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最近我工作的pizza店有两个人辞职,以及一些后续的事情,让我想起这个话题。, c/ b7 T6 i7 F
+ [* G, G. F2 F# a( D- Z第一个是位30岁的老美。他自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这里干,已经混上了一个课题攻关小组的负责人。大概三个月前,他突发奇想,决定云游天下,老板震惊之余,格外开恩地说你停薪留职吧,半年之后如果想回来还好回来么。可人家不干,去意已绝,言明要断了自己的一切退路,否则怎么叫破釜沉舟呢。目瞪口呆的我等庸碌之辈无不暗地里痛恨自己没有那份勇气,人为鸿鹕,我为燕雀,性格决定命运,唉!岂料他西班牙德国转了一圈后,上周又回来面试了,原来的职位已不再,如果被录用,他将从头做起。' B0 k6 [- g( Y1 T4 t( ^! @/ s, g
) Q2 f1 J6 F% ~3 t
第二位辞职者是个40来岁的老中,老伯对他比较了解。此公结婚十几年了,一儿一女,老婆也在我们pizza点上班。劳动节还一起party,打牌作乐呢,节后就不见了,事先也没有个预兆什么的,看来是蓄谋已久。这两天老伯碰到他老婆,一问才知道他不仅辞了职,还离了婚。位子、妻子、孩子、房子、票子全不要了,真正是“若为自由故,五子皆可抛”啊。据说现在在UCLA附近住着,女友常换,想必惬意得很,只可怜一双幼儿想见父亲一面也不可得。) U; p3 u1 ]9 S* F
% F/ n- Q. |" I7 z. n0 A6 b
当然,我们外人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更具体的细节和当事人的想法,我们无从知晓。光从我们能看到的东西来分析,我称这种感觉为“忽然厌倦”。% t9 @7 u( h' I1 o9 j
" |3 v( v1 y( R9 D# K, y2 |$ I0 p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些时刻产生这种感觉。上述两个例子是影响大的,小的就更多了,大家体会最深的可能就是常常兴起的戒网之心了,呵呵。有时候,也不是因为上网误事的负疚感,然而就是觉得没意思,越看越无聊,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虚拟的东西如此投入,于是就戒几天,意志不坚定分子还喜欢发个声明之类,把中文软件删掉也是他们常用的做法。绝大多数人过一小段时间就恢复正常,论坛里又见他/她活跃的身影了,幸哉!极个别冥顽不化之徒会一直厌倦下去,从此自绝于人民,如同一个坚决的禁欲主义者,让朋友心痛,悲夫!
. e. j+ S1 h' E0 O+ J
3 e, i& j9 f3 r* D3 R好的“忽然厌倦”也有,不多。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浪子回头”等等。总之,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过去,可能是某个工作职业,可能是某种生活方式,进行的一种全盘否定,往往彻底到“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的决绝地步,不给自己留余地,藕断丝连也不允许。“忽然厌倦”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是焦躁不安,不是狂悲狂喜,它如静水淡菊,让人觉得水到渠成,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就义无反顾了。但是,在“忽然厌倦”时所作的决定,却常常是最最愚蠢的,过不多久就要追悔莫及的。而因为当初太潇洒,补救起来付出的代价也就特别大,很多情况下对人对己所造成的伤害已无法挽回,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x. K8 C ^6 G
" P) ~: y8 P3 m& D) l' u
所以朋友,当你在平淡的生活中遭到“忽然厌倦”偷袭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什么决定都不要做。要知道,你能在过去/现在中生活那么久,不是没有道理的。你能抓住过去和现在,却抓不住未来,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