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81|回复: 11

我不介意你曾经当过婊子,但请你不要如此大张旗鼓的给自己立贞洁牌坊好么?(备份)

[复制链接]
鲜花(18) 鸡蛋(0)
发表于 2011-11-29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天 于 2011-12-1 18:14 编辑
# z# J: K* l; c2 ^- p# h* |( h' f' `( Z7 G
从清初的剃发易服,几千万人的头颅鲜血,铺就了你们铁血的统治;文字狱又神经病的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掀起一场血腥屠杀;十九世纪末,是谁放弃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任列强欺凌,你们游猎民族的彪悍凶猛哪里去了?面对洋人的火枪大炮,你们跑的比谁都快,留下身后满目沧桑,破碎的河山。哦,我明白了,你们的屠刀只在手无寸铁不肯剃发易服的人们面前,才是高举的。哦,有人说康乾盛世??我看不出来盛在哪里,不过是搜刮了民脂民膏,肥了那些不事生产,只知道遛鸟玩狗的满清贵族罢了。
5 a" i  ]: V/ H4 q6 G8 i% L1 o, I5 t' U* D* G2 f5 w# U2 m# @- u
人杀过也就杀过了,文字狱做过也就做过了,把土地割让给列强扯开两条腿逃亡也就逃亡了,可是,做人是不是应该低调一点呢??你如今大张旗鼓的当了婊子还要给自己立牌坊,从腐败清朝非要给自己擦烟抹粉,粉饰成“我大清”,可知再多的粉,再红的唇,也遮不住你沟壑连连,丑陋不堪的脸孔啊!!而且,更提醒了人们去研究那段历史,去弄清那段真相。
( `6 J( Q3 D& a& ~
5 Q1 Y  |7 ~. K; P  i/ l2 p  \0 q剃发易服之屠杀,除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有屠江阴,血洗江南、岭南、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屠湘潭,此外还有,屠大同、屠四川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义士百姓屠戮殆尽,尸积成山,血流成河。1649年清军进四川时贴出公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日本人还挂出“皇军不杀良民”之类的幌子遮掩遮掩,满洲人连这都不用)。,“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1649年(顺治六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总兵姜瓖为首的山西反清运动,“朕命大军围城,筑墙掘濠,使城内人不能逸出,然后用红衣火炮攻破, 尽行诛戮”,不仅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与耿继茂攻克广州时的屠城“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丘……”。充分暴露出满清标榜的“吊民伐罪”的伪善。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古语云:“杀降不祥”,清军往往以“恶其反侧”等借口将来降军、民屠戮一空(顾诚《南明史》)。
, N2 {+ h" o9 N: Q
+ T) l) G/ W* B从满清入关到平定三藩,三十七年之多的屠杀,全国南北皆成废墟,直隶是“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卫周元,痛陈民苦疏,皇清凑议,卷1),河南是“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皇清凑议,卷4),湖广是“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刘余谟,垦荒兴屯疏,皇朝经世文编,卷34),素称“天府”的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温江县,民政,户口),即使抗战时期日寇实行“三光”政策最惨烈的华北地区也未出现过这种凄惨的景象。许多繁华的大都市尽毁于清军之手,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 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据张善余主编的《中国人口地理》记载:明朝人口高峰为一亿五千万人,清军入关第二年(1645年)为八千万人(当时全国笼罩在血腥恐怖之下,笔者认为此数据不准。明末统计人口数量就有六千万,当时实行的是按人口缴税政策,所以民间隐瞒了大量的人口,专家一般认为当时明朝人口大约在一亿左右,还有学者认为人口在1.5亿左。),三十七年的野蛮屠杀,使全国总人口估计减少了近一半。; U" W5 M& U4 i* F
5 G5 E* w; z, _0 x+ \- b% E
除汉族外,满清也对其它民族进行屠杀,其中杀苗民一百万,在西南成村的苗民被清军消灭,杀回民数百万,还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
5 a( C$ b" ?' h  x. P6 O; W  z. q4 W9 ]0 H, L3 x9 o/ a. J0 e1 Q
为什么孙中山革命党能够成功推翻清王朝统治?就是因为剃发易服屠杀令被宣传得天下皆知,而那时候的满清贵族怕被报复而能够低调的生活,为什么今天却嚣张的堂而皇之的歌颂“我大清”了呢??* ]" U0 o4 a! ^8 Q0 u

+ o$ i* `. v' V6 \' P知道了就知道了吧,不知道就继续糊涂吧,毕竟“难得糊涂”不是么?生活还是吃饭穿衣第一的,至于什么民族精神,什么民族气节,我想对于只要金钱点烟的人不重要,他只对那些不屈服于“剃发易服”而死去的人重要,只对于不断寻找遗失的《永乐大典》的人重要,只对于那些不肯遗忘文字狱期间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满江红、岳飞》原版词的人重要,也对于当代很多可爱的想恢复民族服装民族传统和文化的老中少年朋友重要……
- v6 P1 U: b/ l4 F; M" U$ n% d. z% H) d$ b% p3 y
还想说,不是我想提起,而是你不断的提起,不断的以满是沟壑的刮了大白的缀着金钱鼠尾的丑脸,一再提起,我才想说两句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本来已经遗忘了的,是你提醒了我……
鲜花(1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天 于 2011-12-1 18:25 编辑
* b; ^; J# z4 a$ a5 {  F0 f
  f! j+ K+ D( N9 e5 \0 k) F* v编辑摘要
) R2 e% e" ?. N. q& c摘要目录
6 A* ?) b5 ~# _8 ^0 l1金钱鼠尾 目录- W. \5 U5 Z: A" L" |

+ L/ Z8 t3 S7 g; d7 H8 @  } 金钱鼠尾.jpg
- o' s1 c1 l- F+ a- D& j
8 R4 q! d- n" n! Y  R收起 编辑本段金钱鼠尾
  n5 X8 ?, E% X2 ?- y       金钱鼠尾是指清兵入关剃发易服以后中国人的所留的发型,由于现在清宫戏的误导,很多人并不了解。/ X" a# k6 T" g& S- B

$ J9 `! @3 l/ L5 ?
! B# L" d$ a: M+ O# s4 x4 l  我们看的清宫戏里满族男子都梳着阴阳头,就是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然而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 r; x3 u, m; B8 I5 C* B$ ]/ U9 y4 G
  秦世祯《抚浙檄草》:“小顶辫发”每个炎黄子孙,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头发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叫“金钱鼠尾”式。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实在不堪入目,不过1647年清寇广州剃发易服令竟还无耻的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福州遗民所撰《思文大纪》愤怒写道:“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顾炎武《断发》诗)。
6 I$ n& z0 y- x& Z. h
/ J+ i+ A- i& f6 i: @  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统治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地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因为满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顺治四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真正的清国头发造型——金钱鼠尾!够帅气吧,从满奴儿哈吃那时候,女真人就用这种发型,而现在电视上的阴阳头发型还是被美化出来。
# }8 @8 ?- t2 c
6 q) p  @! C* ?3 p9 k# m9 ^9 s
" X- r; n# e2 j4 u* Y0 Z  a  K4 ]  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William Alexander威廉。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证明,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中译本为《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现在的猪尾戏却都是阴阳头。& I- E9 r+ b- N. h! R5 z3 m
- [, J2 g0 C3 ^( ]  K& z) b: c" Z
- S3 R% Z3 l# _- d: d& c
  事实上,满清发式从明代到清末是一直变化的。
: s' _; B' A0 [: x6 k8 i
; \5 H3 m6 O: U) K0 Q7 G% G7 n- e  B
  明代女真男性的发式,与清末那样的前剃后辫有很大距离,剃发数量与结辫粗细差别很大。在1595年,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朝鲜派往赫图阿拉的使者申忠一,在《建州纪程图记》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赴使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营垒里所见到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关于发式这样写道: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女真男性的发式,即其剃发的习俗,是将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很少的一点头发,结成辫子下垂。如此得到了女真发式的全貌: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余发全部剃掉。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0 k* h# {0 v" k7 s
' s9 x: W5 G  K6 p! R7 J+ |, r0 v6 L& f3 Y" s1 Z: j: J
  而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对于满洲“留头不留发”的标准发式“金钱鼠尾”,当时人也都有描述。1648年七峰道人《七峰遗编》叙明末常熟福山陷落前后事,记载满人发式,是所谓“金钱小顶”。) h- [0 u/ v4 N5 f. _; ^" `
% P) b/ H* j% S

$ t  o8 I$ \( a: t$ {5 _  b  1799年,日本宽政十一年,伪嘉庆四年,中川忠英于长崎访谈清国商人,出版了一本专门辑录清国人习俗的书《清俗纪闻》一书,其中《冠礼》卷的绘画中,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从这张实图上看,头顶蓄发,部位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4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按照图上的式样同清初金钱鼠尾的情况相比,蓄发从一个金钱变成四或五个金钱,数量比清初增多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将剃发与蓄发相比较,剃发还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剃发占大部分,蓄发仍然属于少部分。而再过100年,即在扬州十日200年后,清人的辫子变粗了,剃头面积变小了,由初期的金钱鼠尾式变成了今人所熟知的“阴阳头—半瓢”式。陈登原《国史旧闻》中描述得:剃发,就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现将清末发式与剃发令发式比较一下,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两者虽是继承演变关系,但差别较大。前者几乎将全部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结辫下垂。而清末则将大部分头发保留下来,结辫下垂,仅剃掉极少一部分头发。都是又剃又辫的发式,却给人以判若两人的印象。辫子和剃头是成反比的,这时的辫子已经简直比一条小蛇还粗!为什么会长粗?遗老张钫《清末社会鳞爪》记载: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就这样,满清的辫子,经历了:鼠尾——猪尾——蛇尾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我们今天认识的阴阳头的形态。! C: Q' S! n1 W( T$ [( h
6 j2 l4 q2 g/ z( J1 U
; I$ X1 d; B+ y: N5 @( I" b
  孔子后人,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謤闻听剃发令奏言: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孔闻謤搬出孔子这块大招牌,又引金、元二代为例,满以为可以为孔家抵挡一阵,保住先世蓄发衣冠。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连孔子的面子也不给。这就揭穿了满洲统治者所谓尊崇孔子的真面目:“奉行儒术,崇饰观听。”只不过是“南面之术,愚民之计”罢了。2 p) f* C+ r% @. ~

, W$ {! @$ e2 d, D" I, O5 G* C: h7 O1 M4 B3 w) T
  清代辫子的演变
+ j4 C, s, c" y
. f8 `* B5 l1 q. \) a& f; J4 N  P3 }# n; t2 t
  【顾业民】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 Z! p8 w2 M; I: a" J3 q. N$ t

# |! B$ w; E0 i
2 y/ H9 \* Z: P6 s# T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4 |7 q& A% P$ z; v9 t" m* j

' s; n4 P2 [) k* r2 N" k# `5 C/ u! s* ?4 ^6 i! q7 n, H
  一、後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後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馀根。
7 \9 F) o8 `; I
( [1 T# e+ V$ L9 ]: H) w! m
$ U! @( M4 L2 R0 V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後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後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4 v, a0 a5 V" r6 i. I1 v0 S
! c! ?" Z1 _/ B, r( |, p

$ v/ ~0 F% G8 B6 T/ j) {  }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後,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於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於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Q7 G/ b7 e' ?6 X8 `* A
( y; `9 N8 U) {. U
- T2 N. k" w& ]1 G( j- X! P
  四、清代後期,即嘉庆以後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後,名为「辫子」或「发辫」。
) l% n6 f2 p* @1 z5 V; K7 ]9 e& N- y3 w% Y8 L$ y2 P
2 {* [8 I8 O2 `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3 G4 ]! `! S+ Y
- }( L: s  k; ]6 ~, R- V
$ X8 O6 a; K. o' F& v; e  纵观满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经历,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 y2 x- l, N9 h2 V0 r4 Y
; J" E) W+ c0 F( p/ O4 M
% U' l: q  i2 v; C2 Q9 B  第一, 发式沿著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後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D% a( `& o# W" d& ?; x. z

1 L7 U6 {7 ~8 L' E! b4 R' U% W: y
  第二,   b. i% Y- F- \9 j5 s; X
: |6 z+ y' _6 }
  p  t  q/ r5 P# E; p- D* v
  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再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但始终是象征奴隶的标记。* J+ \( S2 I7 K- ]

/ Z8 H0 s+ V8 C% m# @0 ]+ o7 D" c( F6 E! t4 F' q
  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著变。- b0 }2 Z" `: R' r' d! j3 w) t% P

3 ]  V+ d& U$ b/ o+ A* c! e/ X2 H4 l3 P+ ], l) v. K
  第三, 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一露丝四年清兵入关到一七九九年以前,历时一五五年,占整个清代二六七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著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慢,到一七九九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7 f7 X' {: `$ T9 n

2 H$ o: ^! Q' {+ S. K* t
  l4 q% h3 z7 r! J, K  而一七九九年以後,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 P( J% g- J  B9 s/ `* J
7 U/ f  g$ k9 a9 T7 e
2 M9 g9 ]" l, W7 D4 Y: L" |
  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 Q9 K) Q  X8 a
& L1 y8 c9 A9 D

& v% b5 [! _6 ^9 L& L& O  第四, 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满清一代二六七年间,一直持续著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清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
' o1 u# s3 a2 `/ m; k( A/ L$ @3 g3 N1 i  T$ {

' M/ M* y- `2 {8 A, R4 \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於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清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v. l9 Q% Y1 K3 j% J

4 b- j$ J$ o. M, x3 r. ^ 剃发易服.jpg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1-1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是中国落后世界的开始,300年科技、实业无发展。
鲜花(39) 鸡蛋(60)
发表于 2012-9-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汉人,由读书人带头,集体当了300年汉奸而已。
鲜花(101) 鸡蛋(0)
发表于 2012-10-2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很好,但不是靠攻击别的民族就能发扬的。反对窝里斗,对洋人而言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自重自律。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2-12-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与汉服何关,望请只讨论衣服话题
鲜花(1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轩辕无天 于 2013-2-9 23:10 编辑
8 m3 a2 {( e5 E' {) J
kokoliu 发表于 2012-12-5 16:17
; ^0 b* V* Z+ x3 p此文与汉服何关,望请只讨论衣服话题
, G( r1 `1 C# g6 ^  U* l  j; E' [3 O

( Z/ E6 V+ b& _( Q# Z8 \& Y民族服饰——》民族文化——》民族尊严——相辅相成。
$ q4 b7 j# e+ {  I9 t! N& A0 p! C* u! s6 @1 {
当有人不断为满清粉饰的时候,少男少女已渐渐忘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屈辱,更加不记得清初华夏大地上,那每一处鬼城。实话而已,如果这里不能讲,君就别进这里了。做过就做过,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杀了人,屠了城,如今还要为自己找美化的理由,就有问题了。1 \  D4 Y( D  \5 f3 |6 |
/ L" X, N* U% ^9 y! e  K
我听说,有一位爱新觉罗氏女画家,从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或华人),人家只承认中国是她的祖先统治过的国家。
" n: ^; i" i0 M9 P0 B7 w
& h, l. a9 x8 A( T+ O+ p5 b还有,几百年前历史发生过的事,历史上的满清政府做得,难道三百年后如今的我就说不得吗?历史必须承认真实,必须讲究真实。
0 C& V9 }7 g7 c! p# o" x3 b# ~5 v/ {# M2 W2 v
某种程度上讲,由于“剃发易服”的存在,民族服饰的复兴,也意味着民族尊严的重树。
. o6 K! b* p/ }/ _, C) g* Z3 f4 o8 n6 f. T$ e" _4 I2 A$ z
最后问一句:你们为什么这么怕谈满清政府的罪恶?我说的又不是现在的满族人,而只是说现在的清剧很不对头而已。如果你们知道有一个满洲国网站,还可以办理护照签证,你们作何感想?
8 Y1 s7 k# S4 f+ F4 M; d
4 S% S# y4 F$ q. C( X) ? 剃发易服.jpg " \( `' p/ P% Y

% q7 H( u/ h- g% d9 h/ D1 n1 N4 m
鲜花(1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kokoliu 发表于 2012-12-5 16:17 # U: M, N/ Q: t7 f3 ~
此文与汉服何关,望请只讨论衣服话题
; t6 Q1 j* h. ?
这篇文,直指满清政府和今天要为满清翻案并唱赞美歌的那些人,包括阎xx,拍清剧赞美满清误导青少年的人,还有广电总局通过清剧评审的人。满清政府是找不到了(虽然北美还有点踪迹),其他人还在吧?不是还有爱新觉罗氏呼吁恢复帝制么?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5-10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5-10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3-6-1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U! ?& z8 l# E! T) C. b
满清长期的黑暗统治直接导致了中国的衰落,导致曾经领先欧洲几百年的华夏文明在那段时间里开始落后于西方。当年蒙古也统治过俄国,谁见今天有俄罗斯人歌颂这段历史的??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4-11-2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曾经稳固统治过中华大地的朝代里,我最厌恶的就是清朝。除了破坏汉族先进的文明并阉割了汉族的尚武精神外,就只剩下若干个卖国条约了。
  s% P2 V) }# F$ Z/ l0 T' S3 X3 B- {另外,中宣部的人都该被流放到南沙去建岛礁。看看现在的电视里,都是什么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30 14:30 , Processed in 0.23128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