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 |. i: H9 @, J据我们所知,圣经中有许多书木都不是由一位作者一气呵成的,大部份是由一位编者集古代流传下来的数据编写而成。为查究这些数据的来源和追溯它到底是属于古代那一种传统的,我们在文学上有一种方法,圣经学者称它为「源流批判」。例如梅瑟五书,今天的学者们都认为它是由四种传统(雅威兴、尼罗亨典、申命派和司祭本)所凑合而成。9 M. S7 o3 l0 p1 P+ M
* C; k5 y# ~! b$ \; H( f9 Z3 h, r圣经既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它包含了许多作者在写作时用来表达思想的文学类型,例如史诗、短歌、格言……等等。为懂得圣经中的意义,我们必须找出一段圣经所用的文学类型,然后再仔细地查考每种文学类型在当时的社会和又化背景中要表达些什么意义。这种寻找文学类型的方法,我们专称之为「类型批判」3 H% u' I6 l) h1 R. d5 V' e. B3 `. @
- z+ k& E) F8 s7 O6 y. R
既然圣经的书本大部份是由编者收集古代的资料编写而成,那么,我们问:编者得到了从各方曲搜集来的传统数据以后,他如何把这些零碎的数据编辑成我们今天圣经中的次序?有何神学思想支配着他,使他如此的编排?在四部福音中,对观福音(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部福音相同的材料很多,但在次序的安排上和结构上邦彼此有别。这就是因为编者各有其神学观点,各按其思想来安排,于是,三部福音便有了不同的次序和结构。为研究编者对资料的安排,我们在文学上有一种专门称为「编辑批判」的方法。) b" {: g/ h& D$ U9 |8 R* e
; L2 \- |4 f4 Z- c9 J/ H源流批判、类型批判、以及编辑批判三者皆息息相关,须要三管齐下方可对圣经的意义做全面性的了解。( e, l7 g c) k- ^; T$ e' L3 q
( A$ V [8 K8 V0 z
各位读者,当您阅毕这讲以后,或许您会感到圣经这本书实在太复杂。的确,自有圣经以来,多少学者曾耗尽毕生之精力去研究,但问题仍层出不穷。圣经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正好说明这部稀世的巨著并非只是靠人的脑袋构思而写成的。它是一部名符其真的「天书」,所以,当我们阅读圣经时,不能只靠人的理性推论,更重要的还是在信仰和祈祷中去阅读。不在信德中,人纵使翻阅了整本圣经,他也只是落得一个「知」字而已,圣经对他的生活可以说是起不了作用,因此,「知」固然重要,但「信」则片刻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