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鉴于这个世界目前处于一个连师太都在用单反的眼球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妄图拿起相机变身摄影达人了。无论是试图拍摄狮子头美人头或者死人头的潜在准职业玩家,还是单纯追求“大音希声,小逼无形”的伪文艺青年,人人都以能拿出一张让浮生赞叹的片子来作为人生成功的重大体验。 8 Q4 a5 B7 V0 ^0 u* R" M' W4 N0 y, d
/ Y! t. b, x9 M' m3 i& B) c- u0 M3 W我就是年轻人,我就是一个从伪文青一路走来开始试图钻营准职业摄影的玩主,从购入属于自己的第一台单反到现在经过半年时间,已经拍摄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片子,成为了一名德艺双馨的视觉挑逗或挑衅技师,正式从菜逼升级到了装逼状态,给大家添蘑菇了。
! z3 B. A( u- t8 K* \$ F
, c/ O3 u% T0 \8 Q; H$ r2 Q; Z/ t那么,我来对支持我的人民群众做一个交待吧,也给后来人指一条我趟过的捷径:
) H+ e" g5 Q9 I& `, Y% I+ X" B$ ^: E# P9 N. m, F
问题1:是说玩摄影等同于买单反吗?器材这个东西应该如何看待?新手怎么选器材? 1 h$ V3 w; {2 p$ |
2 B- x2 Q d3 K, `* N
elvissiren:其实这明显是个有偏向性的问题,一般的装逼犯此时都会告诉你任何器材都能拍出任何题材大师都是无招胜有招的重要的是镜头后面那颗头云云,而这种人要么是葡萄酸,要么是已经踏过无数器材的尸体了。
5 y# n) l; Q5 u6 f" v J
; k' N5 a8 k0 g0 e不过要真是有志于拍出点什么,的确不只有单反一条路,只是单反的可塑性更强,应用更广而已。我用我的方式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吧,毕竟从玩sneaker积累下的习惯,喜欢体验新事物,玩过许多相机。只是阶段性经验,给后来人听,说得不对的地方前辈多指导。这里只探讨数码器材,胶片器材我没有研究不敢造次。
9 E7 a- m9 b( I5 d$ i' C; m; F) Z0 H( G: g9 d
关于入门,我喜欢从个人角度将目前的数码器材分为以下几类: 3 O. M2 [# \" z6 p5 O; e# q0 c, L
$ }7 P7 o' L' Y* b: ^' _
拍照手机和消费卡片:此类器材的共同特点是感光元件小,镜头无太多讲究,像素在千万上下。像素这东西在数码摄影里不能说不重要,但在拍摄并上传网络发布这种方式的摄影里完全不重要,因为屏幕就那么大,现在低于主流的任何相机基本都能超像素规模使用了,但因为感光元件小的硬伤,像素要么是硬撑上去的要么是插值得来的,画质都无法推敲。这类器材的优势在于简便易携,劣势在于画质和可扩展性欠缺,留给使用者发挥的余地不大,所以常用于记录生活,艺术作品创作方面略有欠缺。但也未尝不能,如果你是一名用内容来打动观者的人文摄影师或者拍到比拍好重要的记者,那么此类器材完全够用。目前小型感光元件的低噪点和色彩还原越做越好了,比如索尼家和富士家的独门技术,镜头素质也在提高,用来拍风景也未尝不可。 6 u% Q3 S a$ ?. o! K3 w& ~. G, ?
V0 P9 J6 L8 D/ j+ L
这类器材,我推荐佳能家的ixus系列和索尼的tx7c以上,价格在2k上下,外形时尚,功能实用,只是个人使用经验和偏好,其他家用户莫拍砖,我用过这两个牌子的很多台消费类相机。手机方面iphone的效果还是不错的,htc的也行,其他的不太了解。
- `$ i+ ~7 K- L7 Y9 y$ b
/ J4 ?/ v3 H1 I5 L$ m! M准专业便携机和数码单电:不满足于手机和消费卡片的画质,又畏惧单反大体格的用户可以选择此类。此类相机的共同特点是感光元件体积比较大,集中在1/1.7到APS-c画幅之间,镜头也都不错了,自从单电出来之后又有了可更换镜头的选择。开始支持手动半手动,一般也都支持raw出片,可玩性高了很多,兼具便携性,少了侵略性,所以适合人文和风光类摄影者使用,出不出大片看能力了。圈内用便携的大师很多,比如春丽支持佳能G系列,苏力热爱适马DP,而刘展耘把奥林巴斯EP1用转接头玩得眼花缭乱。即便在身边也有很多便携大师,远的可以去flickr搜一下,近的在豆瓣就都有专门为这些热门机型设立的小组,里边名家辈出。当然,这些画质秒杀入门单反的小鸡鸡们也有他们的一些弱点,比如快门时滞长等等,总体来讲还是能用。
4 |9 j0 G7 n' w
3 _3 z. G0 h/ ~7 k+ \' P/ f目前市面上比较热的专业便携机主要有:佳能的G10,G11,S90,松下的LX3,LX5,理光的GX200,GRD1,2,3,富士的HS11长焦什么的。以上机型,佳能的控噪好,松下的镜头色彩广角和操控好,理光的便携性操控性和微距好,富士的就是变焦幅度霸气,用家可以各取所需,具体参数自行调查。
4 q) t/ J4 J: b7 J* c1 l& ]! h z
' z( \4 B$ p) v l; |* j便携单电相对来说品种不多,毕竟是新事物,主要有松下的GF1,奥林巴斯的EP1,EPL1,EP2,和索尼的nex3和nex5.这里边,GF1就是个大LX3,感觉也差不多,画质好很多,镜头不算多,奥巴的优势在于可用的镜头太多了,再套转接环,可以复活无数老头,索尼的感光元件更好,花活比较多,但现在镜头资源还没建完全。同样各取所需。 % D1 R# k: E. }8 Q, ], `* \2 n
3 @2 h' K) |$ u/ i( B5 g
数码单反相机:说到正题了,毕竟当前的主流是这个。不满足便携相机的DC感,追求高画质可塑性甚至有志以摄影为职业的同学必须要走这一条路。数码单反相机的优势在于大感光元件,高像素,可更换镜头,完全手动模式,短快门时滞等等,能够给予摄影者很大的发挥空间,整个体系也足够成熟,因此能成为当前的主流。看到这里的同学应该就是奔着单反来的,那么若你对自己如何选择入门相机还不够了解,请听我这一家之言。
9 N7 P+ |) W7 N! C+ A$ ^1 X( o2 M# q# x8 d
当前单反相机市场上的品牌并不多,一线阵营是佳能C和尼康N两家,准一线是索尼家,二线阵营是宾得、奥巴、松下和适马。这其中,若你追求最完善的产品线和最大的沟通使用方便,请在NC两家选择;若你是索尼产品的忠实粉丝并对自动对焦的蔡司头有独特偏好并且不差钱,请入sony阿尔法;若你是个小女生喜欢pp的相机,或者你是个户外爱好者喜欢结实又不贵的家伙,请入宾得门;若你对M4/3系统有了解,请入奥巴或松下;若你足够小众,偏要不走寻常路并且追求胶片质感不怕操作艰难以及频繁故障,请选择适马X3系统。
. E4 z4 |* V7 X( ?+ O% x( @1 C. \8 W) W
而单反相机从感光元件分,又可以分为M4/3系统、APS-C画幅和全画幅,感光元件依次增大,价格也逐步提高。有关这些知识, + P7 j' h5 c! d7 J4 _
u+ I, O& B2 k1 [3 N) k对于后面小众的我暂不提,这里用一种我独创的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式来协助新手挑选相机,请看下图示意:
' l( K: C) v0 S% _+ q
8 [7 t k0 K* [: B. r3 h5 v/ H宾得kx < 佳能450D < 尼康D5000 < 索尼A550 < 佳能500D < 佳能550D < 尼康D90 < 佳能50D< 宾得K7 < 尼康D300s < 佳能7D < 索尼A900 < 尼康D700 < 佳能5D2
0 ^. C3 {, P3 g# N2 I
& L/ M% q$ `6 a5 }! n Q图中列举了我当前推荐新手购买的所有单反,顺序代表优先级,按照预算来,预算高请自行向后挑选,有品牌偏好请自行加权。 i; |+ g3 P' @% ~5 U
3 \! v: D: n9 I2 n8 k. A有关排名顺序,必然有很多争议,我解释一下。我是综合了价格、品牌影响力、产品线、用户反响等等因素做出如下排名的;品牌交叠是因为这四个品牌风格各异,若对品牌无偏好,那么入谁家门就用谁家机器,都能拍出好片子;只选了这些机器是因为其他机器未免小众或者影响一般,新入门的选手还是主流一点比较好,不然别人想帮你都帮不上。所谓入门机,任何机器都可以入门,而且越好的相机越容易帮助新手找到自信,看你的经济能力了。
6 u* q8 ?& J. O4 S" W
9 C/ B- o2 y7 H. i) Z9 W- r* u, {有关这些机器,如果你的预算实在紧张,只打算买套机而且还要控制在五千以内,我推荐你弄索尼A550之前的机器;如果预算比较放得开到了5k-1w了,那么可以买佳能500D到宾得k7之间的机器,并可以选择不要套头,直接购入可以用比较长时间的常用焦段优质挂机头;如果预算还有盈余,打算两三年内走主流APSC格式机皇路线或者就是不差钱,预算到了1w到2w可以考虑尼康D300s和佳能7D这两台机器了,并且镜头配置必须要宽松一些,尽量不要用套装头;如果就是不差钱,就是奔逼之大者来的,有信心短期内有大提升或者不在乎片子怎么样就是要用器材砸死人的主儿,我推荐你购入索尼A900尼康D700和佳能无敌兔这三台机器,并且配镜方案中必须有一颗或以上的大三元;继续不差钱的,问我什么相机最贵他买什么的,请出门右转。
0 D2 E+ r- T C7 q7 o
: s a: ]+ W" ^' |0 ?有关品牌偏好,我做出一些已知的解释。这个是争议最大的问题,用户群尤其是无知用户群往往会被商家的营销策略操纵,不同阵营有不同粉丝,所以哪家好哪家不好都是贱人建制的,我这里不解释。但作为摸过三大主流品牌单反的败家子,我还是说一下各品牌间各自的特点吧,观者也最好自己去多看一些各个品牌的片子,直观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照片感觉。 O+ B+ V, `8 R* ?
+ [) R% V6 b! O4 b* r$ r; H
如果你喜欢鲜明的颜色和清晰的图像边缘,尤其是觉得自己将来拍风光居多的用户,可以适当偏向尼康一些。尼康家的优点是图像锐利,色彩鲜明,对焦系统有优势,镜头群是各家里最大,从老头到新头到副厂头结成了一条巨长的线,不同家底的用户都能在其中挑到质优价廉的镜头。缺点是白平衡会有不准现象,像素普遍偏低,如果你做商业广告摄影,那么尼康有时候会顶不上去,除非你搞到D3x这级别的机器了。当然尼康也在改进,目前的小道消息是尼康接下来的产品都将走高像素路线了。 - R. L5 ?; v3 n# H& f; j: S
7 ^. i8 s8 V( y
如果你喜欢柔和的色彩和较大的后期空间,尤其是觉得自己将来拍人像人文居多的用户,可以适当偏向佳能一点。佳能家的有点是色彩柔和,可塑性强,速度有优势,镜头资源在也极大丰富,但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镜头方面,尤其是红圈L头的定焦,就是做口碑的,不少用户会单独为了体验85/1.2L这样一颗头而转去佳能家,就是这样的魅力,但低端用户会比较不爽,配镜稍有局限。在连拍方面佳能也做得最好,君不见运动场边基本都是大白炮筒么。缺点是有时候肉了吧唧的图像会让人觉得偏女性化,不爽利,毕竟,锐的可以调肉,肉的想搞锐就不容易了。
# k: ~- |7 z4 ]5 ^7 p% b
/ s0 |# C1 U7 x2 Z% y7 T如果你喜欢扎实的做工和一些独到的功能比如机身防抖,并且想体验蔡司自动变焦头和柯美遗风,可以选择索尼家。索尼作为家电大厂转来抢单反饭碗,口碑一直一般,但雄厚的实力让这个牌子的进步非常快,镜头群扩张的速度让人惊奇,居然是最先完成大三元数码化的品牌,而且蔡司对其的足够支持让很多不差钱的用户纷纷转投其门下。他家的图像其实有点发黄,但这也是其独到的特点。高感光度做得一般,这点要注意。 p! _+ E; V8 j: ]3 a3 r! y
5 n5 T9 Z/ c7 \9 d6 v1 |! [; G/ W0 l之于宾得家,一般的舆论是指其在走下坡路的,但是给人把玩的百色Kx和坚固紧凑的K7还是给他争了很多面子。色彩特别鲜明是他家的特点,风味独到。配镜不方便,但淘老镜也是一种乐趣,三公主足够牛逼,大姑妈镜头也有人推崇,副厂的支持也还不错,值得考虑。 5 R0 s- D, _5 u) f ~. d
! B* U# ?7 H6 w. ~& }
前面如果看得晕了,决定自己不管这么乱七八糟的,就是想在5千到1w这个主流价格区间里搞台机器先玩着,那我主要推荐两套初期配置,预算刚好1w打住: 4 @; X' U1 I+ _! b/ R" Y
; L/ U1 `; ?# x- U: w( S尼康D90+适马18-50/2.8macro+尼康35/1.8
- u4 q- Z1 ^/ L. \! S" Q f' A9 V$ c- S# f
佳能550D+腾龙17-50/2.8VC+佳能50/1.8
# |9 I. w3 ^; z4 p4 ?/ z2 o4 C; X" h3 m
具体为什么不解释了,经过各种实践验证的好配置,从焦段到成像到光圈到操作都能让人满意。初期投入其实非常重要,经常在蜂鸟看到买了相机搞了几个月搞不定灭门的,或者搞了无敌兔全套觉得不锐于是大亏出家为尼或者搞了D700全套觉得没有无敌兔全套装逼于是大亏出尼为佳的,作为性价比至上的入门者,我们都对此深表遗憾。
, p- I% y7 A m+ Q
: a# _/ e% P0 R1 v9 ^# h6 o0 ]数码旁轴及中大幅及其他:这一类作为新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碰的,但总是不经意间在论坛看到有满嘴鲍鱼味儿的大鳄表示请各位推荐个卡片机预算2w最好是那个什么徕卡的,或者单刀直入一针见血表示到底什么相机最贵我要搞。那大家完全可以轻抚小菊笑不语地将徕卡哈苏一股脑地推给他们,那是什么不重要,告诉他们价钱就行了。妥妥儿的。 + K/ B0 i& o4 E+ o. `) W& v& B1 B
" c2 @9 F1 X! P" x) [, c
问题2:那有了相机以后不会用咋办啊?尤其是单反,那么麻烦,怎么渡过那个学习的过程? ' F: |& s- @' T) K) n4 m6 t2 L
; L: n- E6 H0 \* A8 L6 o/ u
elvissiren:数码摄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种快消品,只要有耐心,把说明书通读两遍,边读边摆弄,你就会使用这个东西了。就拿现在大家最热衷的数码单反相机来说,上面按键虽多,可总没有电脑的按键多吧?好多人问玩单反看什么书入门最好,答案永远都是说明书。相机的说明书跟别的产品不一样,尤其是尼康家的,基本包括了摄影的基本原理和一切操作,就连你使用中可能犯的一切傻错误里边都想到了,手把手的教;再者说,有了说明书就证明你已经购入了单反,都挺贵的,你好意思不好好玩么?
4 c& N# T* z- h9 ^
/ d+ y: W9 ]7 N: k! z; N/ F& z/ |9 P一旦会使用了一点,你肯定就已经忍不住在家里拍点小杯具小餐具或者走出去拍天空脚丫电线杆更或者去跟人显摆了,那么,从这快门100到1000的过程中,不太愚钝的应该都能掌握到相机的各种操作和各种参数的实际效果,有一些心得了,那么,纽摄什么的可以边拍边看了,基本的构图用光学一学,用快门1000-5000的过程把自己熟练的手法和感觉练出来。 ; N2 A$ V, `$ o+ D
3 g( v' P7 k) t. ~& m P8 I这期间你应该去跟人多交流,比如现在为数众多的摄影论坛。摄影论坛都不是天堂,里边充斥着各种一知半解却口出妄言的人,如果你短暂停留,那基本捞不到好东西。如果爱,请深爱,多在坛子里泡几天,读读精华帖,观察这个版面谁牛逼谁装逼谁文明用语,然后不需要表态不需要向牛逼者献媚向文明用语者猛啐,要多问问题,多质疑,不管自己问的问题会多么小白,大白都是从小白长起来的。多看别人的片子,因为你会发现自己拍着拍着就没什么好拍的了,构图也没灵感,那么你就去找你喜欢的别人的片子看,然后依葫芦画瓢吧,学着学着你就会开辟自己的路子了。
& ~4 j0 E+ x, R% F* G
5 `" j6 X7 ^ |/ B% \% t推荐论坛: ! _2 J' C, w6 }" `# x( o
+ P: O' p% Y+ @ }蜂鸟http://bbs.fengniao.com/forum/index.php
" \1 T( J8 H! n' G+ B( d( `
9 l8 m$ R4 U% S7 `1 q' ~2 l无忌http://www.xitek.com/ : X$ b/ z( m' x
" a1 f, W& x! p$ G3 A7 Y$ [
这期间你必然会发现自己器材和后期的不足。笔者是从设计口转去研究摄影的,所以压力还比较小,但一般同学面对各种后期软件尤其是ps可能都会头疼一下,于是基本上会把精力先投入到器材上,迷信器材会给自己的照片增色多少。笔者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是回头看看,器材给自己片子增色的程度远不如会做后期来得快。 ; }9 K- e6 V1 f% P Z, y+ W& Q
# t& O2 ^4 q- O K& l* _& S4 z( ~然而器材的升级还是必要的。在这个阶段机身我不建议动,完全不建议,第一步选好了可以用两三年没问题,但镜头需要动一动的,脚架一类的也要置起来了,灯暂时不建议买,用光是大学问,把自然光摸准了再自己布光吧。那么在我再次提到器材之前,请先阅读无忌守则77条,这样你心里才有个准绳:http://blog.renren.com/blog/38877062/455934110
/ O/ c# y! e' P2 G+ N2 W
8 D0 B2 w: k5 ]" P2 b先说镜头。首先是焦段,新手第一步上的一般都是16-135以内,也有不开眼的被人糊弄搞了18-270之类的神器,那么这个阶段可以抛了,赔不怕,你的片子好看比什么都重要。受技术所限,目前最理想的不太大影响画质的变焦幅度也就能容忍三倍,所以你要不是行者驴友不需要极度精简设备的,还是弄个差不多点的小变焦。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用三到四颗头尽量是大光圈头把12-200段有限覆盖一下,这样90%的题材你都可以搞了。定焦是必须要有的,它提高的不只是画质,更是态度。至于具体的什么焦段什么光圈会出什么片子之类的,纽摄里都讲到了。好好看。但也不要迷信什么焦段必须出什么题材,任何焦段真的都可以出任何题材,就看你想不想得到做不做得到。
5 a' m5 y* D7 u4 t9 ^" {8 \) u. G& _! H0 V2 A& @9 z0 f5 m" | a
至于具体什么品牌的哪颗镜头有什么特点好不好的,论坛里都找得到评测和对比,看多些,因为毕竟有软文也有枪手,所以要靠用家的反响和总体舆论趋势来判断那颗头到底怎么样。当然,再多的阅读也不如自己用过靠谱,如果愿意折腾,就常在二手市场晃吧,像我这样,各种镜头都体验一下,出手稳妥一般不怎么费钱。如果不是足够气粗,镜头不必迷信原厂,好多副厂头都很不错的,我现在的镜头库就只有一颗原厂头了,因为我喜欢适马的色彩,就搞了很多适马,相当不错啊。
4 H8 D% {" {: c! p: w& j
2 T0 \9 C4 n! _* K+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镜头品牌有尼佳索宾几家的原厂头,也有腾龙适马图丽蔡司几大副厂头,甚至还有各种老手动头俄头德头的,那些暂时玩不好不要玩。原厂一般都是首选,尼康的金圈佳能的红圈宾得的绿圈都是好东西。追求性价比就上副厂,其中比较知名的副厂头有腾龙的A16、B005、小龙炮、大龙炮,适马的1020超广一代、30定、50定、1850macro、2470hsm、小黑,图丽的1224、1117两支超广等等,这些头在二手市场的流通量非常大,性价比很高,都可以搞一下。蔡司头要拿出来说,非常有性格,可以尝试。 * E, E3 r. y* {( l" N, v
& i* N! I9 G8 Q- m/ j然后到三角架。我一开始也是觉得一个架子为什么那么贵,后来使用中发现不得不被宰,好架子太重要了。听无忌守则的当然好,但对于预算不是很乐观的用家来讲,我觉得500-1000这个价位拿下架子+云台+快装板就够用了。我的那一套金钟花了五百多,用着还行,就是偶尔对球台怨念一下。
) c I; u+ s' V( w+ \) G P0 m5 |' T* L! S7 o
器材上来了之后,不用我讲你也会着力去提高后期了,如果你还对摄影有着持续兴趣。因为你绝对会发现,大把银子换来的器材,也没有那么给力。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角度同样的参数,你和一个摄友都拍一张片子,回去人家后期一下发网上,你一看,好么,作品,再一看自己的,好么,相片儿,心里立刻咯噔一下子。于是乎,买几本教材多混混后期版面就此开始了。从这时候开始,你用raw出片才真正有意义,capture NX、lightroom、ps这类软件开始走进你的生活,你的片子开始不寻常起来。你才算真正走上了数码摄影的正路,才算是入门。或者说,恭喜你,你入门了。 * O! a. ^ P- I( {9 J
# ]! Z' U. e# X- J9 ?- A' `# B这之后,你可以混一些图片社区比如flickr、图虫一类的,或者常在豆瓣各个摄影小组晃,这里的平均水平要比普罗大众的论坛高一些,能解决你一些更深入的问题了。书要明显开始多读了,纽摄你早该读完了,其他的诸如英国的摄影艺术教程什么的也都读读,有纽摄垫底,教材类的都会比较轻松地读下来了,但不同的教程有不同风格内容,多了解一些没坏处;一些摄影集和摄影评论可以开始看了,可以从国内的顾铮之流开始读,一直读到国外去,对摄影史和艺术有了解绝对有大用处,不仅仅是摄影本身,更让你在跟其他摄友bb时明显高一个段数。
% R3 w2 Z+ x( J- h7 U7 k' D* M% S
9 U* Z9 P" w; ?& y y: w% o摄影杂志可以选择性地看一些,我是平面控,从来就爱看杂志,爱上摄影之后就体验了很多相关杂志,目前大浪淘沙出来剩下的可以推荐给大家看的有:《摄影之友》《影像视觉》《中国国家地理》。摄友比较权威,影像视觉上介绍的各种前期后期小tips都比较给力,而国家地理我就不评价了哈! ( p4 t, i; x4 Q$ A
; Y' G2 L6 H% @6 T* L+ w# A摄影活动可以参加,但最好是你确定的高人,带你出去并手把手教你,或者你带个耐心的模特,两个人互动着搞,绝对不要参加诸如蜂鸟组织的团体外拍一类的活动,那基本会让你苦心经营的形象和心态完全废掉。俗不死你。摄影是个私人的事,别忘了。
5 j# h# K9 o" c, c
, L* C1 O' |1 \+ Y( ~3 I+ ]这些过程之后,你会发现你拍的片子越来越少,按快门越来越节省,但出片率明显提高了。于是你多了更多的时间,做什么?看书去,各种书,能丰富你内涵的都要看,这些都会在你的片子里展示出来。片如其人。 # ?' U# A) B2 k# {, w8 Z+ T( f
) B* ~2 n7 \- f4 R$ c/ t7 p% A! C4 B这个问题我也回答完了。笔者本人渡过上述过程用时半年整,据了解算平均水平,还行。
7 s* @7 G, z0 b8 ~/ k+ h. D" t7 w) j2 W3 U U3 E
对了我现在手里握的主力器材是尼康D90,镜头有图丽12-24/4一代,适马18-50macro,尼康35/1.8G,适马四代小黑,就这些,暂时完全够我用,一点都不神秘不牛逼,这一机四头总共价值1w5-6,再加上灯和架子和其他各种也不到2w,特别平民,也特别亲民。
" R% j5 A, z; |) X8 k" Z( r# `( e* O2 H6 \" f) \1 d
4 F' W+ s9 m$ @/ Q/ I
---------------------------------------------------------------------------------------
2 H Q7 c# k6 {" t: K- M2 A4 c% e& ^对不起大家因为我已经结束假期恢复上班了,所以这一篇来得慢了一点,请原谅。
' R3 P* [( s+ h: e) T) Z8 v3 q. ^, h0 g9 K' P
感谢大家对我前两篇帖子的支持,相信大家这样走过的不在少数,把总结写成这样实在是太多朋友对于入门有这样那样的恐慌,经常询问我类似的问题,所以我把自己的经历按照共性写一下,平复一下他们的心情,也作为自己半年走来的一个标志。
' g5 V; d$ X( A. S. E——————————————————————----------------------------------- # A+ d" n4 ?5 g( D k
0 `- G: I1 |, N2 e. e* w9 @
问题3:那么多书我觉得好多废话抓不住重点,你在这半年的拍摄里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一提呢? : j) B, Z! f# e: c9 K2 U
: E* r& R. T6 A8 ` x* Z' V
elvissiren: ! }. ?( d9 W! b, J O. C
读这篇文章的每个人,虽然接触摄影和持续的时间肯定都不一样,但拍出自己的第一张照片肯定都早于自己拥有一台相机的时间,拥有相机的时间节点肯定也要早于自己开始用心去思考究竟如何把要拍的东西拍得更美更有意义的时间。
: _8 n# w* M% P% ]' o, H* C
5 _. X' }$ D% q/ Q5 Y8 b. ~; a我自己拥有第一台相机可以追溯到高中毕业,此前都很喜欢照相,自己对镜头也从未恐惧过,不管自己几岁,一见了镜头立刻就放下矜持鬼畜起来,而且听到快门声音就会觉得无限舒爽,好像长大之后听到三分球入筐擦网的声音一样,那是源自高潮的快感。于是家里唯一有相机的姨夫就经常把相机借我玩,自己也就原生态地随便乱拍。高中毕业的时候姨夫把他那台相机淘汰给我了,可作为踩在青春期尾巴的小男生,显然对被淘汰下来的手动走片的硬又黑胶片机感到略尴尬,虽然拿着去了杭州,可拿出来照相总是很羞涩,后来又不知道丢哪去了,失去了最早的摄影启蒙机会。后来回想,那台机器好像是理光的某著名旁轴,当即咬牙切齿追悔莫及。 . s* p7 k! Q$ W: w+ i( N! y
+ q+ o( M! T0 \" c& h
大学期间拥有过一些数字DC,也有朋友在青年摄影学会,有一些借用单反相机拍照的机会,懂得基本使用方法,可再也没有被感染到拿起相机好好研究的程度。直到09年的夏天,参加了一次大规模的入职集训,认识了几个北影和传媒读摄影相关专业的朋友,被他们的片子和专业态度深深感染了,期间自己也用单位的相机出一些任务拍些片子,开始跟那些高人学,问东问西,开始琢磨自己的片子,并暗自决定集训完了就是该自己弄一台相机的时候了。那时候用的器材回想起来是佳能40D配17-85和无敌兔配35/1.4L,于是自己的第一台单反也定位在佳能家。
" _( n* _: G% c( U9 H# ~1 B" b$ w+ z
年底集训结束回到工作单位,拿到了攒了半年的工资,思量来思量去,还是决定省着点,先把一半拍给了爸妈,剩下的钱已经不够当初确定的配置了,适逢尼康D90当时走低,于是再次咨询朋友再自己研究之后转而购入D90套机,从而让个人摄影道路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 o) A1 `; [+ z" `- {3 Z4 M
( i' N# }0 @7 y; R6 q
这种新鲜感不是从换门开始的,而是从拥有第一台属于自己的专业相机开始的。这种“属于”比长期使用公家或他人相机的感觉完全不同,是一种脑门多长了一只眼的切身感受。从此以后,看世界的眼光开始改变,一个人走在路上少了双鱼男的白日梦,多了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观察,天地山水,花鸟鱼虫,喜怒哀乐,春夏秋冬。甚至于每时每刻都在构图,视野仿佛都变了规格成了4:3的取景框,视线的焦点也退化成了点测光模式。摄影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u# z' C9 i6 j: E9 m' g, j8 q# n
( ^: F0 E, r: }- a4 M+ \% M1 ~摄影界有个著名的轶事,是说有人问唐·麦卡林(印象中是他,如有误请指出),当一个身上着了火的女孩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怎样做?他回答说:“我会用xx的光圈和xx的快门。”这在道德上永远是个争议,可当一个人真的跟摄影紧紧捆缚,我可以理解他的回答。摄影有这样的无穷魅力。只是我相信当那一幕真的出现在他眼前,他的人性总会觉醒推翻那回答,我对人性抱有希望。 0 A- a3 y0 ^: t
p4 r- J Q& T/ [: a以上的内容都不是废话,都是我之所以能写出一篇有人看的摄影总结文字的根基。当然,如果你是个弥足深陷满目疮痍的门外汉,来看此篇日志的目标是奔着分条列目的干货来的,指望几句话能让你幡然醒悟茅塞顿开,我也不会让你太失望。 ) z# Y) @9 {* q& _
—————————————————————
3 Y& S5 j+ k# [# A) r2 f以下是正经事: 0 Y$ `& P6 R5 j" F+ H$ d! p( H
& ^2 |+ ?) H7 C
无论你持有任何一种拍摄工具,都要将这个过程分成前期和后期两部分。这两部分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对作品的高度影响力不同,但缺一不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 f6 E4 G0 K+ u* d) v0 R# b& [/ r+ ]
一,前期是什么?机会,准备,和拍摄。机会无需赘言,既是命运,也需把握,能够适时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拿出一个摄影器材,这也是能力。准备,也就是能够保证自己在发现美的时候能用一个合适的设备把那个图像记录下来,不让美轻易流失,甚至用灯光服饰妆容使其得以升华。有前面两点做铺垫,拍摄也就是个瞬间了。
. O. K% U1 S y, d7 e. ?5 M" `, }3 T" N* d% F3 n) \9 v- G4 M; [
大师布列松有其“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在我理解,那个瞬间不是你所看到的瞬间,而是你作为一个摄影师所要展示给别人看的瞬间,这其中的沟通桥梁,便是摄影师本人。 / I1 \5 }: a, T; G- u5 P3 r
. u4 g) q/ M I; R; i- l g于是以数码单反相机为例,我来说说我在前期拍摄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7 ?) D- T3 N4 e# N- t, f# S0 _3 l, z
: J& i3 u2 h" h* c$ v7 d4 O
1,关于风光:相信这是90%的入门摄影者最先接触也接触最多的题材,因为甫一入门其实并不太希望被人看到而是自己偷偷练吧。在我这里,风光是个大概念,大到江河山川,小到花花草草,都可以收入其中。 : p2 h5 I1 @, d! M+ s
! T4 s3 j; y; g# u: ^
我认为,初期拍好一张风光,最需要把握好的是构图和曝光。构图可以形成几何的美感,而曝光则赋予图像色彩和细节。
/ l9 s# N- { x7 ]
; x+ z# ^- M/ v4 I我是学数学的,所以对构图要求比较严谨,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在我眼里,构图务必要有几何的美,也要有逻辑的美,务求完整和简洁。在构图中,我推荐三大基本原则:
! i) u% n5 G2 \4 M' t# u
/ m) p5 [& x' n“黄金分割”、“减法法则”、“时空完整性”。
( M. W- E" F# ]) q- _& o' Z
: @ n4 N' u2 r% K第一条尽人皆知,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这需要形成一种审美的洁癖,无论是九宫格还是三分法还是平行线,都务求在混乱中寻求黄金分割的美。构图的方式千变万化,但内中精髓永恒不变。永远不要呆板,永远不要,摄影就是用来发挥的。
- E9 C+ M5 y/ Z% J& P, l4 c& U5 l) x5 O+ j
第二条其实就是在讲简洁,一张照片只可赋予一个主题,其他一切影响主题表现的因素都要去掉,不然就是失败的照片。真正成功的照片是要连一卷卫生纸都要有它的用处的。这里需要剪掉的因素不仅包括肉眼可以看到的事物人体,更要包括空间留白乃至于一切可以吸引人偏离照片主题的因素。这里有一个训练的秘诀也是一个需要养成的习惯就是,尽量避免裁片,要在取景器中可见的规格里,把一切因素布置完成,该有的留,不该有的丢掉,在学习期间尽量不要抱着可以后期裁片甚至p掉不利因素这样的想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j4 ^. g4 u! I' ^1 U- _( m
. d: W; [( D) X4 u
第三条原则,是在说完整性,是在说有来有去,是要求摄影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保留被摄物体的本来特征,或者被摄事件的前因后果,拍个楼不能倒,拍颗树要有根,拍个人要有心,拍个事件要有前因后果。这一切的来由或者去处都不是说一定要都存在在照片里的,而是说应该存在在欣赏者的心里。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拍一条路,你要赋予它延伸向远方的方向,这是要去哪;拍一个局部,你要给它留下让人想象的空间,这是什么,是谁,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如此种种。这往往需要摄影者在拍摄的时候,内心就要先想好要表现的主题,而这其实是大师的专利,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多拍片子,精细挑,挑的过程中发挥你的想象,赋予一张已成的照片一个主题,长此以往,主题在你心中,信手拈来了,你就是大师了。 ) s* t1 y x$ ~7 {; @# ]
/ l% l/ \* H! g8 p& H4 ~$ O我学过书法和国画,有点点美术基础,对于曝光也还算有点点想法,但也确实不多。我只希望在我拍摄的风景里,一切细节能够各得其所,该曝光的都曝光准确。 # Y) e/ ]# s" F& v; n+ T5 Q
- F) U$ N" c! E T
初学者推荐一直用M档,用你的快门数来找到各种光圈快门组合的性格,并且形成条件反射。推荐新手购买三脚架并且好的三脚架并形成依赖三脚架的习惯,风光里iso尽量永远放最低,不要妄想你变铁手,再铁没有架子铁,一切防抖都是坑爹,没有架子和快门线,什么都是胡扯。争取在一天的24小时里每个时间段都拍过照,室内室外都是,才能了解各个时间段自然光的性格,这更要求你有个架子了,上天桥拍长曝光的车水马龙什么的,你懂的。 & E& U% Y2 J$ L2 I. Y' G) G
$ W6 X) `! f. p l+ C6 l
要知道EV值的白加黑减,要知道白平衡可以调节,如果知道但是记不住,那一直用raw格式出片就变成了必须,后期调去。不要永远全局测光矩阵测光,点测是个非常展示细节的方式。测光不要最亮不要最暗,要找中间调,找不到?很极端?带个灰色的东西。
A) J- u" T' s$ m d
j2 _$ \" M- P' M) ]' V各种滤镜黑卡什么的,追焦甩机什么的,不会玩先别玩,练好上述再扩展。 b e1 C4 u' `
# k0 ~( Y \! q( [不要害怕拥有一个超广角和一个长焦头,跟肉眼不同的视野反而会给你的风光片子大大增色。尤其是超广角,对于构图的三个法则都是非常好的练习工具。可悲的是,我买过两个图丽12-24镜头,二手的,之前的卖家都是原价购入然后在三个月内宣称玩不好然后赔钱卖掉,跟新的一样。如此没有耐心,玩什么摄影,光给我们这些二手买家便宜了,公益事业么。
4 ~% i- Q7 ^; ]' Q$ ^ X0 O! f2 K- e: q. J+ }
风光大片太多了,但大多遥不可及,我推荐一位我们身边的同学,我一路看他的片子走过来的,我学习的途中超越了很多当初看着很好的拍摄者,可他我还是很难超越。汪鸷。 + r1 R! w& p; Q) z% v/ L1 P$ f
7 |) [5 E4 w+ f; l& Z, d
http://www.moko.cc/phoenixwang/ 3 S' P, S' c+ E! b/ _
, ^$ N, d$ H+ d/ k
尼康用家,他的文章也非常值得看。
4 m2 R% m5 I2 A+ f3 C: U/ j5 X* g3 ]; p
2,关于人像:人像是单反入门者的最爱,尤其是男性朋友,嗯,咳。那么怎样拍出一张不平凡的人像呢?在蜂鸟大张旗鼓的人像外拍活动中,俗的去公园,雅的去798,没钱的蹲道边,有钱的酒店开房间,一群叔叔们大都举着长枪大炮围着一个岁数跟他们家闺女差不多的沾了团粉的大姑娘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扫射,为的就是个消费体验。头都价格不菲,光圈小于二点八根本不敢拿出来丢人,出来的片子一水儿的毛玻璃前边站大妞然后搔首弄姿,狼友们一看,哇,这机不便宜吧?这鸡也不便宜吧?如果您参加过此类活动并且乐此不疲,我这篇文估计您得当厕纸了。
, ^; H) Z+ v" G$ }" G5 l, u! V6 Z2 ^, B- u% p3 K& p& ~
来豆瓣的网友,大多其实爱的人像都是时尚大片、文艺腔或者小清新,讲究的是气氛环境与人的相得益彰。拍人像与拍风景最大的区别,是两边是平等的。与人沟通最难了,拍人讲究拍出戏来,拍到心里去,最难的一环就是摄影师与模特的沟通,以及抓住转瞬即逝的可爱。尽量少摆拍,在你没有得到高素质强表现力的模特之前,两边都笨拙会大大打击双方的信心。有人说刚开始练不要找高素质的模特,因为人长得好看谁拍都好看。这错了。人长得好有表现力,美的角度更多,只是能拍好的几率更大些,打游戏都是从初级往高级打呢,拍照片怎么就非得给自己制造困难?有一个能协助你共同完成成功人像作品的模特是非常提升新手自信心的,只是你不要形成依赖就好了,要把提高人像水平的道路当成RPG,一路打怪升级捡宝物做买卖,当你走到旅程的终点,就去给凤姐拍写真吧。 2 E* _& n4 L2 U; g
) U3 K" ~2 ]1 D/ V. ^* V _- ^+ m
在技术上需要保证最多的,是服装、化妆、摆姿和用光,一切的一切都请为表达一个主题服务,精简你的思路,其他的看教程即可。尤其是用光,是摄影的一个全新开始,其重要性不亚于你购入相机。
2 ?- z& A9 |4 a2 h% a, [9 r1 |$ y+ ~# j1 D) C5 X
拍人像虽然是诸位单身文艺男青年的好手段,可拍摄中也请尽量抱着一颗干净的心。当然,陈老师的心也是晶莹剔透的,看你怎么看了。
3 w! A$ F3 J" ~1 s8 o+ c8 d: N) i. k) D2 u$ d$ W: S. x
关于人像,我再次推荐一位身边的同学,他的糖水片是一绝,同样是尼康用家。李季。 e. W8 Q3 n7 V4 ~8 X$ E
/ m0 b9 y$ X% _7 Y1 Shttp://www.moko.cc/post/matthewmoko/indexpost.html
3 [0 {/ Y G% T f; k1 I* P) K6 X+ J( A2 ] D
3,关于人文。这里更多的是在说新闻照片和故事片。也许很多摄影者心中都有一个马格南的梦,但那太飘渺,如果你没有那个绝对信念,我只希望在各位保证生计的前提下,关注身边需要关注的人和事,将他们拍下来,告诉世人,他们需要关注。在中国,需要关注的太多了,在你有相机之前,那是生活;有了相机,那是现象。人文我找不到固定的模式,我没有仔细研读新闻摄影,我只是原生态地觉得那是个交流,是个讲述,需要你是个有故事的人,就行了。
: T+ z7 w, W( k W3 I* z& V; r9 ^
: u- X, y( L" F; P% jhttp://tieba.baidu.com/f?kz=32908215
9 Y9 B& _3 Z& q1 s/ ?0 i# ]1 p
$ [# d9 v7 |. e) O4 y最近还比较流行的是一种类似于静态电影的表现手法,也许大家都看过,那个武汉的小旅馆系列,大龄剩女相亲系列,以及国外的出租车前窗系列。这是个非常好的创意平台,各位可以用这种方式创造一个场景,用来向大家讲述一件事,传输一种态度,对于一个摄影新人是个非常好的家庭作业。
# M# C' o4 J( n) a2 }- a, U% B. [$ g+ S& |: P! r
http://bbs.tiexue.net/post2_4210846_1.html
9 G7 x- E+ S6 m; N. ?- n& K- C1 A
二,后期是什么?其实,后期真的不是ps。或者不是ps这么简单。在摄影里,ps是作为一个争议存在的,当照相变成了“造像”,那还有什么意思?虽然国际上获奖的过度ps照片也不少,但在我们看来,生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不该是摄影者该做的事,艺术另算。
5 @- }% J. f3 [, S& L" i6 x/ \
# B1 c) X2 e4 ~* m3 {' ]* p经常有人问,你们摄影是不是必须要ps啊?回答不是,不是必须要ps,是必须要后期,不后期没法出片,就连胶片时代都一样。胶片时代的后期是冲洗的种种,那么现在的数码后期则也一样。利用capture NX、lightroom、cameroraw以及基本的photoshop对一张基本照片做白平衡、细节和色调的修饰是必须的。
+ B3 {0 b# ?8 x; A1 S- p% v- [3 ^9 o9 h) h$ D, ]. r/ D0 p3 \% E
这时候,用raw出片的重点就来了。从未接触过数字摄影或者从小DC升级上来的用户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拍照还要用这种一般电脑读不出来的格式存储。关于raw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问百度得到,我这里只是告诉大家,这样会给后期调节留下最大的空间,以及还原最好的画质,这样的好处足够劝你这样做了。之前在前期里给大家讲的EV值调节和白平衡,此时都可以在电脑上重新做,还可以改色调、锐化、柔化、增减暗角、对比、饱和等等等等,且不损坏图像本身,方便很多。我自己通常的方式就是,用raw拍片,然后在NX2里做基本调节,然后解成jpg,再放进ps做进一步修饰。这些解raw的软件,上手都比ps要容易,甚至基本使用完全无需教程,自己按一遍所有键就知道怎么做了,需要什么风格自己做,但最好别太离谱,给下一步修饰留条后路。lightroom我基本没用过,但同样强大,广大文科女生都喜欢,可见其操作简单入手容易,大家可以试试看。
( k! ~7 p: D2 H- o5 m% K6 Y" j; i( U1 T, y3 v
豆瓣上著名的LX3使用者PEI大师就长于lightroom使用,大家可以看一下效果。我自己也用小三,但完全做不到他这样:http://www.douban.com/people/pei830/ % j3 S ?% ]+ m5 K. Z4 X5 V
2 T( h7 F [8 y9 R& W$ _我做得更多的是ps。ps是个无比强大的工具,就看你如何发掘。但在摄影里,必须有好的前期才能最好地使用它,这只是个修饰工具,别忘了。 ! ?9 [! a6 }3 R. \9 p
& P5 n* Z' ]: S# V0 tps之于风光,最有用的是图层和通道。前期不一定能把所有位置曝准确了,或者构图有问题了,这时候可以调整、剪裁、涂抹还有上色。不要懒,做后期一步到位的诸如光影魔术手一类的工具都是大杀器,好的作品是慢工出来的。对待一副风光,要把天空和地面分开看,物品和环境分开看,高光、阴影和中间调分开看,抠出图层然后羽化边界分别调,善用调整层,调色阶和曲线,分通道调,增减对比和饱和,然后用锐化和模糊滤镜,或者更多的外挂滤镜。这其中,画笔、印章和修复画笔往往也不可或缺,虽然你觉得那是设计师才用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你对于这幅风光需要表现什么感觉的基础上来做的,色调是冷还是暖,对比是强还是弱,色彩是浓还是淡,这些既是风光的性格,也是你个人的风格,都能对观者传递不同的情感。 4 @# b5 V* [! C' a3 i- v
" L- J3 V$ Y9 R+ z1 ?. g2 a) `
最核心的核心,是感染力。 0 x" M# F) w% n. l; S2 }
) e2 M" k/ U/ Y) T
再贴一次汪鸷的作品:http://www.moko.cc/post/phoenixwang/1/246020.html
" M7 d6 E: s$ A4 I& m7 v/ p* q" ^# u T I/ P7 c2 z. D& l
ps之于人像,最有用的是修复和滤镜。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那么很多瑕疵还是修掉比较好,在不虚假的基础上。印章、修复画笔和液化滤镜在这时候应用异常广泛,对于商业写真一类的,还应该用上磨皮滤镜这种东西,网上都可以下到。但是,什么都可以修,可以瘦身可以抹脸可以隆胸画眉,绝对不要动别人的眼睛,那是整张照片的灵魂,动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是大忌。他眼睛小,那是他自己,他闭眼睛了,或者眼睛无神,那是你没拍好,重拍,别动人眼睛,动了就不是他本人了。 * F; n6 M7 N3 f$ p* p6 K
$ P, Q9 X# o; Y$ M% m$ B7 N
当前流行的人像风格有很多,比如阿宝,比如燕子,比如Lainka,当然最火的还是日式小清新。用数码片做这些效果都不难,大师们敝帚自珍,咱们可以自行研发。网上一搜就是好多的这些风格的模仿教程,大家自己去举一反三地摸索吧,无非是色阶、曲线、对比、饱和和滤镜的组合,耐心点总能试出来的工具都给你了。还是一句话,别用光影之类的一键得的工具,俗,毁画质,更毁人。你爱lomo暗角?用lr做也别用光影,特别假。 ; \: P5 ]$ g0 L W7 r# v7 ^" F# y/ i
u% i! j. T1 A5 J4 U7 c0 E
好吧燕子的:http://www.douban.com/people/SIMPLEYANZI/
% P' K" `9 @$ c( @: A% N4 O# N$ _* B! p! z1 v' U5 A* {) s
Lainka的:http://www.moko.cc/lainka
, ~' x) \0 {1 G# \4 _. s: c3 `6 w" R! a0 `
ps之于人文片子。人文片子不要修饰,把色调和视觉效果调得浓重就好了。这里可以加噪点,去色变黑白,或者保留部分有冲击力的颜色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想法。所谓人文,没文化的人如何讲人文。 / A; |( W# h. F8 P
* ^( Z4 C) f3 y' B+ b0 ^) ]太真实的不贴了,贴个文艺的,最近很喜欢的白一萌,他后来的小清新风格我倒没有他当初这本西班牙这么感冒。看完午夜巴塞罗那再看这个,你会无限憧憬这个国度:
. p1 N7 s6 M& Q6 p6 R) N$ l U; w: } Q$ P' z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9305249/ 7 C6 e6 _* _4 M4 @- V) I
F$ j2 }2 z) |/ b: D4 H差不多就这么多,呕心沥血了。以上的所有,我自己肯定没有完全做到,自己一边写,也在提醒我自己。我们都是平面控,既然你入了这个门,就做出点意思来,单反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卖。代表伟大的性感小夜壶——慕容晓晓恭祝各位多出好片! # p$ r. ^: e9 k5 u$ o& d
--------------------------------------------------------------------------------------------------------------------------------------------------------------------------------
4 c9 P; O b; C h; \: p" M* b6 E作者:elvissiren 原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doumail/92563576/ (豆瓣摄影小组)感谢作者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