长又是个asshole,导致更多的白人迁出,恶性循环。2 O9 b* W' c! R; j% }: s
2.日本车在美国中南部有大量黑人的几个州设厂,这直接导致2000年以后日本车,传说中的神车质量神话不再;与受到竞争后的提高质量的美国车可以说一个档次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 y7 V* {* c, }4 f美洲的日本车在哪里生产的?是在底特律么?9 e% F& ?* N% _4 T; Q6 n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Soccer 于 2013-7-21 12:24 编辑 3 J& Y5 i8 O3 N9 e9 V
: t6 B) g- G% E9 j2 B# X
肯塔基州美国最大丰田汽车制造厂
! Q; B8 p1 [8 L$ }& q* \5 M
2 W2 a/ g9 o2 }& f" ~丰田汽车(TOYOTA)多年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之一,产量近些年常为世界第一,而出产和购买最多的肯定为美国本土。肯塔基州丰田汽车制造公司(“TMMK”,即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Kentuckym Inc.)坐落于肯塔基州的乔治敦(Georgetown)。Gorgetown位于列克星敦市北,距离列克星敦市15分钟车程的75号高速公路旁,这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所拥有的一部分,为日本本土之外最大的汽车生产厂。此厂主要生产丰田的三种车型:凯美瑞(Camry)、亚洲龙(Avalon)和Verza(一种介于SUV和Sedan之间的大型汽车,中国目前还未见到),尤其是凯美瑞的产量每天2000台,供应全美和加拿大,并分销其他国家。TMMK最初被称为美国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于1986年(第一家全资丰田在美国的生产厂),是丰田汽车公司日本以外最大的制造中心。 1988年5月开始生产1989年款凯美瑞的​​4缸车型。刚开始是使用从日本运来的发动机,而从1990年开始自己也建成发动机厂并提供使用,目前主要生产Avalon轿车,凯美瑞轿车和Venza“杂交”车型。该厂以前也生产的Sienna小型厢式车和凯美瑞Solara轿跑车和敞篷车。该厂也生产4缸和V6发动机和动力总成部件,年生产能力为50万辆和50万台发动机7 r9 v- |& d8 o$ v* z6 p

$ j4 k# i( t9 }. a, UUnited States4 U4 j3 {5 x9 Q3 A) Z. J
5 b8 x+ P0 X2 S" D1 X6 u, i$ r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Mississippi, Tupelo, Mississippi – Toyota Corolla The facility will be named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Mississippi, Inc."[6]
/ Q4 U4 i) q9 }" c: Z" T: W# b; l0 d! X: }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Kentucky, Inc., (TMMK) is located in Georgetown. Engine manufacture - 2GR-FE and 2AR-FE. Vehic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 Camry, Hybrid Camry, Avalon and Venza.
0 I, o( G* p* F! v3 [( ^( i# m" T. h& N* T2 j2 N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Texas, Inc (TMMTX) is located in San Antonio. Vehic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 Tundra & Tacoma.* V& E0 ~( L, k

+ ^4 E: X& P4 B. E' e2 f1 l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Indiana, Inc. (TMMI) is located halfway between Princeton and Fort Branch. Vehic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 Sequoia, Sienna & Highlander.4 N  K3 \" m* ^. F( M& t: r
' r. N; U) ?- K/ ?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Alabama, Inc. (TMMAL), is located in Huntsville. Engine manufacture 1GR-FE, 1UR-FE and 3UR-FE. Engines mostly for TMMTX and some TMMI.
, h0 z; {$ a5 `6 O! P
; N  S: J; M+ U% ^% G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West Virginia, Inc. (TMMWV), is located in Buffalo. Engine manufacture 2GR-FE, 2ZR-FE and 1AR-FE.
/ v% z' Z4 d4 `# S$ x$ J
4 S* d9 e4 C/ h6 y% Y, F7 S# C4 B$ V+ Z0 A0 J
再看看本田的
3 X& r) b; @. O6 I) |
' N) E3 C2 D" Z- [) z3 S( G1 E/ F( _* Y$ m  e

6 k0 ~3 \' ]! R5 \世界各地本田车的厂的分布表
3 |; V, y) X3 P+ @3 L; W5 q
: D5 Z- q3 c# S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onda_assembly_plants% _0 n0 A9 q) s

) E$ m0 q  K* J$ J6 ^( p
) P3 b9 E+ [7 o5 ?* \- t" e这些大个头的日本车的厂子没有一个在底特律,他们是雇用了很多美国人。但他们在别的州,能给底特律做贡献了,还是他们的竞争是底特律走向没落的一个部分?
7 Y0 [3 Z" [* W4 [% I) ]- J+ G9 \' K7 v, u# R8 l7 C: _
看出谁在扯蛋么?看出哪个在胡扯么?
4 O' Q! ]7 V  r6 o' D
, s1 _9 U1 i1 [小黄嘛,哈日嘛,我们大家都知道。但要注意你的逻辑。
鲜花(41)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再看看别的信息:7 x+ q' f! a- C4 u6 x7 b8 b

( U# g( [& M& @: d, f) w/ P市场占有率提高
9 D4 C: v- N3 a7 Y+ r* W$ J$ P( o- N& d9 S8 Y1 G
  2013年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汽车市场份额为39%。但据Jonas预测,这一比例在2014年将达40%。他表示:“日本汽车制造商确实想要扩大在美市场份额。他们不会使日元走强,因为美国需要促进经济发展。”. H. T; \- r" G% o0 K
/ W. Z& x5 k6 C& \+ l+ S- {0 g  N
  6月20日,福特总裁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日本绝对是在操纵汇率,以此为日本汽车制造商谋取不公平竞争优势。他表示,“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得不回归到市场设定的汇率。”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Bookbinder拒绝就日元对日本汽车生产影响一事做出评论。/ n- P. r( y, }3 J/ [

! b7 F& v& K% q* w" ^2 x  M  本田在美销售主管John Mendel声称外界高估了日元效应。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虽然不是无事生非,但对本田美国公司来说,并未改变市场竞争规则,因为在美国销售的车辆中,90%都是在美国生产的。”- q' C+ L( R* ~

2 i3 Y# A$ }( g0 F# `' G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生产厂的出口创下纪录,出口额达33.5680万辆,其在2011年的出口量为25.9908万辆,增幅达29%。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大多数车辆出口到加拿大
- n9 o" t% L6 F' p
+ S3 E; }' |8 [; }& u, L0 @=======. C2 Z% Y; _) i% D
假设以前美国车绝大部分在底特律生产,而当时的日本车不成大气候。到了2013年,40%的车(日系)不在底特律生产了,那这减少的40%会对底特律有多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吧?. e. r. n3 d2 a6 G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7-2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情跟汽车真没关系。破产的是底特律,不是大底特律。* W: u# _! A7 b8 g8 v* `2 o
按爱屯的说法,就是破产的是Sherwood Park,不是Edmonton metro。。。
3 T9 G# W# K2 R底特律之外的大底特律似乎日子还不错。* D- E$ M! f. O1 H, [8 Y. u6 o8 X

" ?$ Y" [; `: _' m3 M为啥呢,一张图我觉得就可以说明一切了。, [7 j# u( f+ A8 X& D& T2 F
$ Z7 L+ D! t- T3 e( h, X
看不见的话点这里。Wikipedia的图) K8 q  ^0 L' ?: q: g* }9 t
每个点代表25人。9 |' l3 K* D1 ]2 K
红色的是非西语裔白人。蓝色的是黑人。橙色的是西语裔。绿色的是亚裔。
# m. A! a+ b- ]9 z6 W$ i: a破产的粗略的说就是蓝色地区。
- I% h% u3 g' s/ f' u/ u  y/ C- u' S+ Y3 B# `5 P7 d
蓝色中间那一点红色,嗯,不是City of Detroit,是另外一个城市,叫做City of Hamtramck。。。。3 X3 L  O; i2 ~* H/ P

% U, O% a" G1 g美国大城市居住状况上这种实质上的种族隔离相当可怕。。。
鲜花(371) 鸡蛋(1)
发表于 2013-7-2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Becks 于 2013-7-21 19:16 编辑
6 ~& n' V! b/ o; p7 S9 n1 }& A: M' e) U/ A! g6 e7 T9 C
总体美国是在衰落。
" ^- S1 P; v* @0 ?* I4 L: D. q
' j+ i! ~/ b2 P90年代处, 以及之前,美国跟加拿大比有明显优越感。那时侯文学城吵着要把人在北美分坛,分成人在美国,人在加国 。7 I( a! n+ @( g1 p/ h3 \
0 l% y) p$ F0 ~( |) V
说称北美北美是加拿大人自惭形秽,借美国的光。现在几乎没人提了。9 e/ k" Q! ]0 Z7 L" `

" L6 x7 `* z( @) E! l不过我支持分坛, 2国历史, 政治, 文化等差异还是很多。连度量衡都不统一。
. y: K; b% |: K, u' q' k  V- q* g
鲜花(150) 鸡蛋(3)
发表于 2013-7-2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提到日本车,就说是美国产的,但是,钱还是日本赚了,不是嘛?日本车应该就是日本车了,与哪里产的无干吧。美国车,应该是美国赚钱。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Soccer 发表于 2013-7-21 11:23
/ {% v1 K. ^& H$ r' o这些大个头的日本车的厂子没有一个在底特律,他们是雇用了很多美国人。但他们在别的州,能给底特律做贡献了,还是他们的竞争是底特律走向没落的一个部分?
; F* ~, o2 ^9 H8 Q! z+ [- o2 \, }8 |. C4 J: o7 \* N) N7 y7 ?
看出谁在扯蛋么?看出哪个在胡扯么?
2 ~$ {2 K+ b5 ^! k7 }$ a# E' i. H
" G# q& n* i% {; I小黄嘛,哈日嘛,我们大家都知道。但要注意你的逻辑。

2 q- f1 s# X: R6 P
/ x; V- ]8 a- \: m9 ?& v/ G0 M9 o- T0 T! v/ K: R- f/ }" \' T

4 [0 J* e5 A+ k显然是你在扯蛋啊。你上文说底特律衰败原因是“美国汽车业”走下坡路。那么我就向你证明“美国汽车业”并未走下坡路。
: X: u# d5 [$ s8 J6 Z6 q# s1 W8 e. y
当然,“底特律汽车业”在走下坡路,这是事实。那么问题就是,在“美国汽车业”并未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为何“底特律汽车业”在走下坡路?我上文已经给出答案:黑人+工会。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7-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醉酒当歌 发表于 2013-7-21 19:17 1 _* f8 d1 O+ f. x* d1 o
提到日本车,就说是美国产的,但是,钱还是日本赚了,不是嘛?日本车应该就是日本车了,与哪里产的无干吧。 ...

1 f$ w9 |2 V9 ]' E! ]; D9 D* C按照你的逻辑,固然日本丰田本田在美国赚钱不少,可通用在中国赚的也很多啊,何以解释底特律衰败,而丰田城并未衰败?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Soccer 于 2013-7-21 21:54 编辑
* O8 y* t; |8 z$ F, h! E/ K3 A( `
小黄 发表于 2013-7-21 21:18
% u9 f" I* F& W5 u; K/ l+ c+ W显然是你在扯蛋啊。你上文说底特律衰败原因是“美国汽车业”走下坡路。那么我就向你证明“美国汽车 ...
, z6 m3 X8 \8 f4 a0 J% u
9 G. j7 Z7 H9 y# C2 Y4 z; W" Z
我说是有日本车的影响,你没读上下文?
9 X# c) f- u! e% ~( n% @/ x; z- \: e' i1 @  P9 X) v
美国车的几个车系列都倒闭了,难道是在走上坡路? % D+ ~  ~; B) k- E& x7 l$ V
除了福特,其他几个大公司,前两年差点倒闭,为什么?因为生产太多了?不是下坡路?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特汽车公司为何没有倒闭
  f# _6 E* m. u1 [. |
$ W, n6 A$ V. ?8 z, ~: g" G) C0 F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6-03
& M+ C4 }( a/ q1 T
7 D& [' @& p5 C5 z! a  在克莱斯勒与通用汽车公司相继步入破产保护之途时,同在底特律、同是高成本的“美国制造”、同样面临金融危机打击的福特汽车公司却屹立不倒。这是因为福特从2006年就开始大规模、甚至残酷的重组,不再盲目追求产量和规模。
# C& G/ D5 B7 i* }6 _/ c: X2 }; ]2 [) q, Z$ s
  2008年4月初,底特律大雪纷飞,CBN记者从底特律市区驱车来到福特汽车公司(下称“福特”)全球总部迪尔伯恩。福特全球总部看起来有几分古朴之气,玻璃大厦前20多个国家的国旗迎风招展,颇有一些联合国的架势。
) M/ m1 R4 s9 H9 c& E& V$ ?, i+ Z6 u8 t

% V' J" y8 _& h: I/ w[事件]通用汽车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 ?% F8 B2 x! K4 a3 V

3 u  w% L1 y* m  “凡是有福特业务的国家,这里都会挂上一面国旗。”迎上前来的福特全球传播总监许国祯对CBN记者说,“福特是底特律开展全球化经营最早的,也是重组全球经营最早的一个。”1 d! X7 b4 g  u! o& z
8 i- E8 Y/ b6 u  T: O
  当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已经被要求与菲亚特合并,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韩德胜也已经在为破产作打算。而福特,这个底特律历史最悠久,也最具传说性的汽车公司依然屹立不倒。
  H2 F9 K# M  C/ E. Y
% U% t" k" W! A' F/ b. c' m7 M  福特CEO穆拉利虽然在去年年底陪同通用和克莱斯勒一起到国会求助,但穆拉利态度明晰:福特并不需要政府援助。直到现在,通用被政府掌控72%的股份,克莱斯勒的破产程序也快要完毕,福特在底特律三巨头中硕果仅存。
* Q. l, i/ k! U+ V4 M, g: Y9 B- x4 w" h9 p5 w
  同在底特律,同是高成本的“美国制造”,同样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巨大打击,为什么福特看起来能够摆脱厄运?
9 k" a' y7 X" c, f- W: f: n3 b0 D0 {
1 T8 H4 @2 J1 T0 A“瘦身”重组; Z1 G9 |+ F, {( b  K% T4 b# ?
/ A( Z. E5 ~: z/ S/ }+ ~7 P" r, J
  “不是运气,不是老天在疼特定的人。”在福特的员工食堂,许国祯娓娓道来,“福特和克莱斯勒、通用这几年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 o' R/ h$ }! w) w
4 ]7 I* K4 z' g1 n8 {5 A
  从1995年开始,福特就在不断失去市场份额,10年间,福特在北美市场的份额从26.4%掉到了17.4%,并且在2006年,全球第二大汽车厂的名头被丰田汽车抢走。底特律被普遍诟病的注重高利润的SUV,大型车问题在福特也同时存在。3 v' M) c. @" k; i7 T

3 f/ [5 A7 x+ w: ]2 ?9 B( a  “我们从1995年的时候就开始谈不能单靠大车盈利。”许国祯说,“当时我们就谈到要发展经济型、油耗低的车,但消费者真的不买呀。”
3 A- I3 L( }- Y
  Y8 c8 C. W3 P* d+ N& R" _: Q. z/ q  去年年底,通用时任CEO瓦格纳在国会听证会上遭遇参议员诺德的诘问:“当消费者要求买更大、更快、更重的汽车时,难道没有一个人质疑这一点?”瓦格纳当时的回答是:“我们不得不痛苦地重新检视这个汽车文化。”- ^. T# r1 X) {& G, ~" _* f! a0 j
0 s: M: z6 H# y. V$ R
  而福特的抉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当时福特家族的比尔·福特重新执掌了福特,痛感公司的发展方向不对,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改造,试图扭转公司全球经营的方式和专攻产量与大型车的企业文化。不过后来的两年福特的经营状况好转,改组也就没有那么紧迫了,但比尔·福特一直在寻找一位理想的CEO,在进行改造的准备。
4 ~- ?6 r0 a7 e9 k+ y3 i6 ^
) L! z0 {# a$ G( I# f3 u  2005年9月,比尔·福特找到了原先波音公司的CEO穆拉利,福特大规模的改组行动拉开了序幕。
) w7 Z7 [9 ?+ u' C# L
+ [% q( d: w/ M: I; l0 W  “福特从2006年就开始重组,远远提前于底特律的其他两家汽车业。”运输业研究机构索雷尔-沃德专攻福特的分析师迈克尔·沃德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 p; M; i- `/ w6 y7 e8 L
5 P5 F3 {* U) Z- x, D8 N/ n$ I
  俄亥俄大学的汽车业专业凯文·波义尔教授也对CBN记者表示:“福特较早开始的大规模,甚至残酷的重组使福特没有被此次的金融风暴打翻在地。”
; ~$ \5 \1 w2 Z  I9 U. c" a0 s1 `$ {. K. R- H9 P6 u! ]
  不过,当时福特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汽车业日薄西山的证明。
+ {% j: J" C% E1 A. ^6 ~3 A
" ?; i  d1 T( _$ g2 N0 C  2006年1月,比尔·福特宣布福特裁员2.9万人,关闭10家工厂。比尔·福特对《时代》杂志表示:“我们将做不得不做的事情了。我的目标是同丰田汽车以及其他任何对手打一场硬仗,成为汽车业的佼佼者。”5 d% c" d* x6 Q$ T% h) t$ [" D
; \) \8 z# V" l0 |
  2006年12月,3个福特工人中就有一个要被公司买断工龄。2007年,福特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裁员。2 g9 E; E: T5 p
! {! e. T' C" T% ~  B* _' R+ u
  在大规模裁员的同时,福特也在重新确定企业的发展路径。在2006年9月,福特将所有资产包括“福特”的品牌拿出去抵押贷款235亿美元,进行大规模重组。
) P# b8 m& h! H6 w+ k" C- N: t- B. t( Y% d- |
  “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荡。”许国祯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福特不行了,看连祖宗传的牌子都保不住了,真的是败家子。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有一个计划,而在当时金融市场良好的时候,不费力气的筹到资金是为了将我们这个计划付诸实施。”
$ U5 m3 @: X( {0 G/ b1 @6 _
( |+ I. q: a& `  福特的目标已经改变,不再盲目追求产量和规模,不再只从量的积累来赚取利润,而是追求实际的利润,怎样使福特成为一个盈利的企业。这完全背离了底特律以规模取胜的传统思路。, {6 `1 C5 A5 q9 Q1 i  F* k4 @

5 J% o# e$ b$ u5 ?“一个福特”3 B6 u& w* h3 g/ \% x

8 O0 |$ H% C% O4 Q8 T  d! I! E7 S; F  穆拉利在福特内部强调说:“不要再幻想自己是一个多大的企业,一定要非常务实地将自己的规模调整到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i2 y. m# l# S

, I" }* l* m' E, d- }7 ~; A! h2 ~  在这样的思路下,重组的方向日益明晰,那就是“一个福特(OneFord)”。; ~7 |1 D! x, q4 Z7 o

2 `7 V9 }2 L5 j, |5 [" p5 C' O" u  在福特的员工证上,最显眼的就是“OneFord”的字样。许国祯说:“什么是OneFord?就是全球福特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什么北美团队、亚洲团队、欧洲团队,全球的福特就一个计划,一个目标——将福特变成一个盈利的公司。”' O  m" i. S: f

, _9 L. j9 t+ B' e0 F  “以前在北美全球总部管制造的人不见得管得了亚洲,肯定管不到欧洲。”许国祯说,“现在北美管制造的老总是欧洲来的,福特全球的制造职能都向他回报,福特现在是一个全部打开的横向系统,所需团队较小,效能较大。这是经过非常痛苦的转变而得来的。”$ Y! w4 D& t) i/ A2 ^) W

  x: \8 G; S7 @0 O/ \1 H$ m削减品牌
( F" [* v8 v. z8 y
/ R" O# n* h# E2 Z9 @) [  调整的结果就是车型减少了,每一个品牌单一的量增加了,成本大幅缩减。
# d; {. X$ ^5 W) e1 \% R, k" _9 T, w- o
  于是,当拥有9个品牌的通用还自诩“我们现在拥有比任何时候都多的车型时”,福特已经先后卖掉了八个品牌中的捷豹、路虎。这些牌子名气虽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算成功。福特还在2008年卖掉了马自达1/3的股份,并从2007年开始就有意将沃尔沃卖掉,现在还在持续谈判。
0 P' R0 ^( a( B" q
5 @% b8 E9 t3 v9 \$ l6 F2 k5 `/ v  在福特总部的前台,目前只挂着福特、林肯、水星、马自达和沃尔沃的标志。放眼望去,在同一排墙上,明显还有以前挂过东西的印痕,那是被卖掉的品牌因挂在那里时间久远而留下的痕迹,取下它,对福特来说也许真的不容易。9 O1 e( Z! ?- d# H$ b9 H) S/ P) t

# Z9 g& T6 F% i  曾经在波音协助过穆拉利削减成本的沃马克,是美国颇有影响的效率生产专家。他曾在2006年3月于《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为什么丰田会赢”的文章中批评福特和通用的品牌过多。8 i7 L. ~) r# i6 t

" G/ C9 b1 ~; t) z  通用和福特都有八九个品牌,沃马克在文章中说:“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公司,丰田和宝马,只有两三个品牌。这不是一个意外,实际上,任何现代的汽车制造商都很难支持超过3个真正出众的品牌。”; b0 Q" [" M" S& ?. V9 s' _
6 A+ N* a& Z" i: t5 H7 o2 _3 E
  根据福特的财报,2009年第一季度,福特净亏损14亿美元,但目前还有210亿美元的现金在手,应该至少能维持一年无现金之忧的状态。
/ W4 h' D2 x6 L6 h7 q1 ~  [/ ^% V: x( P+ Q
  “这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使我们可以和国内的竞争者区分开来。”福特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尔街日报》说,“没有人给你免费的礼物,你必须生产消费者要买的车,这是我们很好争取市场份额的机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冯郁青)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写的,抄来一段:1 b& G' a0 z1 z! j9 i- w$ J
( Q7 S7 W+ s; w) P: E
是汽车行业的衰落带动了底特律的衰落吗?* U- ~$ b( n6 F; d$ l3 `

0 M/ \% w1 ?+ l  d" c  不可否认,汽车行业的衰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城市充斥着战后繁荣时期所建的废弃工厂,其中大多数工厂都见证了底特律的兴衰故事。由于日本汽车的进口开始分掉了底特律的汽车销售,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和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选择在底特律之外的地方建立平顶车间以便能够更好的处理现代化的装配生产线。每一次底特律的衰退都伴随着大批企业的离开,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留下了一幢幢庞大的建筑。在2009年底特律汽车行业彻底走入衰退时,只有少数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工厂留下来了。尽管通用汽车公司在城外有巨大的研发和测试中心,成千上万的员工,但是它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底特律的汽车公司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7-2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还有这么一条消息:) j$ b0 W: ^4 p" X* h8 J! L

8 Y1 F! }  \1 ?  A, F2000年,在現任董事長比爾·福特也是長期參與環保活動的環保人士,宣布公司將把其旗下所有轻型货车(包括所有SUV)的平均行駛壽命在2005年底前提高25%[3]。这个消息震惊了汽车业界: {: E$ i4 G7 k& h) c6 U# J, @2 s
) W- w3 B* R) {( }* a- I
鲜花(3) 鸡蛋(1)
发表于 2013-7-2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根源是工会,一个普普通通拧螺丝的工人干了若干年,他的工资就比教授还高,工会的工资年年涨,许多那里的工人是几代同堂,不用什么学历人人都拿高薪,这就造成美国车这个产业链价格居高不下,在价格上没有什么优势,然后美国车的创新一直滞后。而日本车虽然也在美国设厂,但是他的许多配件是哪里便宜哪里加工,美国工厂只是组装,而且他们的工会成立的年限短,没有美国车工会那么牛,整体的成本比美国车便宜很多。(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统计,好像是美国车工人的人工成本是日本车的2倍。)再加上黑人兄弟的壮大,底特律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
* G+ M3 s3 z- g; n8 i$ z貌似阿尔伯特也有这种风险,成也石油,败也石油????不过应该不会在我们退休之年出现吧。油砂毕竟是资源类产品,会有枯竭的一天。
大型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4 01:10 , Processed in 0.173429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