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r; u/ c) n' d4 W0 Y y 到底是什么损害了“留学生”的品牌形象?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权力腐败恐怕是最具杀伤力的。社会学家周孝正曾尖锐地指出,子女留学、亲属外迁、自己卷包外逃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腐败链。虽然并非所有留学生的父母都是贪官,但贪官送子女出国留学确实已经屡见不鲜。利用子女亲属出国留学或移居,既可转移不义之财、完成黑钱漂白的工作,还可以为自己卷包外逃打好前站、做好准备,实在是倍受腐败官员青睐的一条捷径。将子女或亲属留学整合成腐败链条中的一环,堪称当今腐败官员的创造发明。正是这种“创造发明”让“留学生”三个字染上了“腐败”的恶臭,严重败坏了“留学生”的品牌形象,使得“留学生”的社会认同度直线下降。 8 \' @' o: q8 s6 v( u. V/ q( L& M; W) x- U8 t0 b
权力腐败“赋予”了“留学生”新的内涵,让这三个字显得格外刺眼,极容易引起诸多联想,以至于人们对于“家庭背景”的遐想盖过了对于逝去年轻生命的哀伤。然而,无论对于死者还是多数艰辛求学的留学生,这种异样的社会心理倾向都有欠公正。 ; S. d6 {1 J! R* m& J2 v 3 W4 j9 J' t6 ?: o “留学生”三个字上的“腐败”恶臭是必须祛除的,当务之急是将监督的触角深入各级官员的家庭圈或家族圈之内,将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留学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台盟中央曾提议建立领导干部直系亲属出国备案制度,即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地方国家机关县处级官员有配偶、子女出国留学、就业、定居的,必须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申报备案;申报备案事项包括出国事由、留学费用及来源等;申报制度必须列入官员任职考察公示程序,否则不能提拔任用。湖北等地也出台过领导干部直系亲属出国报备制度等试点性政策。不过,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和完备透明的信息系统建立之前,“腐败”的魅影恐怕还是要死死缠住“留学生”,恶臭绕梁,不知几日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