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朱冠华* U, Z" E- T( H2 h8 b
u$ A4 @+ i/ O, t' v本报日前曾专题报导「歹徒利用QQ等通讯软体假扮为留学生,诈骗家乡父母」,有读者向本报表示,同样事件在她家中如实上演,而且她的母亲虽精明干练,仍惨遭诈骗1万加元。读者希望透过本报,呼吁海外学子或移民,务必提醒在家乡的家人多加小心。 7 ^, t# X. c& I6 f. u) A
; ^4 ]( S9 K3 y% V0 _$ V
留学生卢小晶(化名)向本报记者讲述她母亲遭诈骗的经过。卢小晶是在4月30日接获母亲从中国打来的电话,一开口就急问:「你刚刚是不是让我给你朋友打(汇)了1万加元?」卢小晶一头雾水,直说没有,她的母亲才急喊:「我真的被骗了!」
' x/ F3 m( r7 E) ?# \( ` b' D+ @9 D* S* v j4 N2 J0 l1 ^' l4 f- O' K
卢小晶与许多中国留学生一样,除了电话,也经常利用QQ等通讯软体与家乡亲人联系。卢小晶的母亲是收到来自「女儿」的讯息,透过QQ进行文字简讯通话,向母亲提出「打给我朋友1万元」的讯息。但实际上,卢母根本是与一名盗取卢小晶QQ帐号的冒牌货通话。 0 N+ r% M3 D; Q2 {
: J, {: ~- i6 ~2 b2 } b
' _, a ~; Y1 N, O3 {
0 _: K* O @* r+ |7 q* }1 l' w- b, h6 k" p7 U7 g( w8 D4 y' d
& |4 \- r, |# A5 a" o$ a4 a( l
该名冒牌卢小晶向卢母表示,一位回到中国的朋友因为有紧急情况,需要1万加元,而这朋友在加国时留了1万元交给卢小晶保管,因此卢母汇1万加元给该名朋友,卢小晶则在本地直接提取该名朋友留下的1万元,两相抵销互不相欠。 . X0 t" P, V( {
; Y0 B$ M7 R8 u6 p- E$ M
卢小晶向本报表示,母亲为精明干练的生意型女性,理应不可能上当,但骗徒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入侵她的QQ帐户后,彻底研究了她的说话方式,因此不论是用字、撒娇的语气、或是母女俩互相称呼的小名都和她本人无异,卢母才会一时遭到迷惑。 # z: F) z6 O& E w; l
9 y2 m; F' f6 ^. r/ p5 o歹徒甚至发现,每当卢母利用简讯表示要汇钱,卢小晶都有主动计算汇率的习惯,在此次诈骗案中,也主动帮卢母计算好1万加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7 A! B8 x3 s3 f/ x4 P) N' f
4 o' E; n: R) E! [1 q, Y4 ]5 G8 p2 J此外,冒牌卢小晶一直以催促式的语气交代,加上卢母手边刚好有一笔现钱,因此竟遵照骗徒指示,打钱给伪卢小晶提供的指定户头。 / K% D$ w7 Y1 G+ S9 j5 K% D
: t5 ~# K: r9 X( p就在卢母汇钱后不久,一名男子打电话给卢母,连说:「阿姨,谢谢您,钱我收到了。」这名男子的语气似与卢小晶相当熟络,还连称卢小晶的小名,但说了几句后又说:「阿姨,其实这笔1万块还不够我急用,您能否再打个5、6万元给我?」卢母此时察觉有异,回答「我要和小晶商量商量」后挂断,之后连忙打越洋电话给卢小晶,终于确认自己上了当。 ) v1 R1 @5 b- j3 l+ L# a: V
' }6 d ~0 I, o6 A7 a9 D" m
卢小晶说,她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打个电话给我确认?」卢母也不禁说:「真的奇怪,我好像中邪似的。」 ) H% R5 k. _* i4 _* z% q
8 j5 m, q# d h- F7 W
卢小晶放学后回到住处打开电脑,果然出现了QQ从其他地方登录的讯息,且连她都无法再度登入自己的帐号,显示骗徒已经彻底入侵且修改了她的帐号。
5 O6 Q4 b+ f. s1 L5 R. h
% r3 n9 Y9 C. D- h! L卢母在事发后向当地警方报案,但警方指出「这很难抓」。警方说,这类骗案常发生于家有留学生的家庭,留学生与家人相隔遥远,骗徒利用父母无法面对面确认子女实际情况的焦急心理;再者留学生家长在汇款上往往较为宽松,让对方容易得逞。 & C, g) S( d4 C3 R$ V# ~
0 R$ h/ _# B& b! w卢小晶说,母亲不好意思将自己被骗的事情告诉其他家人,但卢小晶认为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希望透过本报呼吁读者,不论是留学生或移民,只要习惯使用通讯软体,就一定要多提醒家乡亲人骗徒无所不在,如果家乡的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不寻常的财物请求,最好立即向本人求证,别给骗徒机会。
' T$ v# d% n9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