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3|回复: 4

请教个革命烈士诗歌的问题

[复制链接]
鲜花(163) 鸡蛋(1)
发表于 2013-2-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这个问题就是,革命烈士英勇就义时写的诗歌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 T" l. Y* D: v# p4 I9 X) M. O# o) {: n9 M7 P& J% `' W! g1 p
比如革命烈士夏明翰,在临行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从容地要来纸笔,写下了壮烈诗篇:
( r  N5 T- }8 f% F2 c9 T7 j$ n) O/ K8 f, l/ X% [" r* M1 {: U
砍头不要紧9 [- Z7 f5 v# W! |! e9 v
只要主义真
6 u6 G) X. M4 _' p2 X$ Z杀了夏明翰
* {1 @3 f- {4 I0 @! F- J) m, M还有后来人
) y3 ]( U: a' S3 L( c1 P" _( [
  \! b4 ^1 H& L8 @3 i3 K6 R$ `但问题是,国民党反动派见到如此大义凛然的诗歌,应该是胆战心惊,吓得魂不附体,自然的反应,应该是不能让这样的诗歌流入社会,去激发更多的志士投身革命。我如果是国民党反动派,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将此诗歌销毁。9 b/ l5 {# E5 u1 ?% a9 C

* L& d, z) z! W那么这样的诗歌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鲜花(634) 鸡蛋(5)
发表于 2013-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显然嘛,国军里有叛徒!
鲜花(1181) 鸡蛋(48)
发表于 2013-2-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稳经费不足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2-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为天下人谋永福" L& u; `$ n1 m; P
; k2 @- s  F0 R1 X8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 V: s3 F% a( g6 O$ G: c4 r8 D; e/ x/ R& r; A
  1911年4月24日深夜,香港滨江楼,林觉民就着房间里的微弱灯光,在一块洁白的丝帕上奋笔疾书。3天后,林觉民与族亲林尹民、林文等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攻打广州两广总督署。寡不敌众,起义失败,林觉民因伤重力尽被俘,几天后英勇就义。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8 u7 O  t  W- D4 i$ V( b
+ L  r2 B2 Q6 l  广州起义失败后,搬往光禄坊早题巷5号避祸的林家人看到了从门缝下偷偷塞进来的两封信,一封是林觉民写给父亲的《禀父书》,另一封是他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林觉民把信交给朋友时曾说:“我死,幸为转达。”" v  _- j+ P, n. I) \
" B& L7 O4 A1 X
  在故居的一面墙上,张挂着一幅放大的《与妻书》手迹原文。在另一个房间的玻璃柜中,还有一份与原件同样大小的复印件。原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负责人李厚威先生告诉记者,《与妻书》原件现藏福建省博物馆,是林觉民的遗腹子林仲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捐献的。
0 h6 r  b5 ^& E# O% X; y! ]1 h
4 s1 i# Z: ?  k: |  W/ U, ^  重兴祖国虽死犹生
$ q( ?/ i" ^1 b: J" j4 ^" `2 I0 J% r$ Q7 Z1 G% w3 p3 J
  1887年,林觉民出生,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巨变的前夜。少年林觉民,入学有辛亥革命摇篮之称的蒙学堂,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与自由平等学说。14岁,林觉民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青年林觉民,思想活跃,极善演说。一次,林觉民在福州城内七星君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场下听众无不动容。; b3 K) M8 f" U$ }3 C
+ J; z' w# r  O. C
  1907年,林觉民赴日留学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当时在日福州籍同盟会会员中最活跃的分子之一。
7 E6 l; k+ P1 k5 A: Q' `
& @0 `- R! }2 L" r$ ?" S6 p$ n  1911年4月9日,林觉民奉命带第一批10余名先锋队员(即敢死队志士)从马尾登船取道香港转赴广州。25日在从香港赴广州船上,他对身旁的同志郑烈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当可感动同胞……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27日,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主持会审。林觉民力劝两人,“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将来国家安强,人民乐利,则我之死亦瞑目矣”。张鸣岐叹息:“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鲜花(541) 鸡蛋(13)
发表于 2013-2-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志敏的传记也传了出来
8 K' Y2 p0 q6 q赵一曼还策反了一个看守,可惜差一点就成功了
  W8 ~! q3 v9 ~, |1 B1 z$ c. B叶挺写在墙上的也没有人涂抹掉( k8 y1 b8 {7 {8 M9 l9 u" c  E
9 g8 C, z6 m( R: l4 G+ `
对了,汪精卫那首诗也传出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0 20:44 , Processed in 0.14648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