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小小
0 }! l4 D& I4 F; A1 U; ]) ]) ]6 y: a! V" D! u
前几天读到“一件小事:从报税看国人和老外的差异”,说实话,如果以前看这类文章,多半笑笑,有时候刚当一个新地方,总会难免生出比较,发出感叹,所以当作者说她在加拿大生活了太久的时候,不觉有点奇怪,应该是见多不怪了才对,怎么又生出这许多的感叹?
! ^1 h. V D+ }
" j, K) q5 N9 `$ Y3 ~ y2 O 关于文化差异,似乎是一个永远可以讨论的问题,因为它永远存在,可是生活久了,有些问题,似乎用简单的文化差异来解释,已经远远不够,至于中国人,外国人这种说法,更是有Stereotyping 的嫌疑。中国人很多,请问她见了百分之几,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呢?外国人也很多,更不要说加拿大的外国人,因为多元文化的原因,应该追溯多少代,才算是其真正的国籍呢?更重要的,当她在评论中国人的所谓处事方法的时候,请问她把自己定义成什么人呢?或者更进一步来说,就算她把自己定义成外国人,那么外国人又是否会承认她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呢?+ V4 p) T# @ l! t/ S U2 |) `
9 a, e6 O/ b5 p# R; Y* _% T 客观地讲,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弱点,每个民族里的人群,也都有所谓的好人和让人不太接受的人群,以偏概全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7 o' h8 \+ r, O% ]8 q5 K1 M, O6 ~
谈到生意经,究竟谁的钱好赚,实在是见仁见智,也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我居住的地方中国人很多,这里的中餐馆,中文学校,中国超市,中国律师行,事务所等,比比皆是,有的门庭若市,每每排队等候,有的却门可罗雀,维持都难。有人也许要猜测,那是因为中国某些省份的人会做生意,自然生意好,又有人说,某些餐馆的菜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还有人说,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别无选择,等等。可以说,这些理由都可以成立,尤其在各种生意刚开始的时候,客观因素的确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可当经营的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发现,有些生意可以持久的原因,除了上面的几个原因外,还要加上其他的因素,尤其当公司规模变大,告别家庭式作坊之后,领导者是否具备领袖气质,领导人是否正直,公允,有远见,能时时保持冷静,员工之间的纠纷是否能妥善解决,怎样保持原有客户,又不断扩大新的客户群,除了靠人客介绍,什么样的广告也要引入,更重要的是,是否有革新能力,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企业方针,当然永远不能忽视客户群:你的客人究竟以谁为主。这里面的原因多且复杂,实在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 o m0 y) E9 \) I1 z3 N% A
( A4 L' n5 J4 L1 K1 F4 p6 Q( p0 {4 s
说到外国人喜欢送礼,中国人同样也会用礼物来表达谢意,只不过 送礼物的大小有讲究,有的送些小礼物就可,有的非大礼拿不出手,有的喜欢不断送小礼物,有的一送就是厚礼。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容低估的,天天看到外国人送礼,我们早就象林黛玉初进贾府那样机灵地跟着学会了,如果因为没有收到中国人的礼物,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另有原因,因这个原因就赞美外国人出手大方,尚有点为时过早。! e( G3 n# w- ~% L4 Q: V$ U* f
+ d+ ?2 @' X- n1 N7 O 最后顺便谈谈友谊。西方人比较开放,东方人比较含蓄,所以在北美,尤其在多种族溷杂的地区看到陌生的西人跟你打招呼,聊天气,甚至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出手帮你,请别急着下结论,觉得外国人真好,那其实不过是他的文化和我们有区别,最后成为我们至交,帮我们大忙的,还是自己人居多。
/ `7 S* A) ~, T3 `* b% x, [4 C7 M2 K4 }. y6 F u1 h
作者最后提到把这份友善传递下去,这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如果谁多指望先接受善意,然后再感动地传下去,那是十分被动的。就她家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他先生如何尽心为客户服务,说句不客气的话,那是他的本职工作,他理应做好,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客户可以随时熘走,再说人家是付了钱的,你可以不接生意,一旦接了,就应该尽力做到最好,这已经不再是留住客户,而是生意里的Ethical 问题了。) T8 O3 ~8 q5 i, }+ G: t |+ b- d
6 A E7 U2 x$ _8 D3 w
现在再回到最开始的市场定位,做谁的生意最好,我想说,不论做谁的生意,生意人有一个基本点不能少,那就是:笑纳八方客,诚邀四海宾,只有做到了宾至如归的自然,生意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祝所有生意人心想事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