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52)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5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们,请不要随便指挥学生用英语思维
(转帖)! U2 s0 i$ f* b4 M) B Q" F2 j
7 J) h7 {/ \! ^7 p* b用英语思维,是无数学英语者梦寐以求的最高能力,也是很多英语老师最频繁使用的教学法宝。凡英语教学中的大事小事,只要是一上升到了“思维”的高度,就无可辩驳地合理和科学,就毫无争议地必须认真执行。当英语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英语对话时,老师们总会严肃地强调说道:“注意,请不许想汉语,一定要用英语思维!”;当小学生们看着花花绿绿的英语课本上的图画而不解旁边英语单词的含义时,编写教材的人也是严肃地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练习小孩们的英语思维。”;全外教教学就更是强调用英语思维,把一个教室布置成全英语环境,一个汉字也不留,好像汉字就是学英语的天敌,好像汉字就是学英语的祸水,一举一动全都用英语进行,目的也是为了练习“think it in English”。/ H2 m. k) y" i5 |7 g0 p0 j1 p
0 e$ z7 }2 v2 H' [9 H9 o' B" b6 W0 b( Z! q用英语思维,一个喊了多少年的教学口号,一个用了多少年的教学招牌,这个招牌似乎人人都在用,在这个招牌下好像怎么教英语都合理,久而久之,这个招牌就成了一切英语学习活动的护身符,不管是在干什么,只要一说是在练习英语思维,就好像一切都合理了。/ f, e! B- G# @8 {
& B) Z6 R+ l `/ B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有几个人能说清用英语思维是怎么回事呢?某日,一个学生早晨起来兴奋地大叫道:“天哪,我的英语学会了!”,问其原由,回答道:“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是用英语在和别人说话,我能用英语做梦了,这说明我能用英语思维了,英语不就是学会了吗?”
/ d$ @! ?1 [( v2 s/ D7 E3 h0 w( _: ]2 h8 b
用英语做梦的人不在少数,梦醒后感叹自己英语学到一定深度的人在大有人在,但今天我要在此认真地告诉大家:用英语思维,对英语初学者和中等程度的人来说,真的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若一味地掉进这个梦里不能自拔,势必会影响到正确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嫁接关系,导致学英语的困难。1 f3 w3 k9 v. p* @: D
0 O, i8 ~# U# f f
7 |# O+ E9 ?: Z6 g& {9 Z% O- a) Q9 S( A" ]
众所周知,语言是大脑思维的工具。母语人学母语时,是完全可以并且也不由自主地用母语进行思维的。因为人学习母语的时候脑子里是没有其他语言存在的,只有母语这一个思维工具的存在,因此母语人自然、也只能、并且必须用母语工具来进行思维,具有“边学边用”的特点。然而中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却不能把这个过程照搬过来,因为5岁以上的中国人的脑子里的汉语工具就已经无比强大了,强大的母语工具牢牢地占据着大脑的一切思维活动,这叫“母语优势”,这种母语优势对外语的思维生长具有极大的“抢夺”作用和“打压”作用,这种强大的抢夺作用和打压作用足以将外语的思维活动牢牢地抑制住,使外语思维寸步难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控的,不管你主观上是否愿意用汉语思维,汉语思维都无比强大地控制着你的大脑思维,就连你警告自己“不许说汉语”这个思维活动都是用汉语来进行的。
3 h) z s9 [2 a A& _# J" K' e1 |& Z; V( D: [: p
因此在学习母语时,母语的思维能力是不知不觉地生长的,而学习外语时,外语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在母语的“减压”下和外语的“抵抗”中才能产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建立过程。学外语的人如果不懂得这个过程,不会让母语“减压”,不会让外语“抵抗”,仅凭主观愿望幼稚地命令大脑“不许想汉语”,看你能成功才怪!' ~% W, N9 C4 }, e8 m
2 J; }5 l" A/ I$ r& f! N ' m, m1 @2 [0 Y! ^0 L; ^4 g
3 q5 E4 I9 i" L. i% e7 v
那么怎样让母语来“减压”和让外语来“抵抗“呢?( l0 ~1 b, s# S( T) O2 U
/ N) M$ e/ r+ i) z5 p# v0 n8 ]! }% z ( a4 Y; B/ ~3 d5 U% X1 J4 z+ ]. G) m
& D4 _9 d, V& Z/ t* J让母语为外语“减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讨好母语,讨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不许想母语”,而是任由母语去思维,随它怎么想就怎么想,换句话说,母语的思维也是你所限制不了的,只要你睁开眼睛,看见东西,想要说话,想要做事,你的母语思维就已经存在了,甚至在你闭上眼睛睡觉的时候母语也在参与着你的做梦,让你摆脱不掉。不客气地讲,只要你活着,你的母语思维就在活着,你能让他停止吗?因此要承认母语的存在,承认客观现象的不可磨灭性,我们在学外语的过程中所能做的不是去抹杀母语,不是去傻傻地命令母语stop,而是把母语看成是最大的帮助者,把用母语思考好了的东西转换成外语,并积极地寻找母语与外语的差异和切换方法,使这种翻译更顺利更容易,使母语成为外语心心相通的好朋友,成为外语拔刀相助的铁哥们儿。(你想啊,当你的外语还不能进行思维的时候,母语就免费地把一切事情都替外语想好了,说外语的时候,仅仅翻译一下就行了,母语是外语多么好的朋友啊!)学术一点地说,把母语翻译成外语,是启动外语思维和学会外语的必经之路。谁的这个过程完成的快,谁的外语思维就启动的快,谁的外语就学会得快。
7 Z5 | l$ K6 w" Q' {# S3 i5 |: n, T% G% j
. B! `* o' p* _5 q( R- l
7 R' e- x. ]2 l$ I0 i4 m$ G% _5 S让外语与母语“抵抗”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反复找机会重复外语的符号,加深对外语符号的熟悉程度,使外语符号这棵大脑里的小草尽快成长成为被大脑所高度熟悉的强大符号,成为大脑里的参天大树。当大脑对外语符号熟悉到一定程度后,大脑里的外语思维活动会自然地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就好像“hello, bye bye, thank you”这些词汇一样,成为你随口而出并自然使用的思维符号。因此可以说,外语的思维能力不是刻意地强求出来的,而是随着大脑对外语符号的熟悉程度的加强而自动产生的,对外语符号不熟悉,就无从谈起外语思维,对外语符号熟悉了,思维能力不求自来。然而,即使大脑里的外语符号能独立思维了,大脑里的母语思维也照样不会stop,母语和外语两套语言思维工具最终是相连相通并且同步工作的。一个汉语、英语都很好的人,不管他用那种语言听到了一句话,他都可以在听完后立刻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这就证明两种语言是同时活动的。
; } @1 r3 P4 g9 C' C1 O: ]% I, k
; N' G; s% i+ x0 ^! e我们是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意味着汉语是我们大脑里一辈子抹不掉的符号,不管你是否情愿,母语的活动都时时刻刻伴随着你生命的存在,或者说,母语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母语,就连我们学外语也要靠它。因此正确的学外语的过程不是如对洪水猛兽一样地害怕母语、排斥母语、讨厌母语,也不是凭空去追求空中楼阁一般的外语思维,而是要顺其自然地想母语、翻译成外语、尽量多重复外语符号,并不断修建和修补母语和外语两个系统之间的全沟通桥梁,在大脑里构建母语与外语水乳交融的和谐社会,使大脑成为拥有两套思维工具的更强大的智慧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