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我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还能够活到足够长,在有生之年写一篇专栏文章,承认赫尼希(Thomas Hoenig)是正确的。
: s) S; v( l/ [0 G6 l$ g( p& n
2 P! I: z$ c# y 到那时,人们或许会说:“见鬼,赫尼希是哪一位?”
/ ^6 e4 t$ H4 w6 u
: Z& v9 @( h4 Z. ] 对此,我会这样写道:“赫尼希是前达拉斯联储总裁,他曾经发出警告,警告联储正在吹起危险的泡沫。他曾经一再呼吁,如果我们走得太远,所有那些流入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免费资金就将造成一场灾难。他曾经独持异议,在自己有权投票的时候,在自己能够争论的时候,在自己可以发言的时候。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影响由伯南克把持的联储政策。因此,免费资金还在持续流动,最终一场大爆炸,我们就落入了现在这境地,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C: }0 k% X k K4 d
- D5 A$ e6 O, U1 e1 d
上周早些时候,我曾经跟着赫尼希参观科罗拉多州Steamboat Springs一家名字叫做Moots的小制造业公司。这家公司用钛来生产高速自行车。一部不错的Moots自行车,价格完全可以达到1万美元以上。不过,即便是在眼前经济这么不景气的时期,也有人购买这些自行车,公司依然兴旺发达。$ w3 C. W) a6 x& z( Y" l* f0 ?
$ d4 P X2 J$ L, `5 x 公司的业务经理桑德斯(Mike Sanders)解释说,钛自行车当然不是为所有人准备,但是却可以永远保存下去。不知怎样,Moots还找到了方法,在美国生产,在亚洲销售他们的产品。; {/ B# Z1 E: |3 t+ r8 b3 b6 O
" _/ M7 `; T2 e; T, t 于是,赫尼希想到了一个话题——钛做的国家和纸做的国家。
4 [3 T( D/ E0 J7 n- a! _3 M
! V* h1 j8 M) T4 Z3 h+ Y/ R6 ^ “自己生产产品的国家……繁荣昌盛。”Hoenig回忆自己参观Moots的经历时表示,“那些外包太多的国家,长期而言,则只能获得较少的繁荣。”8 U5 P7 }4 M3 K7 o. s( F
% K% k, Z/ t7 o% ^
赫尼希是一个非常坦率的预言家,是一个通货膨胀鹰派,一个小型地方银行的保护者,一个如果有机会就要拆毁美国那些最大银行的人,因为这些银行意味着太大的风险。他是一个联储内的平民主义者。
# \7 W4 O( a5 F+ f7 W; g" v$ I9 |/ p2 j/ P6 g9 _' @- _
他是一个水管工的儿子,在爱荷华州Fort Madison成长,一个曾经因为Sheaffer笔厂而自豪的地方。
0 k- P( c( x# X) W! b V$ c A) T* Y0 H1 b L3 w0 G: @7 w1 L" f1 q
“他们在我的家乡雇用了大约三千人。”赫尼希回忆道,“现在却一个人都没有雇,尽管他们原本不该这样。”0 e3 i3 X" I+ T( b5 a7 B
1 c* x9 Y; n0 M' z# Z; B! i 当然,说赫尼希是个古怪的家伙,因此对他的意见可以置之不理,这并不困难。他一直都在强调称,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强大到可以自立,联储应该在通货膨胀来敲门之前动手加息。7 [$ J' z. H! S
+ n; P! `+ p& f9 S 不过,最新的就业、住宅和经济成长数据都勾勒出一幅昏暗的景象。现在看上去,通货膨胀的威胁似乎有点退潮,这也让伯南克得以继续强调他的看法——即便在所谓复苏开始两年之后,联储的额外帮助依然是必不可少。: _& U7 K# v7 T. Y" C# ^' h
- ^& p* j0 N' L% H0 \ j: H
赫尼希指出:“任何一个美国人,凭直觉都该明白,零利率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f2 _ a- x! C/ Q% ^
3 D/ y4 G4 z; P
事实上,这根本就侵犯了红牌的原则。银行得到保障,肯定能够赚钱。可是大众得到了什么?难道就是那六个月定期存单不到十分之一个百分点的利息?' \. y# v- l) ]6 o4 h# [
+ V2 _" f7 C0 |3 }% o 或许,迟早有一天,大家会知道,联储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掌舵者已经做得太多。或许,迟早有一天,大家会知道,向出现麻烦的银行注入海量资金,其实并不会改变糟糕的失业率,甚至也不能挽救住宅市场的危机。& n& U [5 R+ h+ ~
# t; {( z+ m7 v4 D" q; n4 h2 E
赫尼希承认,联储向银行体系投放资金,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不过现在,联储的地位却非常尴尬。如果他们加息过快,就可能会扼杀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复苏,而如果他们动作不够迅速,又可能会播下下一轮金融危机的种子。
$ W$ w1 ~& q9 ?" ]% X( c; I- z. V8 l. Q
现在我们只剩下一个选择,就是盲信联储,盲信他们知道何时该按动哪个按钮,尽管他们当初并没有能够预见到大衰退的到来。
. `& E/ D- X9 r& O$ k
/ ]& d" k& p' S4 b$ t- K3 O 赫尼希认为,现在正是该按下按钮的时间了。如果他能够做联储的主,他就要放弃将接近于零的利率保持更长时间的承诺。之后,他会缓慢地将利率提升到1%,同时将长期目标设定在接近历史正常水平的大约3%。' y. o* F, }& R) D7 P# o
% D$ c$ `* r( U8 W6 } x
可是现在看起来,如果有人相信联储会在10月21日之前加息,那他脑子一定出现了问题,而赫尼希10月21日就要退休了。他的声音是孤独的,至少现在还无法说服自己的同僚们。& {# r8 \2 i3 k9 o2 x+ b
9 o, D4 B+ Q0 ]) q' x, b
可是,他也不会因此就保持沉默。(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