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脑性瘫痪的表现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同时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的异常。但据上海最好的脑科医院专家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他们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完善,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完全可以使由于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这需要医务人员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征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f+ L$ w: W& `1 G/ q) o$ z+ A1 x
3 i/ F. t8 t% F# N. ?4 a% n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8 {& U" I( S$ b
; I$ w5 S7 k/ w; u, p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 D. x* j( `+ J) Y- }" ~. u, c, @
: J/ c9 p- l$ ^3 w! L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6 r' O8 D H0 Y4 A+ {; J* B
% j% I/ `, {* w3 E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 H5 M/ W8 u* E& G3 f% v( F+ V
1 ~) [1 h. a% M, N t 误区五:家长将患儿“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治疗上,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l( u' d" h8 ~# o2 M3 l: Q
2 W. m" E/ X: Y0 x 误区六:有一部分中重度脑瘫患儿的家长,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
& b7 C5 j8 a ]+ h: i9 p' Y6 d* l, M# c" h/ r
误区七:有些医务人员强调运动训练可以代替一切;另有医生则过度夸大手术的“有效性”;也有的医生不分原由让就诊的脑瘫儿童都做高压氧治疗等单一的治疗。
3 S" A7 W2 J% p# C) [8 e q! q- V: o t# k/ g
医务工作者对脑瘫患儿应该科学掌握脑瘫康复治疗的原则,要针对不同患儿的不同病情,做出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 ! u3 p' N% E3 Z& u8 S" s. N
. ~, z2 ?+ E* Y; F7 `/ ~6 u! e2 c 因为患儿脑组织受到了损伤,所以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是贯穿终生的。不论采取哪一种手段进行治疗都是综合康复的组成部分。家长和医护人员均应树立全面康复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