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get8686 于 2009-7-28 08:11 编辑
6 A" l% c7 H9 f
( ?7 B: M: J+ \# E( c, z3 c作者:紫雨
, p" R" J# D, D. J7 M8 | 常常会从51新闻,特别是房产新闻的评论里见到两种熟悉的言论。一种是对房市永远看好的,涨的时候自然不必说,跌的时候就说长期大方向是涨的;另一种则是站在对立面,涨的时候就预言是泡沫,跌的时候更是说还没见底。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可是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车轱辘话,读者看多了,他们的言论也就没什么新意了。
9 x* B. L/ A( ~
5 ^! y) o) D3 I& d# Y& Y+ M 房子,该不该买?凡是有朋友问起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提着一颗警惕的心,不是提防他/她,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误导了别人的决策。为什么呢?窃以为,是不是该投资房产,那绝对应该是很私人的考虑,就好像问该不该和这个人结婚一样,除非是对相互十分了解的朋友,不要轻易给意见。 " n! D3 S* g& e0 f: A N0 I
# s1 i) g* Q z. \# k4 r1 d
如果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问:我该不该嫁他/娶她,你能怎么说?难道不问询问者的意图就回答:“好啊好啊,此人前程无量,如果我是你,我一定嫁!”或是:“不行,此人面相不吉,和他/她结婚,你一定后悔!”—— 说这些话的结果,不是让朋友觉得你在泛泛敷衍,就是翻了脸,拂袖而去。 e/ w, v0 P5 c' t
}0 i% u# ?4 s& C' l) Q" b ~; ` 其实,结不结婚的问题,到了咨询朋友意见的时候,大多早已在当事人的心里考虑了千百遍,也有了肯定或是否定的倾向,朋友建议的作用只是让他/她更坚定自己的想法而已。如果你真想帮他/她,就应该先听听这人本身的看法,了解其想法的根源,才能提出中肯的意见。
9 p& i: C, ~, @$ W3 F& o1 e
5 C! x" m: Y0 o 房产的投资也是一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决定,能不先在心里百般衡量,万般琢磨,才端到台面上,让朋友和经纪评说吗? 如果是益友,所给的意见是帮助他们把这个决定做的更完美,更恰当,而不是简单的赞成或是反对。
+ B4 j3 J* R! s/ a: a
& q2 k+ [) H: }; T& F 房产文章的评论中最令人不快的言论莫过于:不买房子的都是穷鬼。—— 房市看好者所言,很可能是经纪;还有:这时候买房子就是傻X。—— 房市唱衰者所下的结论。且不论这些话语粗俗,用辱骂进行辩论是最低下的辩论方式,就从言论基础而言,这些论调也是缺乏根据的。 + [5 T0 d5 z- @! z
/ `3 x# r- Z9 j. T 先说不买房子的是不是都是穷鬼吧。有位朋友,夫妻俩都在高薪的IT行业工作,家庭收入近二十万,有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他们来加拿大已经快十年了,还是没有买房子,而是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从小学到中学期间,先后搬了三次家,都是租住两房式设备完善的高级公寓。
, Q; A$ d+ J6 t/ F/ d3 z; i9 b6 o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一则孩子可以就近上学,不必舟车劳顿;二则夫妇俩工作都忙,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房子,租住公寓省事省心,也省却了三次买房卖房带来的经纪费。他们的计划是:等孩子明年上了大学,夫妇俩再去买一座好地点的共管镇屋居住,就不再搬家了。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不能不说这种考虑是很明智很周到的,难道能因为他们不买房,就说他们是穷鬼吗?
# G" {0 y- D) B4 m: v& M$ R( h' Q c2 S) w
+ g( G" C" m; Q+ ^ J' z 还有个朋友,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地拼搏多年,几年前携巨额存款来加,至今租住公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买房,他答道:“我见过多国房市的风风雨雨,也明白哪里都没有铁饭碗可言。加国的经济前景我不看好,等换了护照,我要南下发展,此时买房,不是给自己添个累赘吗?”这样的人,是不是也要被某些人归入穷鬼的行列呢?
" v1 m2 s. d/ }* a
$ _ @6 |9 u% `0 ~- Y; S( E 买房子是私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副算盘,为生活打着小九九。哪些珠子该放在下方,哪些珠子该安在上排,取决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多方衡量。我见过为了孩子出生时能住上自家的房子买房的,也见过为了尽孝听从父母之命买房的,有为了能在同事朋友面前争一口气买房的,更有为了圆满自己人生的梦想买房的,不一而足。 3 ]3 s* b9 S3 V ]
+ i% L% T% s9 u) \) z 有一对夫妇,来加后一直打着labour工,却在我们这条街的路口买了这个区最大的房子。虽然为了还贷,他们常常舍不得用电用水,平时也是省吃俭用,但是他们依然笑着说,拥有一座大房产是他们出国之前就有的梦想。还有对年轻夫妇,刚刚怀上了孩子,国内的父母喜不自胜,捎来了二三十万加币,让他们尽快买房,好让父母同住,共享天伦之乐。就算房价会跌,这样的亲情,能无视吗? 8 J! |: v+ P7 N
, H, x: e# O8 ?9 V 买房的人们中,确实有的是觉得房市会涨,但更多的,是出于其他的考量。毕竟,除非有外援,大多数工薪阶层是无法负担多套房产并作为投资的,自住的房产,涨了,你卖吗?卖了住哪?再去买一套,那套房子不也涨了吗?损失的还是经纪费和交易税。房价跌了,你卖房,再去买一套?很少有人乐于这么折腾。更何况,房子住久了,也是有感情的,能说卖就卖吗?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初次进场者外,对于已拥有房产的人,房价的涨跌就只是帐面上的数字,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了。
- s# S# G/ V3 i: {% ?) H; F# V( V5 T, U/ |, D! Z* t
还有的评论说,房产经纪为了赚取经纪费,不惜蒙人骗人;当然经纪们也不示弱,说那些唱衰者误导了大家,不但抄不到底,反倒错过了好时机。争论孰是孰非的过程,又是一番硝烟弥漫、脸红耳赤。
+ S4 l2 t% P+ z: K! k
/ F, I* x+ I* V- l; G) H0 Q6 ]' u" M7 N 确实,在房产交易过程中,经纪隐瞒房屋缺陷甚至诱导消费者买房的事屡见不鲜,但是生活中哪里没有圈套,哪里没有陷阱?经纪说,你买了房就是有钱人啦,所以你买。那么唐菲特说我只帮有钱人做投资,你是不是也为了被认为是有钱人,就颠儿颠儿地把钱送他那儿去?经纪不告诉你房屋有什么问题,你就该问啊!人家是吃这碗饭的,做成一笔交易也不容易,都自曝其丑,那还不如干脆让你不买得了。
8 Y2 g8 O$ |. C! I K' C
+ ]( j* p+ l4 @' X, j/ ^ 消费者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能一味等着别人来替你把关。把有疑问的地方弄清楚,有什么张不开口的?如果有的经纪搪塞其辞,那就要求把详细的房屋情况作为交易条件写到合同中去,有了问题也有个投诉的依据。如果消费者都能这样理智的话,那些经纪们也会被迫自觉起来的。 - y/ v; a/ y' {4 A; F, H( q- w7 I
: l: v: e+ n- A# X j3 G- i 话说回来了,如果都靠买房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心吊胆地签合同,那还要专业经纪做什么?如果经纪们不提高自身的素质,结果只能是让更多的买房者加入私买私售的行列里去。当然,我也见过很多诚信负责的经纪,虽然成交一笔房产需要他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双方满意的交易令他们与客户成了好友,并通过老客户的大力推荐,得到了更多的新客户,这便是房产交易中的喜人景象了。
& U0 ~& L+ k$ T: h; c' Z) g$ P7 ?# _7 c$ C0 I0 g" j6 \
总而言之,房市是不是要涨,是不是还跌,抄底不抄底,都不是大部分消费者关心的重点。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未来的生活走向,才是决定是否要拥有房产的关键。无论是何方面的决定,房产也好,感情也罢,都是个人的人生抉择,结果是喜是忧,也将由这个个体去承受,不容推脱。
* |/ p( `5 U2 `2 D" X }& Z
- u$ @. N% c% O 房子,买还是不买?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答案。是否能找到这个答案,还是取决于买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