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狼行千里 于 2011-2-14 23:58 编辑 4 V, {9 R6 \- J* i: w4 X$ B
- E; G/ C, E$ `$ ~, s' c4 Y3 t8 Y
电焊工吴国略一家人的年关0 R5 i' X. S1 L4 C$ R$ y2 P3 a) a0 M
- Q$ k4 D0 y* M1 s6 }- M
) s' j" Z$ n2 d8 s1 {
自从上海“11·15”大火发生后,这个小家从此不再平静,儿子吴国略系被抓的两名电焊工之一,他被指为直接责任者,去年11月17日零时16分被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治安行动队刑拘。儿媳妇因此一病不起,至今还躺在医院,家里冷清得不能再冷清,一点没有快要过年的样子。
b5 C; e5 }8 L3 d3 e7 i& R4 s! t, Z' ~2 O
1月23日,离春节只有10天了,记者来到江苏盐城建湖县冈东镇,走进镇上一间双层小楼,受到电焊工吴国略的母亲夏正华的热情接待。自从上海 “11·15”大火发生后,这个小家从此不再平静,儿子吴国略系被抓的两名电焊工之一,他被指为直接责任者,去年11月17日零时16分被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治安行动队刑拘。儿媳妇因此一病不起,至今还躺在医院,家里冷清得不能再冷清,一点没有快要过年的样子。
. d, k+ ~& G% f, e5 m% g8 S! [% Q5 i0 V t! d
“这个年我都不知道怎么过,什么都不想弄。以前的时候,我早早的就在家准备东西过年,蒸包子、弄年糕等,很热闹。儿子、儿媳妇一般在腊月二十五六就回来了,团团圆圆的。今年也没什么心情过年了!”说着说着,夏正华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出来。这天,夏正华的丈夫吴其南一早便出门去给人家安装空调,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到家。提起儿子吴国略,吴其南很心酸:“出去打工也太弱势了,打工还打出罪来了。”
; S! b+ ~& {5 q) N3 R" u6 M7 v& K) B+ X4 f" I$ o# F
“我们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就是希望能还原事情真相。”吴其南说。
6 W8 v& j, u( q" D* F8 P4 f, w N/ O! \1 v& q$ u2 U( h
看守所里过春节$ G1 J9 E# A3 `+ t4 Q2 M6 c
* i b1 ~) D$ O4 a" A
见到记者,夏正华急切地打听吴国略的近况,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内幕情况”向他们透露,连律师张培鸿都说“我知道的也不比网友多”。去吴家之前,记者先在上海采访了张培鸿。张是上海律协刑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国略告诉张培鸿,“我不知道火是怎么着起来的”。/ E* D! j! j1 o- z) O% h
" b. c" W2 L, U
张培鸿希望本刊记者向公众澄清一个事实,吴国略不是“无证电焊工”,他有证,只是证件过期失效了。张培鸿说,无证电焊工上岗作业确属违法行为,但让这个违法行为和后果发生联系的,是对其“雇佣”过程中对“证”的无视行为。吴国略持证6年,但证件于2009年4月失效,由于重新办证要回盐城,而他一直在浙江打工,加之在这个市场上很少有人要证,他就没有再回盐城办新证。就这个事实,张培鸿还跟警察有过交流,他认为应该认定吴国略会电焊,他不是不会电焊而装作会电焊才造成这个火灾。但警方的逻辑是,现在就是看证,有证的放掉,没有证的、证件过期的抓起来,有不同意见请到法庭上去说。由此,张培鸿得出两个推论:一是怎么着火的警方没有结论;二是哪一个电焊工着火的也没有结论。: e+ U8 Z* i+ s4 {. W: h* i
( d1 r: D8 x' b- L/ u吴其南希望张培鸿做无罪辩护,但张培鸿很谨慎,他解释说:“我辩护要依据事实的真相,我不说我一定会为他做无罪辩护。吴其南说,该承担责任的就承担责任,该承担多少责任的就承担多少责任,不该承担责任的就不承担。”现在有两个关键问题,张培鸿也还没弄清楚:一是着火点在哪里,跟两个焊工(另有一个电焊工王永亮被拘留,河南驻马店人)有没有关系?二是,有传言说消防队在12∶30左右去过一次,灭过火的,如果这个信息是真的,那就是死灰复燃。这两个关键问题决定着张培鸿的辩护方向,决定着电焊工的命运。如果国务院调查组对此做出明确结论,此案也就柳暗花明水落石出了。
7 U8 Y. i3 I" ^/ s: r% J2 ~# P' U4 p( |7 G
张培鸿告诉记者,刚接案子的那几天,吴其南天天给他发短信,“他说,张律师,我做过试验了,没有明火是点不着的;又说,张律师,我做过试验了,即使有明火,离那么远也是点不着的。最后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我儿子不可能是肇事者。”张培鸿安慰这位父亲,他所做的实验是有价值的,张培鸿很清楚吴家的心愿就是无罪,但现在连上海方面都没有结论,他请吴其南耐心等待国务院调查组的调查结论,“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怎么下结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看病”。
5 e5 S5 V: T5 H7 b9 J t; T; a, x- Y; c8 ?' v# |" w, u( H! O8 D; g3 T3 G
在吴家,夏正华也向记者讲起“搞试验”的故事,他们不相信电焊会有这么大的力量,会引发这么大的火灾。为了证实“不可能”,吴其南特地找到搞电焊的技术员,找来电焊工具、焊条、泡沫、铁皮、尼龙网、打火机等,在泡沫上方进行电焊、用打火机直接点燃等,反复地做试验。“做了多少次,泡沫还是没有烧起来。我们始终想不明白,这电焊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火呢?”夏正华边说,边把他们试验所用的材料拿出来,现场进行了演示,用打火机直接点燃泡沫,几次才点着火。又用打火机烧尼龙绳,也只是烧了一下,就灭了。“我听说,当时在楼上有人烧建筑垃圾,但具体的信息我们了解不多。”夏正华说。0 D% y% _3 R1 [5 t! M+ u# U$ ?$ e- M
" e$ y% G' P) _, e; g! s7 P* {; e家人眼中的吴国略" m5 h/ J# J. e
5 }; q, `, \5 G3 A. [: M# Z0 g吴国略的家就在镇里,看上去是双层小楼,其实也就是一间屋身宽,整体向后收缩,空间很狭小的屋子。这处房子原先是吴国略伯父的,开始是借用,后来才买下来,吴国略的爷爷帮忙出了些钱。他是建湖县的离休干部,每月收入有近4000元。老人一生耿直,人送外号“吴克思”,从不肯托人说情走后门,听凭孙子成为一个电焊工,接着是早婚早育,外出打工。. c9 l$ D. ]- G- @! w
( c3 d, {! ~" n5 Y
父亲吴其南,除种地外,平时依靠修理家电为生,一家人一直生活在农村。几年前,才在冈东镇镇区开了个小型的家电维修部,还同时承接上门装空调的活。楼房没有装修,底楼靠街的一间就是吴其南的电器修理铺。店里的生意不固定,时好时坏,而且也有季节性。这个家庭的收入在镇上属中等偏下。正常的收入来源,除了门店的小生意,更多的是吴国略夫妇俩的打工收入。现在这对夫妻,一个在看守所,一个一病不起,这个家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那天,因为记者无法提供吴国略的消息,其母夏正华显得非常失望,而且只要提起儿子,夏正华就泪流不止,几次控制不住哭了起来。+ R, \4 G' F9 p- q
; s, r4 N, b/ c' H- Z
吴国略17岁初中毕业,接着读技校,学习了一年多后就出去打工了。“他是个老实、懂事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心特别细。在外打工这么多年,从来不用我们担心。在家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也总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查看,看门是否关了或锁了,灯是否关了。” 夏正华说,“孩子小时候,我们管教都很严,他也非常听话。现在出了这事,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事情。对于儿子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就是相信政府。”夏正华说。9 a5 @+ B$ t- d4 b/ O8 c
: A* V0 l; M" l' L D2 n u; ^自从吴国略出事后,一家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吴国略的妻子薛敏。她原来在浙江打工,吴国略出事后,她回了家。“儿媳妇本身身体就不好,知道这个事情后就病了一个多月了。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孩子也不能照顾。之前在浙江打工,因为出事,我们就把她带了回家。”夏正华说。% | v& ~/ b- \: A" T: y9 T
2 g$ L9 x4 j. [0 a" O/ k+ X; i记者去采访时,薛敏还躺在医院里。2010年11月15日中午12时左右,在浙江平湖一纺织工厂做工的薛敏给吴国略发短信,说这几天活儿少,想回老家看看儿子。他迅速回复说:“我在上班,这边风很大,晚上联系你。”这是吴国略给亲人传出的最后一点信息。在妻子眼中,吴国略是一个“心细的人”。吴国略离开浙江平湖一个人到上海时,还帮妻子加装了几把锁,每天电话里都叮嘱她注意安全,防火防盗。薛敏无法相信,丈夫是不小心引起火灾,然后就撒手逃跑的那种人。她说:“他的心比我还细。”
1 x- S3 w. u1 B, F$ J- w# I- Z) s( ]# N! I- o
思子心切的夏正华更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原来睡觉都很好。这事出来后,我常常半夜里醒来,有时一整夜都睡不着,一坐坐到天亮。”吴其南也像换了个人似的,儿子出了这事,“自己脑子很乱,干活没精神,走路也没劲,更不敢往高处爬。以前给人家装空调,再高些的楼我都敢上,现在不敢了,上不了高处。脑子乱,整天想这想那,但又想不出所以然来”。吴其南怎么都不相信儿子会出这事,在他眼里,“儿子做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儿子很老实”。- M/ {* R3 L b
( n$ O; T7 ^ P" j- O( ^6 \' d
以前吴其南夫妻俩从没有上过网,但自从儿子出事后,为了能更多地获得儿子的信息,吴其南也学会了上网,经常晚上到人家里去上网,搜索有关的报道和儿子的信息,希望能了解到儿子的一些情况。对于吴国略在上海发生的事情,吴其南夫妻俩知道的不多。接到拘留通知书时,一家人都发着愣。很多情况,还是后来从网络、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去年12月,有记者到家采访时,他们向记者打听,之后,记者通过网络告诉他们儿子的一些情况,如儿子咳嗽等。“不知现在好了没有,心里急,担心,但是没办法!”夏正华说,“我想问一下我孩子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透露出一位母亲望眼欲穿的心情。
2 \7 A# ]5 y) E( i* B* l- ]$ q# o2 {" s# b) P# j
吴其南两次去上海看儿子都没有见到:“先说在第二看守所,后来说在第一看守所,把东西送到了第一看守所,说不在了,东西也没有收到。后来儿子来信说要东西,律师把东西送了过去。想给儿子打电话,但都不知该往哪儿打!”0 x) K: F; \; ~( A0 n4 V. z
- w% W* b a M+ M
瞒着孙子过年8 g& E1 w; W, G2 {2 h
; U+ ?6 D4 \0 w q6 v- [
这个年准备怎么过?吴其南无可奈何地说:“怎么过年?还不就简简单单地过。”
! |; P7 Z8 W& P7 a* d" ^0 N: K
# r" O6 |# E3 W( ^+ O6 C吴其南想尽快有一个结果,让儿子尽快回家。对于新的一年,吴其南没有多少渴望,就希望能平平安安就行。吴其南告诉记者,他从网上看到的,这件事3月份之前要结束。“我们就希望尽快有一个结果。”吴其南说,“听说每年的全国“两会”都能解决不少问题,这次国家的“两会”又要召开了吧?我们希望这次“两会”能给我们带来好的说法,好的结果。再就是,有关部门能对我们这些弱势的农民工说说话,为我们主持一下公道。”% q/ B' O/ h Q, x" K6 Y
& R8 A! S5 B! B在吴家采访,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吴国略的儿子在一旁玩耍,每次当他靠近我们时,夏正华都不愿说起吴国略的事,同时示意我们也不要多说。对于吴国略的事情,一家人都瞒着5岁的孩子,没让他知道。这个孩子满月时,父母便双双外出打工,一直由奶奶照顾,是个缺少父爱和母爱的“留守儿童”。如今他在镇上的幼儿园上学,比较调皮。“这个孩子虽说小,可会记事了,他爸的事,我们都没敢告诉他。平时提到‘爸爸在哪里’,我就告诉他‘爸爸在外面打工’。最近也提过,就是问‘为什么妈妈回来了,爸爸还没有回来’?我还是告诉他爸爸在外面打工。”夏正华说。
m# R! w5 P8 z- `6 W/ v( E6 T" R# R5 x& y; T, ?7 R
这个春节,对于吴家来说,冷飕飕的。“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会出这样一个事情。我们就只能等待,目前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想了解也了解不到。对于儿子,我们说什么都没有用。出去打工也太弱势了,打工还打出罪来了。”吴其南有点无奈,“我们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就是希望能还原事情真相。”采访中,记者听到两位老人说得最多的话是“相信政府”——希望政府还原孩子清白,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亲戚朋友都说,那场大火死了那么多人,儿子没出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管怎么样,现在就等处理结果了。”夏正华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