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通常用中文所称的“基督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包括
3 c* a( ]' u* Z7 t1 k' k“新教”,天主教和东(方)正教。而狭义的“基督教”特指新教。天主教和4 X1 s ]) i* d! r
新教有很多共同的信仰,两者都相信圣经是上帝的启示,都相信耶稣是神的儿
5 F+ M3 ~) B3 k @% A/ v9 L: ~2 o4 \子,都相信“三位一体”,都相信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死后三天复活,都相* q5 U. J! ^% a1 J+ I
信耶稣是“道理真理生命”。。。等等。但同时天主教和新教也有一些比较重2 ~. o+ J- N1 t6 e0 N; @# x
要的区别。
$ ^5 h3 P1 h' y5 z6 n5 G0 ^, R: K$ L
从基督教的历史来看,耶稣基督本人并没有创立任何宗教,基督教会是由使徒& v7 b/ M4 j. J8 \. G% O E
和初代信徒开始,从基督复活升天到主后(即“公元”)六世纪末是初期教会# v' v5 t5 j& J+ [
时期。从六世纪末到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是罗马天主教的时期,其间欧洲经
+ u" |5 a$ s1 n历了中世纪等历史阶段(“天主教”英文是Catholic,原意是“大而公的[ 普1 |2 L% G* p+ t- e4 I
世的]教会”)。新教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产物,因此要讲天主教和新
( w, o" m: T( P j) z; y( _教的区别,就必需参照宗教改革的历史。$ O8 \& V/ N& l' k- D! j
9 i" ^" {9 g, U# e% Y" b6 c: _
在罗马天主教时期以前,基督教就已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初代教会所遭受的
0 b+ }( k0 i5 m) F迫害没有了(正是残酷的迫害和殉道的信徒催生了教会并促成其壮大),教会/ F6 j9 G g3 V+ v
内部反而开始出现世俗化和结构化的问题。到了罗马天主教时期,教会有了很. B6 ^ L# o" Y2 f
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出现“政教合一”),很多内部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教廷0 [1 G8 r) q4 v2 M1 ?
有权有钱但偏离圣经,神职人员不追求属灵甚至道德腐败,信徒读不到圣经, D* b0 B% q6 b. V, }/ Q
却被教廷和神职人员压榨愚弄。。。教会内外的改革的呼声终于导致十六世纪
a1 n. e' i+ L以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为改教代表人物的宗教改革。
& |- \6 x$ W# L: Z4 M- g ; L( Q1 F/ M6 o$ _& L" [3 x
参见:《基督教发展简史》
& X& H2 }8 h/ `3 ]http://laikan.com/GODSWORD/worker/worker_8.htm
/ P6 d( Y0 s0 m ]3 X1 M: O8 r, t% h$ ]
宗教改革的“改革”跟通常我们所称的“改革”的意思不尽相同。宗教改革的' d$ g/ u) s) g5 B2 d
主旨是纠正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系统内的一些违背圣经的错误,宗教改革的口号
7 K% s' E1 n8 k m是“回到圣经”,表明其真义是从中世纪天主教教庭和教会“掺杂”了的教义、
. ]5 q/ }# W# c仪规等等里面解放出来,返璞归真,回归圣经真理的源头(所以有时候“reform
+ |6 r/ t9 D0 \7 X: s-ation”一词也翻译成“归正”)。然而改教家们并没有对他们以前的历代教
1 |/ n+ I) K; R% G3 ]7 ]; F. U1 |( |会和圣徒的所有的传承都采取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他们对历史上的合符9 U( w: T) s s8 i3 Q# E: z4 u
圣经真理的教义和神学(比如三位一体论和“因信称义”的教义)是持继承、6 d/ d+ U( b8 u- s9 b S
发扬、借鉴的态度的。但是同时,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对罗马天主教系统里面的, }7 I c j% s& o1 r7 E
违反圣经的教导和做法进行了批判和抗争(“新教”英文是Protestant,原有
! `& q% c6 e; O0 k3 x( k$ n“抗议者”之意)。在教义和神学上,新教提出“唯独圣经”,“唯独恩典”,* x; v+ ?$ z. J1 ?3 C/ D
“唯独信心”和“唯独基督”等主要观点,以与天主教相区别。
/ i/ h7 ~1 v! r$ w# }1 U- J$ b; Z. K0 g3 j! k/ X$ H
1。唯独圣经:天主教也相信圣经的权威,但是他们同时强调教会传统的权威,
, J, h, P( y: n# s2 l因此是“圣经加传统”。而新教强调只有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权威。新教的圣6 `: ], v s0 d) K6 u; l
经只有39卷旧约和27卷新约“正典”,不承认“次经”和“伪经”,而天主教
$ P' @$ \5 J, h, I `) U承认“次经”和“伪经”是有价值的。当时天主教的圣经只有拉丁文版,而圣
7 ? l/ @ Z, C9 k; O经的解释只能由神职人员来做,改教家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的版本,倡
6 s5 e+ [& t, s/ ]0 E2 b7 }导每个基督徒都应该自己读圣经,自己从圣经里面领受。圣经的解释回到圣经! U5 W4 T) L- e& ?
原文(希伯莱文和希腊文)而不是通过拉丁文的译本来进行。
, Z% _; v+ u- g/ |
r& y- c0 Q2 m1 X& v: ]2。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天主教对“因信称义”的解释,是人的得救是上帝的2 Z; q: V9 N& C. D+ r' w
恩典加上人的自由意志的抉择的结果,而信心包含行为(故人可以有“功德”),
6 E# } q- [4 q7 x9 K而新教强调人的得救完全唯独是上帝的恩典,人自己没有一点“贡献”,只有- d: i- b3 ~' }1 W# c2 p
靠信心而不能靠行为得救。& r0 U( O7 w( d7 b1 G! [5 ~" y
$ ]/ W% l, N- e3 K- S+ |# [; W4 [
3。唯独基督:新教相信救恩必要且只要通过基督,但天主教认为救恩需要通过2 K" B3 U; w- C, b {) c
“大而公”之教会(对基督的信仰)。+ O# I- g& H' ^3 @9 {2 o- F
/ g1 D' }' s! m0 o参见:《因信称义》, h/ l# u. R( D# g0 E% y; y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xz-yxcy.txt, Q8 E9 g s" b5 [
6 q$ X! Z. l% O1 x' N* y宗教改革带来其它一些重要的变革。教义神学上的分歧也带来传统和制度上的, |8 U9 K' h0 j$ y
改革,最终因为分歧难以调和也就导致了新教跟天主教的分开。新教不认同教
0 O3 t5 s: J' r: c. x廷制度和“圣品阶级”(主教,大主教,教皇等),而强调“信徒人人皆祭司”,4 M4 i+ K4 B' F: L) @/ g
每个信徒可以直接向上帝祷告,而不需要经过神职人员的中介做“告解”(忏
T6 V; T9 \. H2 L5 K4 f悔)。新教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不承认“教皇无误”(只坚持“圣经无误”)。- ?! T8 a" h3 k- }
天主教至少有七个“圣礼”,神父和主教的主要职责包括主持这些圣礼,神父
8 T% v( R7 g" N3 S+ O( I和主教不能结婚。新教只守圣经里面教导的洗礼和圣餐,新教的牧师和传道人: _+ x$ b& n5 C7 N$ }8 Q* R- O5 ~
以传道讲道牧养(关怀)教会的弟兄姐妹为职责,可以全职或兼职,也可以结+ T/ @8 U0 b! u3 r
婚。天主教有“修道”制度,修士和修女必须守童身(不能结婚)。新教没有
/ ~, P" x; G" {3 k: X“修道”制度。新教与天主教在对玛丽亚(耶稣的母亲)的看法、对圣像的看
* p2 b z: |- ~, `7 A法、对圣餐的意义的理解等方面也有不同。天主教的教堂里有圣母和圣徒的像,
. u0 @3 \9 _* `: R& i新教的没有。天主教尊玛丽亚为“圣母”,甚至向她祷告,而新教只相信她是3 r* Q/ n( S# _. \. V1 ^' K
一个值得尊敬的顺服上帝的妇人。天主教相信圣餐的饼和杯(葡萄汁)真的是
! q4 O9 n% v& }3 h' G# Z! u; C耶稣的身体“变质”而成,新教相信圣餐是为了纪念主的受死与复活,饼和杯
( K5 h" w- F1 g0 E7 I是属灵上的象征。。。
8 |8 T* y% r. w k
2 @* A1 ^+ t+ Q; Q: ]$ y. h3 b宗教改革也给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带来很多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参见:3 V8 _ b7 A% i- q$ m) k! ~
, b9 n, d$ F/ U' q" p- }; [- S& ^
《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
$ z$ \0 o3 E; F: ?9 g+ Lhttp://www.godoor.com/article/list.asp?id=10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