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来源: 爱河鱼饵 于 07-11-20 20:23:2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 z, S# A$ p6 x! U
* C4 ^& O' g9 @+ W m; Y ^5 \7 f
9 t V( q) Z5 J5 d" s
: c5 P+ O* d$ F( d. q& v7 N% ]2 c
$ ~, \. v0 o( P
; U% |3 S9 ~ B. I; U* A& c4 L
4 m6 C K( \0 V! u/ p! i* i论到北美父母教养孩子,“望子成龙”态度的不在少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态度的更是大有人在;而压倒多数家长的态度是“只要孩子将来自己幸福,我们就算尽到责任了”。父母本能会用天然的爱来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本能会从父母的爱里继承或学习到爱。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将来幸福的源头是从小爱能力的培养。) [) F" w, e% U! b9 n1 [
& j& v+ ] ^# a0 n; i/ I父母的爱是有限的,包括令人颂赞的母爱。且不说父母发怒生气时没有爱,但说父母吵架,冷战到分居,离婚,就已将爱的模式给破坏无疑了。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给孩子一个夫妻完整相爱的家。真正爱孩子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匀给孩子,而不只是金钱,知识的给予。知识分子父母更多顾及自己的时间和事业,往往对孩子缺乏在时间上给予足够爱的关怀。他们对孩子的爱,有点像村妇待母鸡,爱多爱少视母鸡下蛋表现而定。当孩子琴弹不好时,学习成绩下降时,学校表现不突出时,智力暂时发育迟缓,或社交有障碍时,知识分子父母大多会恨铁不成钢,或严加责苛,或摇头叹息。9 N- t" I N1 x8 V' i
4 g! b J c' O0 | F E) k
反过来说孩子的爱,青少年没有被父母教育,将自己房间主动整理整齐干净,是因为爱;小学生没有被父母教育吃冰沏淋时,将第一勺“呀咪”舀给爸爸尝,是因为爱;高中学生没有被教育看到父母开车接送辛劳,主动牺牲一次同学聚会,是因为爱。如果问一个华人孩子什么最讨父母喜悦,他们会说:“能进入好大学”。其实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彼此相爱的点滴的行为,才是润滑孩子长大后拥有和谐人际关系能力的橄榄油。
1 O9 Q$ i- I( {; e( d3 ~ p- m, _+ T" Y
没有学会彼此相爱的孩子,将来在生活中真的会幸福吗?现在忙碌父母很少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更多的北美华人父母将孩子未来的幸福,定位于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赚多少钱,而孩子也是从小这么被灌输教育的。至于相爱的实质是彼此包容,彼此牺牲,彼此考虑就很少被教导了。
$ i3 I! F- F0 i6 k6 z. a1 Q$ v2 }5 \* J7 v ^ k+ \
孩子与父母家人彼此相爱,应当从小就学习训练。舍得自己,孩子要学习“孔融让梨”;包容原谅,父母要学习不严苛深责。夫妻彼此相爱,作出爱的榜样;兄弟姐妹彼此接纳,不指责攀比;父母子女间彼此关怀,不互相惹气,惹气一方要学习主动道歉。爱不是单向的,父母要在百忙中给孩子更多爱的时间,孩子要无偿做家务教育孩子将来要因着爱而赡养年老的父母,回报亲恩,使自己长寿蒙福。在爱的家庭里训练长大的孩子和在名利上成功为导向的家庭里训练长大的孩子会很不一样。人生幸福指数和爱的能力成正比。' n$ p8 J6 e. m8 t5 w
/ T |& C# K( k \6 w
人生有信仰,有盼望很好,但不够,比那更重要的是有爱。正如保罗书信里说的:“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X" U2 ?8 D) i: g9 I1 x
' i: q; n# A8 e1 H0 u
培养我们的孩子拥有爱的能力,从今天就开始训练吧,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