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1|回复: 12

问一问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1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为什么“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 s7 m, T. h, i  y2 m1 N* E9 Q7 I) i4 ^. }& n8 S. j
圣人知道了什么?
  o8 B9 d! @! i3 N6 S2 r9 m
( b+ n- F1 a$ e% ?. m* s7 r为什么不论?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个故事

有一天发现家里的窗户上有一只小虫上下飞舞,很着急,急得不断地往窗户上撞头,嗯,知道它想出去,在找出口。其实,旁边的一个小窗就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口,只要往旁边飞一点就能发现。但它就是在原地不停的上下翻飞,几乎整个上午,累了就停下来歇歇,然后,又不断的撞头找来找去。我就对它说了:“哎呀,出口不就在旁边吗? 别乱飞了,停下来往旁边看一看,换个方向找找吧! 拜托,看你都很累。”但它听不懂啊!我说了几次,自己都烦了。干脆,拿个玻璃瓶子把他罩住送出去。它在瓶子里很生气,觉得我是在欺负它,更加的撞头。等送出去,放了出去,它高兴了,甚至还有些不相信是的,在空中停住,又围着我左右飞飞,发现是自由了,才嗖的飞走了。
; P3 k" F; o0 E/ g- e2 a. P. g; G0 K" y: h9 i2 n
这样的事情不停的重复发生,有时我会看到,有时我看不到或者懒得理它们了。过后发现,窗下躺着他们的尸体。' n5 ]7 C$ E6 g8 v8 `
4 F, B6 J6 e: [8 Q! e1 J
我想,比起他们,我是更有智慧,看到的范围更广大,也能知道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心律焦急,很想帮他们,也去劝过他们,但他们只顾忙着撞头,哪里会听到我的话,它也听不懂啊!所以,只好认他们生死自了, 如果有一两个特别聪明幸运的也会找到那个出口,自由的飞出去。但实在是少之又少。* `! O% o0 q% Y6 a$ A  ]

; f* ^+ I/ P$ F2 h心中实在是很为那些在焦虑中疲惫地死掉的小虫们遗憾,最终也没有找到那个出口,也只好叹口气,摇摇头,走掉了!
. k; f$ |  R" e! t1 H: ]( @
' ~# U2 c. ]! f- |, r1 z- B: r[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1-20 10:49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万物皆有佛性,为何您认为您比小虫看得更远?
$ d0 Y$ p- l  E3 T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A9 s( `9 u* [
; H- U: O' g( n& B7 G' o佛子又说了,不要轻于后学,为何您还认为您的智慧胜过小虫?- x: x' k& H. \& P0 E6 p9 k3 v
子安知死非大归?
+ v+ W# d% I! f9 G& ^" ]+ v
$ j0 V$ z1 {$ S1 |/ U佛还说了,佛云XXX,既非XXX,是名XXX。
3 y8 L. W/ ?1 z! l( b佛未必就错了,然而您怎么知道您指的方向不是错的呢?: x# D/ s1 ^: r6 p
! R  _% i) r7 M2 W( o  m. \
我个人觉得,有些问题,好像儒家和道家解释得更到位一点。% e8 U& O5 p. ]" Z' v; x$ [! G. e
$ M" d0 L9 q( u& L. C
思即不是,言即不是;就好像老达摩调戏弟子们一样,说的无非皮肉骨,做的才是髓。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moyu 于 2007-11-20 12:32 发表 思即不是,言即不是;就好像老达摩调戏弟子们一样,说的无非皮肉骨,做的才是髓。
: k$ H7 n; d; ~* W" L5 ^# n
8 E5 b( G, l" A. G! o
不好意思,说过了,有点闭塞言路之嫌了。
% b( D- \! P0 R( h8 p4 q2 z/ J
, S  o+ a* I7 Z0 zsign, 好像我的问题也有点坑的味道。
/ U- U! O" c! B' [7 v8 Q
  O$ s4 e$ e" g8 @+ w其实我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也许听着听着我就能找到点什么,也许是新的疑问,也许是答案。
: m7 k4 g$ b3 ?+ ~
9 ~+ b  O& f4 l& s; j) ]" o希望大家不吝拍砖,不吝赐教,不吝讨论。" N" R8 K4 k0 [
- c! e* b  G' f1 b: r/ Z

* K  p& j0 N% vP.S. 谢谢您的答案,其实它并不差,只是不能解决我的疑惑。
8 `. Z) k3 h' E. r1 E
8 U$ o; d* P1 ]" h, `2 E  Z1 W    一个正在寻找疑问或者答案的人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您不是在找答案,而是想给出答案

请!!! 不必打太极拳! 直心是道场!1 w" y2 q5 ?" K' D- j, T2 R
9 x; l# V2 b( \3 m4 F7 y! e& C

% q8 A' ]6 p+ q$ E. H万物皆有佛性乃是理上言,不是事上说,事上迷悟深浅不同,当然智慧不同;就象理上是众生平等,但事相上彼此之间缘分深浅不同,又各有厚薄之分。这是为什麽父母恩最重,乃因缘最深矣!) Q1 V% ?. Z9 C
3 |4 q  W8 ], a0 k# w, {
理事圆融,才可圆满于世出世法,若能明理而达事,这个事才不会偏颇。5 ^" v* ]! d+ B$ K9 Q8 Q

9 c( U) S/ x  R, r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完全没有想用佛法的什麽道理去诠释,只是凭自己心性中圣凡同体的慈悲去行事,去体味圣人的存而不论。 错与不错,问心去!  心性的染浊与澄明,乃圣凡第一意谛.: T+ A4 a) @, J
3 U+ _6 L0 V+ _% @! F6 N
又您的话一点没错,“有些问题”,儒家与道家更到位一些。 这是为什麽他们能为儒为道。好坏高下都在个人取向,我更喜欢探穷底源去寻求这一期生命外的解脱和超越。当然,如果在这一世不能做个好人,学儒学道,身心内外兼修,怎可能更上去修佛道。这是为什麽佛法能在中国扎根,儒释道三家相融相契,互为轴犁,互为增上,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惟吾人不能豁然贯通尔。
- v, |, f3 R+ l8 _, |2 K
+ ^3 c/ R: X. i) x. u5 Y/ i9 _先自忏悔! 这里只是拾古人牙慧,实己之心识污浊不堪,愧对先贤之教诲!* Y0 C* d+ n0 a* D* t8 {
2 q# z$ t9 j% ^" Y
也请不吝赐教!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雍正皇帝上谕一文

雍正皇帝乃佛门大禅师,又习儒学道,通于三家,从此文中可以一窥三家之功用与短长/ G; A1 V& a0 D. W- c
& }4 O+ c' K* d$ _# k7 u
    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4 V. y- F4 j9 s! B; Q 
. i! @; w7 b9 m6 d( O: U; S( c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
: d4 C" {/ H' u9 G, G; i1 C8 h: G; l2 x' ^/ y5 P; @
   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於家,万刑息於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 _% R$ i1 `, f% x! g3 T2 Y& z# m0 l8 q
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於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
3 w8 u! _( I2 x; [其任意詆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
; U  X. v+ _( W" ]) S2 c  L
* b3 m$ b8 B. I  C6 D   朕居藩邸。留心内典。於性宗之学。实深领悟。御极以后,宵旰靡遑,且恐啟天下以崇尚释教之疑,是以未尝形之谈论。欲俟庶政渐理,始举三教合一之旨,提撕警觉,以明互相詆毁者之非。今邇十年矣,听政餘暇,偶将朕之所见,并昔人论说数条,举以示天下之学道者:
- B, ^1 d" V9 \2 l9 p! }
' g  x+ @2 d9 [0 t- K' y. s  一、古人有曰:「[周孔六经之训,忠孝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言,道德创其首。 瞿曇三藏之文,慈悲为其本。事迹虽异,理数不殊,皆可崇可慕者。」
& b/ d; P: h3 X$ A. p! G5 e+ C  二、又有曰:「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杀,则同一仁也。视人犹己,则同一公也。惩忿塞欲,禁过防非,则同一操修也。」
+ o7 b( U3 O% l! X( P; C! v$ N# X) T  三、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5 A3 g; M6 r0 S
  四、又有曰:「佛之言性,与诸书同,圣人同,其性则广为道德。人能同诚其心,同斋戒其身,同推德於人,则可以福吾亲,可以资吾君之安天下。」* L' S4 d  \, p6 E+ A& S" Y) x
  五、又有曰:「佛之道与王道合。王道者,皇极也。皇极者,中道之谓也,佛之道亦曰中道,不偏不邪,其旨相同。」
" u  v5 ~1 C. T) s) G: e7 W2 M( Y  六、又有曰:「佛教之设,使人弃华而就实,背偏而归善。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於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1 D- a5 U2 x( B( h2 p# X
  七、又有曰:「人谓释氏惟务上达而无下学。不思释氏之六波罗蜜,由禪定而到彼岸,岂非下学上达之旨乎。」# C% P2 F: B, T- O8 F
  八、又有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者,先天地而生,亙古今而常存。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绪餘土苴治天下国家,岂不大哉。]
% ^4 g+ X0 O$ M0 Z+ K& W2 B8 U1 S7 D: z) c# b* X7 H( e
  故圣人,或生於中国,或生於西方,或生於东夷,西夷。生虽殊方,而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以上八条,皆於圣贤之理,同流共贯,未见其为谬异也。0 P8 {* X- j& P. r( m4 T
2 x8 E; S; m& }' ^
  三教虽各具治心、治身、治世之道。然各有所专,其各有所长。各有不及处,亦显而易见,实缺一不可者。7 |5 X8 e! \( Y" r/ k( h; b

5 V: v# D# t! j    夫习释道之学,虽有偏有正;而习儒者之学,亦有真有伪。即如释中以狂空欺世;道中以邪术愚人,是固释道之罪人也。亦如儒中博览诗书,高谈仁义,而躬蹈乱臣贼子之行者,谓非名教之罪人乎。 若掩人之长,而斥其短;隐己之短,而夸其长。互相肆口詆排者,皆私诈小人形态,非仁人君子,怀德抱道之所为,亦徒见其不自量耳。
) H7 N% m* o4 ~# b: J
7 t4 C, A( x, g+ A# W  数年来,有请严禁私自剃度者;有请将寺观改为书院者;有县令无故毁庙逐僧者,甚至有请僧尼悉行配合夫妇,可广增人丁者。悖理妄言,惑乱国是。不思鰥寡孤独,为国家所矜恤。彼既立愿出家,其意亦为国家、苍生、修福田耳。乃无故强令配合以拂其性,岂仁君治天下者之所忍为乎。因皆下愚小辈,朕亦未穷治其妄诞之罪。至於品类不齐,其中违理犯科者,朝廷原有惩创之条。而其清修苦行,精戒明宗者,则为之护持。其邪说外道,则严加惩治。如道忞、行峰、之纪载谬妄;法藏、弘忍、之魔说猖狂。朕悉降旨指摘,决不令混冒正法,以致真伪罔辨也。朕於三教同原之理,探溯渊源,公其心而平其论。令天下臣庶佛仙弟子,有各挟私心,各执己见,意存偏向,理失平衡者,梦觉醉醒焉。故委曲宣示,以开愚昧。凡有地方责任之文武大臣官员,当诚是朕旨,加意护持出家修行人,以大公同善之治。特諭。5 d+ V- z0 t, {' A+ E

/ |+ D7 f2 O9 W[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1-21 15:55 编辑 ]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谢谢 绿荷的转帖。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7-11-21 15:33 发表
6 g8 e; v6 _6 x4 R7 N看来您不是在找答案,而是想给出答案
! ^1 L7 ?* y! r) f请!!! 不必打太极拳! 直心是道场!
1 L% v& G0 ]' K( `
+ A# T% B5 j! n6 o
我也没有答案。思索了这些年,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什么是我的疑惑?& B: H  L. a: j, x3 l
- J5 q+ D- r5 O9 A. ~& _; W0 M. }
每读圣贤书,总觉得好像有不少收获,可是回头细想,又不知道收获在哪里。
' _7 o$ m; _, f0 u! w; l
" G, k$ j/ L! R. [; |+ O有朋友劝我信他们的信仰,可他们不能说服我,好像是他们越说,我越想先知道我的疑惑或者是答案在哪里。甚至有朋友说他们从某某书中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我只好说: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我总有一天会找到你说的书上。
) C$ {7 ]9 g' X% o, B4 f2 v) `# \9 M8 W2 ^/ R8 q) c. T! Z
我很喜欢你说的“直心是道场”。3 o8 p+ c/ D# J
+ |6 h6 m* s2 t( Z+ `' D
前人们看到了月亮,可他们能够留下的,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可月亮在哪里呢?3 \9 \* F8 ]! C& B5 x0 w# o0 B( \

) ?. h4 Q3 T" `6 \这里有很多朋友是有信仰的,可不可以请教一下:是什么样的疑惑引导你们选择了信仰?
( p9 L% q! y6 v; A% z
0 [1 |  X$ d" _2 @9 j# M说穿了,我自己的执着是:我相信“有大疑惑,而后有大修行,而后有大解脱”,可我也得找到疑惑才是啊!?
2 J- I# s0 o$ I7 r
6 D: R% }7 U/ [0 t% X[ 本帖最后由 moyu 于 2007-11-23 13:00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有趣,有见地!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一次遇到有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没有任何疑惑和问题升起在心头 : o; _* `5 R& @! r: `( P
: P! x  g* \# [
100个人会有200,300,无数的疑惑。您竟然没有一个?! 真该祝贺,祝贺!
# h0 L: s9 o8 |& |
. H/ a/ o! O- O/ ^* c% [既无问题,何需答案。看来您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no,是佛,您成佛了,当然就没有问题,没有疑惑了,没有疑惑哪来的痛苦。
+ @5 e8 A$ `8 V( d) S) z4 B
! G/ g( s$ c" z! d  Q看来您是一个没有痛苦和烦恼的人。1 p8 v; K' r1 S1 C* E. [
* i5 @% E" x; n) V8 R
真希望自己能达到您这样的心境状态。我坐在那里,无明烦恼就已在心头升起,缭绕不散, 你说气不气!, b( j5 a/ R, m9 k
- Z, J4 J) i, U- e7 V
就这样就对了,您的心已经在最佳的清虚境界了,不著乐不著苦,不著空不著有。
' v% s# j: ]7 O: \, ?# O" L5 d1 J) q3 H* d3 S; X0 ?* g
Keep it forever !
# u% z: t" P" E# f* W8 Y
' ?5 n5 |6 w+ m0 W4 z[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1-23 15:35 编辑 ]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其实一切的疑惑和答案都在自心中,如果还没有看到,就先放下,再等等。终于有一天它会浮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佛只度有缘人吧。只要当我们真正READY的时候,红尘处处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处处都有自己要找到的答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7-11-23 14:55 发表   s/ M* b& r2 D& ]2 m1 `  V2 V, e
第一次遇到有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没有任何疑惑和问题升起在心头
6 }. I* `$ C* q7 F* S2 E, Y/ ]0 T2 x9 i" _7 O" _
100个人会有200,300,无数的疑惑。您竟然没有一个?! 真该祝贺,祝贺!
! O9 C, M; _- f( \5 j" d; q" ~' ?
既无问题,何需答案。看来您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no,是佛, ...
0 ~% M! ]9 [# S
! p$ G9 G( I. P% ~- x
见笑了吧?9 q) @) B5 M6 M& ]; Q( @8 w9 t
6 a: j% k3 F* v  a
其实我说的是:没有找到大疑惑。小疑惑还是有不少的。我一直想找到的,是那种值得“上下而求索”的疑惑。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4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看来你和我们一样也是烦烦恼恼的众生,还不知为何烦恼,为何痛苦!
8 U& ^/ [# C. b8 Z  C- V1 J
6 l. X$ w, y; \. C$ i) D5 \其实,在上边那个故事的最后,道出了在我心底的大疑惑和慨叹:我们每个人何尝不象那些小虫一样, 在焦虑疲惫中忙忙碌碌着度过一生,也象小虫一样没有时间静下来,坐下来想一想,生命何所从来,何所去向?去找一找出口到底在哪里? 直到大命将至,死神来临,又在恐惧,不舍及病痛的折磨中遗憾地离去。
/ @# M' i, \: x/ x2 g- N
/ T+ `  T' k4 q9 V" P( e更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也象小虫一样麻木在这忙碌中,还以此为乐,竟然不知生命危脆,看不到这生命终极时的大问题,大痛苦。为什麽有的人可以死得很安详,很平静而有的人却死得及其的痛苦和遗憾?为什麽有的家庭会和和美美,有的家庭却是妻离子散,这里有什麽一定的规律吗?我们能否从别人的痛苦中警醒些什麽? 我们能否主动的掌控整个生命过程,让它灿烂如辉而没有遗憾?这些不都是问题吗? 是不是大疑惑?您自己参!
4 {3 @6 u" \- L* I) |1 R+ ]) k& n5 i6 i8 y" M# H3 `6 m
其实,问题和答案随时都有,“学佛之根本意趣”那篇转贴的文章里,如果您能够静下心来, 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那里边字字都是生命的大疑惑,句句都是透彻的答案。 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心浮气躁,满脑子装满了自己的只言片解,哪里还有地方放下这麽长的文章啊!- m. W* W, j5 ?3 T4 i  I( F( D
我自己也是心浮气躁,当时没有记下是谁的文章, 好像是美国的沈家桢先生的一此演讲。 
3 J' K, U0 t* @; O5 U) T. c/ P/ {3 k8 L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1-24 06:55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1-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个疑问还不够大(确实发现,你这个发问很理性且透骨)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我们再试着思索思索,到底是什麽样的大疑惑使得儒释道三家这样的上横下论三千年,他们到底要告诉我们什麽?5 b0 ]! u" a2 H/ i$ q

' h5 {# L. d, Q$ [# g8 u2 \$ c8 _《大学》开篇即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V  P# X$ Q% h% T
; l& V8 r* H- `( T
这句话我在想,既是发出了大疑问,也是给出了大解答。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真正要学的大学问,大道理就是在于要明白的了彻我们人作为宇宙间的一种存在应该具有的天然的明明昭昭的性德或品德。 就象天地自然间的四时寒暑,日朝日没,及宇宙星辰一样各依着自己一定的规律运转而与其他星辰相吸相附,天地有它的道与德(规律与性质特点), 我们人类也应该具有道与德(本自具有,本应具有的规律与特质)。 
+ q$ X* Y# C  A' [9 H# m3 |4 d) @  {! ^9 s6 P
如果反问这句话,就是发个大疑惑,我们知不知道我们本应具有什麽样的道与德才与天地相配以立于天地之间? 答案也是这句话,要明白的彰显我们自己的如皓日般的德行才是我们追求的大道。由此才洋洋洒洒的演绎出儒释道三家的世出世法。
0 X% {0 a- z$ w- W4 B5 ]% [) G" e6 ?! N; j
所以,圣人之所以兴出世,就是要告诉我们,人存于天地之间所应遵循的天然法则(包括世间法则与出世间法则),并不是孔子,释迦佛,老子特意制造,创造出来来绑缚我们的。我们如果学会掌握了这些法则,那不就象我们都知道的什麽时间日出,什麽时间日落,什麽时候下雨一样吗?掌握这些规律,我们的生命就自在了,就有准备了。同样,如果能够了知“人法天,天法自然的道理,遵循天同覆,地同载的德行”我们必能通感于天地,我们的心胸自然会无尽的广阔,入于一片光明之中,哪里会为些个人的小名小利所牵引左右。 相反,如果我们不懂得圣人的法则,随着自己的习气想怎样就怎样,眼睛总是向下看,学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学猫儿狗儿贪吃贪睡,那我们的心也必会很沉很重,向下堕落。这不是很自然的道理吗? ; q4 e( l& E# V; F! G
  S5 Q/ \  K: ^  U; [
我想这就是我要学圣学贤的原因吧, 我不想堕落。(向上就是光明一片,向下就是阴暗潮湿,这是自然天象,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必将回归在这自然中升起或沉没) 7 O0 P0 ~9 b( }% x0 n2 C# v

4 U" }. I) j5 J% Z; d! g+ o4 @无论承不承认,我们的生命进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是学好的就是学坏的,不是主动的就是被动的,直到生命的终点。' O" m  w6 x$ d7 }- G. d' _- o
  _0 |/ w( }0 Q  `. o% N
一点点思索,因有写东西的习气毛病,并没想班门弄斧,还请各位大德同修海涵明鉴!
8 x$ ^, }+ C/ ]1 M6 n* S) l- I; B# Z$ Y. N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1-26 13:1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17:58 , Processed in 0.1334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