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40)  鸡蛋( 0)
|
) z4 [" q: P6 d- H3 q+ R转载:一个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 2013-5 s% D+ h- V' s% [2 p; B# Z+ l
05-11 00:51:26
# V2 z+ B+ W% i- j7 U4 J2 M 0 P; s5 s' I2 t* o+ ]
! w4 c7 ~2 O2 ^& u6 m- r, A
母爱伟大,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情深似海!
) g/ n, s' b. l9 S1 J6 R$ e! E
7 m1 Z/ W1 D$ _) t& n 父爱如山,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恩重如山!# p' K1 ]( p! B. y2 C
s4 L7 d$ G& P3 f* }+ m+ _% _
谨此转载共享!; M3 h8 Y6 O$ Y7 [
( Z2 L8 n2 ]7 B9 m+ l
一个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
! D* X% i6 z6 H/ R
; n4 Z4 U, W3 X8 y0 [* r3 V 首先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谴责父母,不是为了表达愤怒,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是希望曾经受到伤害的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在看完这篇文字后,能有勇气面对我们内心的伤痕,化解对上一代的怨念,并阻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继续往我们的下一代延续。8 T; x7 { L) t: t
# \& s- J4 I: [' |- M# ]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独生女,父母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朗,成长在文革时朗,又经历了上山下乡。他们并没有因为只生我一个就对我呵护备至、宠爱有加,而是按照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祖辈的方式来养育我。- \2 C- F: R( `( W" o! c
& z: Y% o5 V! S4 H& C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 ~" ~' E3 _1 l& j) [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8 ^* N8 i( i9 @
) y5 `" C9 Q/ _* u- b5 X5 Y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 至大打出手。幼小的我只能无助的看看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 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小时候看到他们打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 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 i" ^& P. @8 k( b! j, s# c- \
- h' ^ L! J# N! H/ _#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 ^9 b) G* F8 `+ X, H d$ `+ [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Q6 u, J" e& H& l& ?6 h
* S$ L) z, z6 O1 h4 Y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借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H6 J9 E' n1 b C0 H" R- V7 O
- E( N; H6 w# l, Y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白解开 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 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的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F$ t3 x1 J" Z2 {3 h# L
# F7 I8 Q; ]% r7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我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赘赏。但母亲认为我 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的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 然后再得意洋洋的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 J3 @" \& u B- i7 N' Z# F ! y6 v/ B( y8 p9 `# H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白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 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看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 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 W" i1 @8 _ |5 a1 v# E! c, f" Y 三、不要打骂孩子
/ |7 ^ {; B9 N7 T# d8 c, z+ n0 c. K; @# H5 p
我 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 因为爬假山,被反绑双手;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 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 ]. G. W7 M9 s0 r6 s! w s; k2 m% x: P/ Y2 z. k) ~# G) C
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看,哭看求饶, 但没有用,很决手就被按在了菜饭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清。随后 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T8 j% R, F0 d
% W% G' i! n b7 o' I$ i. T' f/ ~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12岁的儿子衣服扒光, 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的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该句话彻底的击 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9 l0 p$ v R; D4 D
! |' R- |2 L5 i) u- x; I: ]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白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5 F5 e% F; P, h$ d4 P2 n- P
四、不要用情感控制孩子3 S& _+ j/ I; S5 ]- j, u6 J: @7 ^
6 M9 x: I( F$ H4 a9 u- s V" I7 S 母 亲从小一直给我灌输的观点,就是因为我才导致她这么不幸。她经常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看电视,演的是一个小女孩,妈妈 去世后,她把想对妈妈说的话贴在风筝上,说风筝可以飞到天堂,就可以看到妈妈。母亲边看边哭。我问她为什么流泪,她却忽然咆哮起来 “要是我死了,你就不会来看我!”当时的我不知道白己又做错什么了,非常惶恐,以为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2 u6 A4 N1 ]5 g S& x n$ I6 X) G
# h4 ~ s) \/ |% d
长大后的我,依然分不清个人的情感界限。看到别人心情不好,我都会有一种负罪感,总认为和自己有关,会想办法去讨好对方。如果看到别人摆脸色,我会把他的负面情绪全部接收过来,然后搞得自己也无比郁闷。
3 z8 { G2 S0 D5 Y3 L& d, |( \6 _ 五、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 H9 P9 N0 M# u- N' P* E: u8 R7 @
% y- }0 {& V,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 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 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6 P% u- M3 v1 V+ e" e- p8 N
- ^. M4 J- J$ _7 h: h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 “尿 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记不住事 情,就可以随意对他。孩子记不住事清,但是记得住感觉。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6 B. B0 E, A9 B& F, y) L/ {1 s
/ l6 V. Z$ \" M/ v# p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的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 Y* l- S9 Q* S' l4 I# P + O' i- B0 D; u/ W( X" {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 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 说,我只能自己硬扛,直至内伤。
& r' y: B9 [! P6 h 六、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M# c) U6 V' E( D6 {
9 K9 H% Y+ {4 ^' M) s% k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的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清依旧天天挂在嘴 上。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 活着?! W! k$ ? Z5 x9 n- @8 b
; \, J* `. C- v3 L, D+ }8 _# T9 ?7 G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脑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2 }) H7 E9 a+ H/ ]% J
七、不要吝啬夸奖1 H7 d' w( C" l; C. u5 q% {
* A% g1 G& o* a. n& g* c% J3 c Y; q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时间长了,我就真的学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 m2 Y9 ~; e, z, h( s
% R3 \' `+ ?4 R& z" W) y, N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贴,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 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 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 r/ X% q, c# H) L4 I1 d% p8 O u / L* U4 a5 T2 l4 p: |) L: Q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 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的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夸奖哪怕是非 常细小的事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d, V. n% d; H `- M
八、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1 f& S& Y$ ~/ I( O2 t# C% I7 }. F# N$ y- S
父 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 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的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 F% O5 Y! S) _ , T2 }% m% c! e/ o" t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知道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还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 C$ S7 T$ W0 w& T 九、成绩不是一切,能力更重要
( r% q' H, f- _/ O6 n
" `( u4 \- w0 m# K H- I7 Y! b z 自 小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于是我很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公费研究生。可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我才 发现我什么都不懂。我不会为人处事,不会交际应酬,不会团队合作。读书时成绩好的优越感,一下子全被踩在脚下。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我总是躲在厕所里哭。 我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太多太多的不明白。后来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 _( p( X' I( e- O 十、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 l* M. c& B# W5 b: x3 E( O8 @; U* t' U4 {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d- R, X, t @ q X4 B& p% x; p
7 I- m2 ~, s: b- Y6 ?( R$ o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看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当初把房子买了给我治病,现在无家可归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看妈妈上班的人。
$ k* l: ~5 C0 M5 ^7 V4 Y* j- G/ J
8 l' H C9 `, K1 M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沿有自己的边界。
2 D+ A' W5 E: [& T @( k8 j4 W% o ) W& R5 k8 `: R7 [7 Q9 @7 @. ]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 [1 J$ q9 m' E; t6 i
0 N) O' l n8 g4 n! x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童,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的伤害着我,计我痛苦不堪。' n/ }: ^- Z( }; ?" W
. I$ p2 i2 I/ E" _1 v* ~% |" ~
后记2 Y% |" H( u' d, t) a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学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 n0 c7 F) \- j0 W# z& R( ^% ~ ?1 K! [: t- X
随看年龄的慢慢增大,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6 {/ \# I F$ |' M( n- Z8 I) i
]8 n, e: H/ R2 u) q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在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一定不会用我父母的方式来养育我的孩子。我要给他真正的爱和尊重,我要让他成为他白己,而不是为我们任何一个人而活。
* H, A5 C, m! W9 h
; y2 Z8 T' F( j8 X1 u3 p 孩子真的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儿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接纳、关于界限的书藉,明白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没想过的问颗。
, Z# F# j& d: S) l
" X2 }: O; V$ z/ ^1 r6 B$ x- {我开始明白母亲一直在侵犯着我的生活,越过界限控制着我。我开始懂得母亲的情绪和生活是她自己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可以做主。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有了白己的主张和判断力。% _) D" n6 y$ c7 y; ]% N& f' n0 }
8 R% G- R9 O$ ^0 q# B! E在育儿的路上,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不会因为儿子打碎花瓶、扯下窗帘而训斤甚至打骂他,在我 心里,儿子远比那些物品重要。我和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捡石头,一起在纸上涂鸦,一起互相泼水,每天都拥抱他、亲吻他,耐心的对他、尊重他。儿子在自己 玩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爱我、信任我的小人儿,我怎么能不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L+ s @: @1 H
2 d$ c9 D1 l7 O% A7 F# N
我关注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微博,每天看他们解答一些令家长头疼的幼儿行为,同时也准备着,如果我的儿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解决。但是,不知道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还是我的正面关注起了作用,儿子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让我头疼的问颗,或者是也许出现了,但我没把它当成问颗。
7 I- J, f+ j& ^" M7 u' \ - j: E; R/ D, f5 ]2 r
我小心的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白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治,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俩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家里每天都有笑声。- U) O/ w' C/ c) d4 b
' m" H; O& S# | Q; ?对于母亲,我托人给她介绍了个老伴儿,人很好,我很放心。虽然我无力改变母亲的心态,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开导她。她也会经常来我家小住,但我会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她影响到我和儿子。
- d. p* j# H1 O I* S' [; j, S
* v& L* k3 _" q* }6 \最后,我再次说明,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控诉什么。我的母亲应该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小人儿,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 D3 A$ e3 ], r+ h $ `( \3 e, Q. E
我依然有着很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阴影,这些缺陷和阴影可能会伴随我一生。但我会尽力来自我修复,快乐生活。同时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回顾反省我们的成长经历,在阻断原生家庭的伤害往下延续的同时,弥合自己内心的伤痕,幸福快乐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 g! @( m1 w# A/ a
( Q3 `, t j- h( o- k8 U6 D6 V
* Y5 C q: ?1 N: t, d- F 5 r2 A6 b/ }5 t& z3 Z7 F3 M6 N
4 \/ c/ z( V; l % Z3 z% k' L2 M& v+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