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62)  鸡蛋( 0)
|
, a! K+ D' h; Y0 o( D* E# [-1 y6 y. e+ O" a; h6 ~+ c# V
苏东坡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苏东坡在医学上的贡献和作为,却少为人知晓。
. q2 H. z+ i; i8 m
C9 q9 c3 _: |8 C. q2 k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而他却处事达观,淡薄名利,并寄情画山秀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春江绿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漩涡。舍舟登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舟。过子诗似翁,我唱而酬酢,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乎。”这首诗道出了诗人老年贬谪他乡,闲来无事,驾舟出游的情景。在微波轻荡的春江之上,伫立船头,任凭小舟随着鸣叫的海鸥随波逐流。到中流遇到了漩涡,便舍舟登商丘。父子诗酒相酬,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苏东坡自诩,此时此地此境纵然身处桃花源中的陶渊明,也未必有如此的快乐和悠闲自得。苏东坡正是有这样一种健康的心态,因而至老仍身强体健,面色红润,才思敏捷。6 ]5 b* R, B, f7 d
% p+ }' X% a& R& Z
除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绪外,苏东坡的营养观也颇值今人仿效,下面这首诗可见一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这首诗的意思是:吃饭可以没有肉,但居处周围不可没有竹。不吃肉可能让人变瘦,但住处周围没有竹却使人卑俗。人瘦经调养可以再发胖,人若卑俗了却难有药可医。有人笑他说这些话是高傲又似痴呆。他却认为,人们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间哪有人能骑鹤升仙呢?
. r" a. l' `" A; L
- k. A2 ?1 j; E2 c 在苏东坡留给后世的2700多首诗中,我们还能够读到他自制营养饮食、煎药疗疾的情景:“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从田间采摘菘菜、蔓菁、荠菜等洗净后放入煮器中熬汤,再加上生米为糁,放入少量生姜,羹烂可食,苏东坡自名为“东坡羹”。此羹不用鱼肉五味,却可以止咳去痰,发散表寒,实为“药食同源”的最好例证。
J4 _1 Q/ H! [. e6 m/ |
! ]/ Z9 l' L- e8 D0 c) N( P6 b- t 据说苏东坡还发明了一种饮茶去腻固齿法,苏东坡用茶叶泡酽茶,每次饭后,用此酽茶来漱口,这样残留在齿缝中的饭菜屑就会被漱掉。今天看来,此法也颇有科学性,因为吃饭时口腔会分泌大量唾液,此唾液跟胃液一样带酸性。而酽茶中含咖啡碱和茶碱,饭后用茶水漱口,使酸碱中和,能使口腔清洁,不但去腻,还能起到固齿作用。
6 W$ r( F/ y; I, ~7 t& C3 k" x: X' |" n( E) |% @3 d
苏东坡不仅自我修身养性保持健康的良好状态,他还创办了“安乐坊”(相当于今天的医院住院部),制作稀粥药剂供给贫困百姓疗疾,真正的为群众疗疾祛病作出了贡献。那是公元1089年,守哲宗四年间,苏东坡被派任赴钱塘(今浙江杭州)当地方官,他一上任,就遇到了疫病大流行。那里,街头巷尾是一片病痛呻吟声,荒郊更是尸横遍野。此时的苏东坡没有慌张,而是积极应对。他一面及时向朝庭奏明状况请求支援,一面紧急采取自救。他先是开仓赈济让百姓吃上饭,接着又筹集款项开设病坊。为了开办病坊,苏东坡自己先捐出了50两银子。在他的带动下,半个月后病坊正式开诊收治病人。由于专门向广大贫苦大众开放,所以病坊总是满员,苏东坡便派专人熬制稀粥药剂,免费让病号食用。由于这种病坊的精心疗治,三年间共有1000多人康复,且无一例医疗事故,以致当地的百姓称誉这种病坊为“安乐坊”。
/ x% G# `, b, a7 s1 q W- m
- o; m1 G3 m4 B! _& _ 苏东坡在当时特定条件下创办起的病坊,实是杭州地区最早的医院雏形。为平息疫情、为百姓健康作出了贡献。同时,据史料记载,苏东坡还爱好医药研究,并与许多对中医药学造诣较深者结友探究有关医药知识,比如文前所提及的药坊,就是他从精通《伤寒论》的名医庞安时那里得到启迪而创建的。他研制的稀粥药剂,则是他平时精研药理心得体会和收集到的民间验方融会贯通后试制而成的。这些药剂对当时贫苦百姓既起到了治病疗疾的作用,又省却了贫苦大众无钱就医的烦恼,因此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这些保健药粥至今仍为百姓沿用,比如用白头翁、车前草等中药熬制的药粥可治腹泻,还有沿用至今“苏合香丸”等据说也是苏东坡研制首创的。也便有了“开心暖胃问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的诗句。: ]: k! o% q. ~4 [1 U8 a
1 C" A! n+ C% `* h- i: i3 g" a
苏东坡还创造了一套名为“香泉功”的体疗调息功法,包括步息功、卧息功、爬行功和桥功四部分。比如步息功,也叫行息功,就是行路与调息合用的功法,通常缓缓步行,配合细微呼吸,达到吐故纳新的作用,此功法适合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再比如第四部“桥功”,则是利用上翘十指,提肛抬臀来锻炼腰、腹、胯、肛等。坚持练好翘指、缩腹、提肛,可以防治胃下垂、遗精、痔疮与便秘,而挺腰抬臀,则可防止背痛、腰肌劳损。8 D: Y) ?1 n1 F* s
9 e) J) }, o0 k$ Y9 B9 } 苏东坡在医学上的成就,还可以从一本后人编的《苏沈良方》集中反映出来。所谓“苏”即苏东坡,“沈”即沈括,《苏沈良方》就是这两个文化名人创制或搜集整理的活病良方的集子,共收有170余条药剂,是一部较为科学实用的古籍医书,今天若“古为今用”,对大众健康仍有裨益。
/ s. D3 H& X6 Z& i+ r
/ N+ b6 x1 B* F 这里还应提及的一点是,苏东坡对求仙访道,服石炼丹很反感,他曾对当时社会上的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寻求仙丹妙药的愚昧行为给予辛辣的讽刺:“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尸解竟不传,化去空余悔。”而他则重道自守,养气志坚,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诗中可见苏东坡练功时清朗的精神境界及他屏弃一切烦恼的愉悦心态。葆有如此一种心境,也便成就了苏东坡是一个健康、快乐的老头儿。(武 磊)
+ T& s- X( F, C7 c4 ~, q6 M/ e8 g# T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