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6|回复: 2

[加国新闻] 星星生活:加拿大总督祝贺我们金婚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叶元凯
- e) Q: G/ {+ ]0 i9 A那天下午开信箱,发现里面有一把钥匙,一定是有什么包裹寄来了。打开包裹箱一看,是一个很大的信封,左上角的发信人地址上盖着一枚纹章:一头戴着皇冠的狮子,“手”里拿着一片枫叶,下面注明RIDEAU HALL(丽都厅)。原来这是加拿大总督庄美楷(Michaelle Jean)给我们夫妇发来的祝贺我们金婚的贺信。全文如下:
8 _( e  R# ?* C- G* Y* g0 l4 R
0 N. K: C$ D- y8 o2008年2月15日 ! X* Q+ g4 X) d2 E# `

) P. p1 h/ J+ g亲爱的叶先生和赵女士:
4 P4 M  S; U7 L6 n0 W2 e! M5 H
# A& |# l" T$ Z- Z1 o在你们金婚纪念之际,我高兴地向你们表示我个人最热烈的祝愿。
* y" G$ ]: x9 _, F/ |4 s0 n
6 P8 S& I0 i% S0 `9 g! s" A0 M在人生的旅途上,能信赖一个人,并和他或她亲密地携手前进,这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作为婚姻的另一半和灵魂的伴侣,配偶都是彼此的一面镜子,在互相支持的过程中,反映出双方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很多很多年以前,你们共同誓言要终生不渝,既为了争取更美好的未来,也为了应对人生路途上的困厄。经历了人生崎岖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之后,你们不论是个人还是夫妇俩都已经锻炼得更为坚强。
- S6 `& l( c4 m0 \* D/ \6 ^
# Z  }# I0 J, x+ e+ {愿你们的结合继续给你们带来更多的幸福。 ( H6 p! B5 O% o# ?7 T  X! t/ R- u

( T6 W* v9 o  H: X0 a$ a& F8 b0 @你诚挚的,
. g' b+ L3 f" K7 }9 B" S庄美楷(签名)
* o! I& X2 A" b3 i; O加拿大总督 3 R9 f  P8 O' h- V3 z
1 I* R& [! X0 p
叶元凯先生暨夫人赵连惠女士
8 P: u! B( Y3 c' t2 z" U. m6 B4 l3 x2 ~. t
总督怎么会给我们发贺信呢?事情缘起不久前的一次老人聚会,我们谈到去年在滑铁卢度过了金婚,对加拿大颇为了解的老闵马上告诉我们,可以联系加拿大总督,她会给我们发来祝贺,因为金婚在加拿大是一件很隆重的事,人们对此很珍视。
/ k- l* M9 b9 v5 b$ l' T' r0 C& v$ u/ U( ^" ^: v* B5 }& l
我们说那是去年的事,现在提出来还行吗,老闵说你们比金婚又多一年,更有意义了。于是我们在2009年8月底试着给总督发去电子邮件,附上我们结婚证书的照片和朋友们祝贺我们金婚的照片。
9 p" L5 i  d  j+ F9 V
7 A/ p3 y4 z6 f. j8 a8 `1 B8 [6 G总督府第二天就回了电,说明他们事情很多,很忙,要我们等待正式的答复。到了9月底就收到了上面的贺信,但签署的日期仍是我们金婚纪念日的前一天。 7 D$ R! n& N# ^) E' @; y" g
2 u/ w' u* |4 x9 \4 f5 Z  f  _+ d0 j
我们是07年11月到加,动身时就想到要在加拿大度过金婚纪念,于是就把两张结婚证书带一张过来,准备以后就留在老三儿子这里,作为传家宝。到了08年2月,我们把证书拿出来,给儿子、媳妇看,他们提出要隆重庆贺,我们要求只在内部进行。
5 p) ~& w- b; j" ?# S3 F( T" z; ?) @5 {# G9 x
证书上记载我们的结婚日期是1958年2月16日,媳妇说如果是2月15 就更有意义了,可惜我们那时没有听说过什么情人节。于是,在我们金婚纪念前夕,在情人节的晚餐时,儿子叫小孙女Rachel拿来一个纸盒,包装纸上贴着红花,说是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感到意外。 / g. O1 [+ D$ y& e3 b

3 N1 t. \" d) y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磁盘,上面有我们俩的照片,题词是:金婚纪念1958─2008。同时,附有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爸爸妈妈金婚愉快,再度百年!冰冰亚兰Rachel,Feb. 15,2008 7 M2 D  G# |& a# H, `

$ D1 A( |/ V- J4 V2 |: Z4 m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礼物,谢谢儿子一家的心意,早早地悄悄到Walmart定制好,我们将永久保存。第二天,全家外出就餐,庆祝我们的金婚。国内的两个儿子也发来贺电,表示祝贺。当时我们俩都在LINC班学习,我们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发喜糖,大家都向我们祝贺,投来羡慕的目光。* S/ C, q* M# k% S* }5 `, K' A
" b0 \/ t0 y! R/ Q
3 a7 h# @" b; _( ]( [
1.gif
7 v3 ?/ C8 R' E% f5 N4 `: L 1.jpg & g! V" j' e/ v- p7 D5 `
9 Z6 v6 F' s3 Z; I2 S2 Z

( ^/ T$ I$ P, j6 R( q4 a# U. l0 R% k5 f% i0 Z8 o" B
恰好学校里举行民族传统节(Heritage Day)活动,大家就把我们的结婚证书作为我们中国组的展品之一。参观者对这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证书都很感兴趣,电视台给我们录了像,校长Paul Cox先生仔细看了证书,并同我们合影。 0 n4 x" |- M8 n4 [/ K
1 D  b/ S4 z$ L
我和老伴是大学同窗,1955年毕业时,“党的需要、人民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豪情满怀,以天下为己任,9名同学一起自愿支援西北建设,由上海分配到陕西。当时她在关中的咸阳中学,我到了更为艰苦的原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 3 v8 m+ H2 O9 v) }

  n7 O1 W8 z) y0 P8 P1 i由于相同的经历,共同的道路,我们书来信往频繁,逐步加深了相互了解。1956年初寒假期间,她请我到咸阳和关中的老同学一起过年,我们也就定下了关系。1957年夏,我们分别动身,到她老家苏州会合。未来的岳父母请我们在玄妙观的饭馆吃饭,两位老人见我身穿妈妈手缝的布汗衫有点年头了,就给我买了两件汗衫,又请我们去玩狮子林,坐马车去虎丘。随后我们一起去杭州看我妈妈。妈妈对未来的媳妇说:我们家没有什么财产,只有两个儿子。妈妈、弟弟和我们俩一起去三潭印月游览并摄影留念。妈妈看到大儿子有了对象,心情很高兴。此行我们拜见了双方父母,进一步明确了关系。
9 J& n( j# d& Z: }
4 [4 W- y: H9 g  c: L5 s; j, s但是人生的路途上并非处处是鲜花,正如加拿大总督庄美楷所说,婚姻也是为了“应对人生路途上的困厄”。1957年下半年全国掀起反右高潮。我初出茅庐,不识政治诡异,听党的话,积极提意见,结果受到批判,帽子虽然没有戴上,已临危险边缘。运动中,很多人脱离关系,离婚,划清界线,比比皆是。我当时心灰意懒,垂头丧气,但是她识我人品知我心,政治风暴没有摧毁我们的纽带,我们的婚姻经受了第一场考验,我们仍计划如期在1958年初举行婚礼。
/ R. [, O$ t% f- l0 p
& V4 P$ t- z+ `4 T我从米脂赶到咸阳,1958年2月16日,等她全市教师集中的寒假学习班结束,已经是腊月28日,第二天就是除夕,我们去咸阳文汇路街道办事处领了结婚证,当天傍晚在学校的会议室举行了结婚仪式,给留校的老师发了喜糖。我们没有购买任何家具,只是用块木板把床加宽一点,两床被子放在一起。唯一的新衣是母亲花了18元做的一套柞蚕丝中山装,从杭州寄来。第二天,我们去西安拍结婚纪念照,准备给双方的老人寄去,她只戴了照相馆里现成的头饰,就算是婚礼纪念照了。大学同窗结为人生伴侣,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 V) l; b$ M; }3 w
& P6 p& R9 c+ P* q+ V& C3 H1959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为照顾夫妇关系把我调到咸阳中学,从此二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我们度过了50年代末的艰难生活,经受了10年的文革,由青年积极分子成为黑线人物。那张两寸大的结婚照被认为是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遭到查抄。回首当年,一生虽然充满政治的大风大浪,我们总是相濡以沫,互相支持,站在时代的前列,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 [) R9 l1 x$ H
6 T& H- d, q/ n) Y( @; r
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真正的春天到来,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精神焕发,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同钻研教材,一起备课,为年轻一代的成长,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得到历届师生的肯定和赞扬。我们各自的成就都是在对方的支持、帮助下取得。在人生的夕阳时期,回眸共同走过的漫长之路,心里还是感到欣慰。虽然有坑有坡,征途还是不乏辉煌,人生留下了靓丽的痕迹。
+ J9 y: H- F1 g6 G3 u/ \! g( ]0 R
4 c! ^3 ]# K# i  `. a/ m1 ^5 s# V回顾生平,妻总说,一辈子碌碌无为,只是生了三个儿子。其实,在漫长的自然灾害和政治风雨中,长年批判斗争,下乡下厂,支援三夏三秋,学工,学农,学军的夹缝中把三个孩子抚养大,教育成人,平平安安熬过来也真不容易。 " l7 W1 |* H  j
7 x+ H8 V$ q! @9 t$ \, ^8 W
曾记得,粮食不够,到野地挑刺茎用酱油拌拌填肚子。为一点点差价,骑车几十里,翻几个大坡,到店张镇买麦自己磨面。在门前露天柴灶上做南瓜盖被子--南瓜为主,上面铺一层面皮,被孩子们看作是美味。 1 b* }7 F- w8 ^

3 q2 @7 Q" }- d! w% R( R, a5 H我们终身难忘的是:深夜参加批判会归来,发现两岁多大的老二灰头土脸地躺在门前的路上睡着了。父母心中的怜惜之情,现在想起犹令人心疼。所幸三个儿子都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超越父辈,我们足以自慰。 ! y- i: v- y  P2 I) L

/ n6 m7 N$ v$ ~由于老家在南国,老人健在时,隔段时间总要回去看看,多次拖着3个孩子跋涉半个中国。虽然钱都交给铁路,浪游仍是人生一快。登泰山,游匡庐,南下三亚,北达承德,东观蓬莱,西至峨嵋。 4 j+ f' e  C5 e6 Q! S  j1 _3 F
: \2 h5 ^  \, |+ p3 ^, D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松禁,于是新马泰、日、韩都走了一遭。小儿来加多年,我们也随之来到新大陆,展开旅游新天地。东到王子岛,濯足大西洋,西临温哥华岛,隔太平洋遥望中华故土。华盛顿、纽约、大西洋城、黄石公园、盐湖城、科罗拉多红土高原等地,曾经是远在天边,遥遥不可及的地方,我们也去步踏了一遍,用数码相机留下近千张风景照和两老的合影。又在Waterloo度过金婚50周年纪念日,受到总督的祝贺,足证此生丰富多彩!
5 x' b+ Z. A; P+ U% N1 i1 T5 K" o  {
人生匆匆,岁月悠悠,想不到我们已过了金婚的年头,当年青丝已成白首,不知不觉,已近耄耋之年,但是我们并没有怀暮年之忧,思想上并不耿耿于老之已至,依然天天读书写作,为照料第三代发挥余热。寒冬大地,白雪皑皑,道路冰封,两老相扶相依,坚持锻炼,我们依然在前进,在向钻石婚前进!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8 22:37 , Processed in 0.1637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