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0)
|
吴辛妮忆述2001年12月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给刚满一岁的女儿最后一次喂哺母乳,然后目送她由亲人陪同返回中国“俾能活得更好”的情景,至今仍泣不成声。 6 c& s s( k! c5 J& `: Z
# o" B( a# x t0 ~9 A7 }
过去两年半来,一直在中国由祖父母照顾的邢艾丽丝(IRIS XING 译音)只知道母亲就是“那个活在中国家里起居室电脑里的人”,因为两年多来,维系母女俩的就只能透过互联网摄影机。
2 f+ j9 I* K2 K( T1 z& B( j) z
0 ]* m& h% w& q每年都有数以百计从中国移民加国育有孩子的妇女,将初生子女送返祖家给祖父母照顾,四年多前移居加拿大,曾在中国当高中教师的吴辛妮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6 g( d5 @8 p9 y& {9 ?
* N# x+ _9 s4 n- ^8 @现年32岁的吴辛妮(SUNNY WU)因专业资格不获加拿大承认,正在剑桥市的社区学院修读会计课程。她表示,收入有限,很难有足够金钱在加国养孩子,所以将女儿送回祖家,反而会让她活得好些;其实没有父母想跟子女分离,所以她一直非常内疚和伤心,但对女儿来说,这是最佳选择。她与7岁的大女一直在加国生活,但已计划今年8月将幼女带返加国,因为她已满4岁可以入读幼稚园。
. O! s8 n9 Z( b, ]" S4 R
+ K; \7 w9 @; g/ v目前并不清楚有多少移民加国的妇女将子女送回祖家让亲人照顾,但据多伦多圣士提反邻舍家庭机构(ST. STEPHEN'S NEIGHBOURHOOD HOUSE)持有家庭教育证书的黄科伦丝(音译FLORENCE WONG)估计,人数没有数千也有数百。
* o; N2 [9 I0 U3 d9 v a! F+ y/ @) m* J3 x% o1 }
该机构在2000年时收到不少小学教师告知,不懂英语的加国出生中国学生人数大幅上升。在该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主持的妇女产前计划研讨小组中,发现逾半说普通话的孕妇计划将子女送返祖家,事实上,不少由其他国家移民加国的人将子女送返原居地抚养的情况同样普遍。
1 I$ u+ M7 Y |
( u/ z* O R2 X5 G* P0 J8 e) i( W; s* \黄科伦丝由2001年起,在公益金计划的辅助下,为该批妇女提供个别辅导,希望她们改变主意,不要让家人两地分隔。她解释,那些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的家长,被迫将子女送返祖家由亲人照顾,全因为不能在加国找到跟他们原来接受的训练和教育有关的工作,于是要重返校园学习英语或提升个人技术,晚上或周末则要轮班工作,来赚取最低工资,却不能每月负担600元到800元的子女日托服务开支。 1 [3 w R B+ |2 r
& C; i, ^, F# ~- }) o
吴辛妮与丈夫跟大多数新移民一样,带着多年来的积蓄(他夫俩有万多元加币)移民加国,而他俩所称的“应急钱”却令他们无法在加国获得子女日托津贴的资格。
5 P/ B5 O/ h$ d: U6 ~6 ?( }+ s
9 t: o) {7 i ~% k尽管吴辛妮的丈夫在移民加国11个月后,找到了一份电脑程式合约工作,两人仍要有双职收入才可以支付两名女儿的日托服务,而吴辛妮刚报读了社区学院的课程。 : s: {" M' u7 ~, e
9 ]7 N, R( j4 i' ]7 @她指出,中国的日托服务每月只须100加元,由早上7时到晚上7时,而她夫妇俩在加国没有稳定收入,假如将子女送回祖家,有祖父母照顾,则至少可以让她们生活得好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