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作者:达照法师 来源:佛教导航觉之路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0日: A' ?( Y# N7 l/ }% G6 k3 t
+ {4 o5 ]4 l( i5 a! d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式,都是随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丑好坏来展现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各种情形和性质,实际上都存在于我们的情绪之中。, Y) X. r$ A1 ~8 ?' o2 B
4 F' v: N9 `& j& [3 e0 S6 ]# Y2 ^0 n# A 据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曾经问志公禅师,如果有天堂地狱,能否带他去亲自一看。志公说可以。当时禅师就对着梁武帝破口大骂,惹得梁武帝怒火中烧,拔剑就想刺杀志公禅师。禅师一看,赶紧躲到柱子的后面,大声叫道:“这就是地狱。”梁武帝猛然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才立即表示惭愧,并向志公禅师道歉。禅师就从柱子后面出来,大声笑道:“这就是天堂。”梁武帝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3 c$ Q' o; _' A, \* d/ D( M0 s: ^9 X; g6 ?# E3 ^- k( f
这是一种“推因知果”的解答方式。六道轮回的因就是善念和恶念,杀盗淫等十恶是三恶道的因,不杀不盗不邪淫等十善就是三善道的因。只要具有这些善与恶的心念,就会在条件具足的情况下,因缘和合,而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现前一念心的善不口恶,就已经决定了当时体现的生命素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念和情绪,就是如此的不稳定和循环不已,此目口现实情绪的轮回。
; {4 ]5 {, Z5 z1 N
, C' W7 K' b8 {2 H( j0 O6 \ 如果从“依果寻因”的角度来看,那么生命现象的轮回就是现实情绪轮回的外在表现。情绪的轮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的情景,也直接相对应于六道的性质。亦即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六大类。对应情况是:(嗔恨)无奈——地狱、(贪欲)不满——饿鬼、(愚痴)无知——畜生、(五戒)正义——人道、(刺激)挑战——阿修罗、(十善)纯善——天道。9 I& X2 k/ Y9 J4 a& u* Z
+ y: }$ c9 \( [7 a) p
每个人都有这六类根本的情绪,而且都没有超出这些情绪,不停地在重复着这些善良或者错误,这就是“轮回”的意思。当一个人的情绪经常处于无奈、不满、无知时,他所体现的现实生命就是痛苦的、黑暗的;而当一个人的情绪时常处在正义、挑战、纯善时,他的现实生命也就充满了光明和喜悦。这是必然之理,也是因果缘起的立足点。
( U1 D$ l3 I( }/ B. o6 n# ?9 e2 q8 Y, H; Q2 L+ z
在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中,无明、爱、取三烦恼,就是轮回的动力,即是现实轮回的主要情绪,目口所谓“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因此,对于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就能体现出生命层次的提高。这也是佛教临终关怀之所以要特别对于老、病、死者进行引导的悲心所在。希望凭藉这种关怀能够使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都能够获得更完美自由的生命。因为,轮回的束缚,是完全可以超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