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媒体时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X国今年贸易顺差为XXX亿美元;国际油价又一次升破每桶XX美元;XX地区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XXX亿美元……,为什么这些财富都要用美元来计价?因为美元依然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储备货币。如果说在金本位下,人们把美元作为结算单位是因为美元等同于黄金,那么自从1971年布雷顿体系瓦解、全球陷入浮动汇率的海洋之后,世界依然认同美元的国际地位,更多是出于一种习惯和无奈。) z. b/ q& i6 j- H/ R1 B9 g
2 F1 S) _4 n# R$ s6 R目前,虽然欧元、日元、瑞郎、澳元等多国货币相对美元已实现自由浮动,但绝大多数币种依然与美元挂钩(或在政府控制下微幅波动)。而将本国货币绑定于美元,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因为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其实已经丧失了定义。这就好比把绳子的一头系在一根锚上,而锚本身却没有固定在任何地方一样。) _# Y* E7 C# c9 G
5 [$ V1 e. H( m2 i“特里芬难题”9 ^3 t/ ~: O7 x+ E, @' Q5 w
' |$ J/ Z& P2 C' Y5 N& q
将某国的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发现具有严重问题,这便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由于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 ^/ O1 P5 {( F2 t4 a4 F; b; h- }3 G6 W- K
事实证明,特里芬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美国的贸易赤字一直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在脱离黄金约束之后的30年间,其债务更是犹如脱缰的野马。1971年,美国国债总额只有5000亿美元;但是截至2011年初,其债务已经超过了14万亿。自2008年奥巴马上任之后的两年里,赤字几近失控,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这是怎样一个概念?自从来克星顿的第一声枪响,到1981年里根上任的这200年时间里,山姆大叔所积累的债务总额也只有1万亿美元。 " q$ f( }- l3 s% ~! l2 a3 A4 E o; R2 f" L2 M. X
毋庸置疑,得天独厚的储备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尽便宜。在一个正常的贸易体系下,每个国家都必须用出口来支付进口,而出口依赖的是诚实劳动与生产;但美国却是个例外,它可以通过印刷美元来支付进口,这些多印刷出来的美元便沉淀成为了债务。1971年之前,虽然他们也曾使用过这种卑劣的支付方法,但出于其他国家可能要求赎回黄金的担忧,不得不适可而止;然而现在,没有任何机制能制约美国滥发钞票。用一台印钞机就能坐享全球所有的产品与服务,何乐而不为?这便是美国债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原因。 ' {; l2 _' A8 h 8 J) V5 q1 D6 u( C. `/ K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转嫁通胀压力。津巴布韦政府疯狂印刷钞票,但这些钞票只能在本国国内花,所以引发了恶性通胀。而美元不同于津巴布韦币,它不仅追逐美国本国的商品和服务,还可用来购买全球所有的大宗商品与资产。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国释放出的流动性规模虽然比津巴布韦大得多,但这些钱大多流向了海外,通胀压力也随之分散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印等新兴经济体,海外热钱趋之若鹜。 $ F9 n: s0 Z. y$ g6 Z/ Y/ X# Y" Q9 v) h) e$ `: P: p" M$ O) _# y
有得必有失。美元的国际地位使其坐享其成的同时,也让这个超级大国渐渐失去国际竞争力。这就好比一个“富二代”,起初借着父亲的信用四处愉快地赊账花钱,但他没有意识到,由于一直欠钱不还,债台高筑,其“家族信用”正在不断下降……终有一日,当没人愿意再借钱给他的时候,再想通过自己打工来维持先前用赊账换来的生活水平,便十分困难了。目前,美国的GDP中有70%由消费贡献,因为美国人储蓄率很低,所以消费主要依赖借贷,即寅吃卯粮。在全美所有的就业岗位中,服务业占比90%。由此不难预见,只要美国无法继续借钱,消费水平就会快速下降,导致GDP严重萎缩。消费的萎靡会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由此造成失业。2008年,金融衍生品市场崩溃不过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真正的问题在于过度负债所引发的支付危机。* N$ r( p( C) W h5 Z( h
, D1 Q w0 e6 }+ }& ~$ e4 D m
但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从来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过债务问题。在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影响下,多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一旦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件,不论是金融恐慌、经济衰退还是恐怖袭击,只要开动印钞机,就一定能“药到病除”。而由此产生的赤字,政客们并不指望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原美国审计署署长大卫·沃克尔(David Walker)因不满政府财务状况愤然离职,他在众多场合强调,美国入不敷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财务危机。% P h( H/ N, r# F2 l1 ]& z! Z# I# P i
美债30年牛市结束 ; ^8 b" V1 _5 \) W- R& N 1 c: f) q- |: L) J客观地看,美国欠下的14万亿美元国债,能公正偿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公正偿还意味着削减福利和加税,在美国当前的民主政治体系下,没有哪届政府愿意做这种得罪选民的事。前段时间华尔街各大评级机构不断炒作欧洲债务危机,连续下调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债券的评级,甚至连贸易盈余仅次于中国的日本债券评级也遭遇了下调,但美国自己的状况呢?它的赤字规模全球无出其右,国债与GDP的比例也高达96%,为什么人们反倒认为美国债券更安全呢?: @5 ^( ~* I% ]3 `1 u5 B% F
$ n. W ?% k) `
一般来说,当债券需求下降的时候,收益率会走高,但美国国债却是个例外,甚至美国财政部每一次进行国债拍卖,都不愁找不到买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世界各大央行(或主权基金,如中投)与美联储对美国国债利率的扭曲。截至2011年1月,中国政府持有1.15万亿美债,是全球“头号债主”;日本持有8859亿,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与日本的最大共同点,就是都不希望本国货币升值,而是用不断购入美元的方法来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积累了大量无用的美元储备。* j* R0 e/ u3 X% ]6 ]- b"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